基于精准扶贫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
2018-10-20董伟
董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由于文化程度所造成的贫富差距近年来被逐步拉大,人们对于文化扶贫的关切程度也随之逐年上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地方的高校图书馆贯彻落实精准文化的扶贫工作,有利于保证文化扶贫工作的“定点滴灌”效果,这不仅意味着高校图书馆有效实现了其自身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也标志着高校图书馆有力地履行了其社会责任。在这个问题上,高校图书馆可以发挥自身在资源、技术与相关人才方面的优势,精准地开展文化扶贫工作。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精准扶贫 文化扶贫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098-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文化水平已经越来越成为限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更进一步地验证了其重要性。在精准扶贫的大潮流中,如何实现文化扶贫,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现阶段,导致我国部分地区贫困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经济和文化。在一个良好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二者必须齐头并进,缺一不可。纵观我国贫困地区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绝大部分都存在着经济发展缓慢与文化普及程度偏低的现象。[1]因此,对于贫困地区开展精准的文化扶贫活动,一方面满足了该地区人民对于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该地区进行新技术的引入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的最终目的。
一、我国精准文化扶贫工作的发展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同时也造成了我国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经研究后发现,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部分地区文化教育水平的滞后,因为地区整体文化教育程度偏低,导致了对于新技术及设备的引进造成了明显的障碍,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进而限制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大力发展这些地区的文化扶贫工作,提高该地区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各地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是集文化教育、知识储备、人才与技术支持、文化导向与资源辐射为一身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该地区文化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字化图书馆体系已经在各个高校图书馆之间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联动性的网络体系。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极大地加快了文化与资源的传播速度。同时,通过“文化+”与“互联网+”思维的引入,各地也在大力开展惠民工程,打造公共阅览室等便民体系,力求得到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与技术支持。通过相关设备及系统,由高校图书馆提供资源,群众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由选择,实现精准的文化资源输出,帮助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的相关技能。[2]
二、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文化扶贫工作的逐渐深入,在部分地区,高校图书馆帮扶工作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这些不足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各个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部分地区人才储备的匮乏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协调。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不利于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的具体落实,直接影响了精准文化扶贫工作的效果。
(一)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影响工作进程的根本原因是各个地区之间的相关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经济发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部分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其具体表现在,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以及相关资源储备的不健全。总体上来说,这些地区没有形成完善的资源共享与服务体系,不利于高校图书馆进行资源的共享与传播。
(二)技术人才匮乏
通常情况下,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都与文化教育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文化教育水平偏低,导致难以引进新型技术与相关生产设备,进而导致经济落后,而经济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的发展,二者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一个死循环,导致地区的贫困现象出现。[3]
(三)相关部门之间合作不协调
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另一项影响工作发展的重要问题是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协调,各个机构与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起紧密的交流與联系,这就导致了高校图书馆难以很好地发挥其原有的作用。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很多具体项目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导致机构办事效率低,各个部门对于具体工作的归属互相推诿,不利于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进而导致了文化扶贫工作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文化扶贫工作的主要对象
目前,由于教育文化水平的差异,在扶贫工作中,高校图书馆难以直接将知识普及到贫困农户家中。首先,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有限,难以实时满足广大农民家庭的文化需求。其次,文化资源的传播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经过调研后发现,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各地的相关“能人”实现文化的输送与普及工作,通过“能人”将大量知识输送到农村地区,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
(一)加强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联系
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图书馆具有优势资源,可以与当地的大学毕业生取得联系。[4]通过对于毕业生的培训,令其深入当地贫困农户家中,以结对帮扶的方式,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将知识辐射到以其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与毕业生之间的联系,更为精准地了解到农户的根本需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二)参与贫困大学生的助学活动
在部分贫困地区,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比例相对较高,在这些大学生求学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帮助,给予其足够的人文关怀,从而有效地彰显学校的人文价值。在具体措施上,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当地公司进行洽谈,建立大学生帮扶工程,为其定点培养与输送专业人才,提高当地的文化教育水平。同时,高校图书馆应该大力支持贫困大学生在当地筹建公益图书馆与阅读角的活动,帮助其在当地进行自主创业,进而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派遣专职人员进行技术帮扶
在很多地区,限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由于当地人民群众对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认识不清晰,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该地区难以进行产业升级,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進而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5]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可以在相关地区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对生产者进行有关技术的培训工作,保证新技术的及时落实,促进该地区生产力的提高与经济的进步。
四、文化扶贫工作的基本形式
(一)持续开展相关的图书下乡活动
在扶贫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应当有效利用自身现有资源,担负起自身“文化使者”的相关使命。在这一工作中,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大力开展图书下乡活动,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形式。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书籍下乡活动可以有效地解决贫困地区人民对于日常阅读与文化的需要,进而帮助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提高该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进而达到思想富裕的目的。
相对于其他机构而言,高校图书馆内含有的资源更加丰富,可以有效地满足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在文化扶贫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图书下乡活动,通过图书的传播,促进地区之间的知识普及。
(二)创建新的文化扶贫渠道与模式
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扶贫工作的进程。对于贫困地区来说,由于观念及公共管理制度的限制,很多地方都没有有效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一些地方,虽然高校图书馆已经开放了社会服务窗口,但是由于现实情况限制,在社会读者进行书籍借阅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探索新的文化扶贫渠道和模式,通过对弱势群体提供借阅支持与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为促进贫困地区的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三)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帮扶措施
通过向贫困地区输送人才与派遣相关负责人员,高校图书馆可以更为准确地了解该地区一定范围内贫困群众的根本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6]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安排专人进行远程教育教学辅导以及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为群众提供长期的教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有效地学习知识技能,了解新生事物与思想,在促进文化发展的同时,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文化水平将成为促进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和推动力。因此,促进我国贫困地区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精准地进行文化扶贫,对于促进我国整体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作为公共服务和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图书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的腾飞,是高校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唐美荣,冯永财.高校图书馆在国家文化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3):23-26.
[2]邱翠云.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偏差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2):93-97.
[3]刘玉环.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8(3):182.
[4]李万祥.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模式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5):85-87.
[5]冯永财.挑战与创新: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9):29-33.
[6]郭利伟,冯永财.中外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扶贫模式[J].图书馆论坛,2016,36(9):44-51.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