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分析在日汉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2018-10-20王世欣林小薇

现代交际 2018年13期
关键词:重组转换

王世欣 林小薇

摘要:日汉两种语言由于民族思维的独特性呈现出了种种差异,为化解这些差异带来的翻译难题,必须从思维根源出发。逻辑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核心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本文将从逻辑增补、逻辑转换、逻辑重组三个方面论述逻辑分析在日汉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日汉翻译 逻辑分析 增补 转换 重组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082-03

人类思维的共同特征使得各语言之间具有普遍性特点,这是译者进行翻译活动的基础。同时,可以看到,受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渊源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之间又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得语言呈现出了民族性。不难发现,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多是由于语言的民族特殊性造成的。为解决这一难题,必须从思维根源出发,因此“逻辑分析”便是必不可少的了。

在日汉翻译中,逻辑分析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序、结构、表达等方面表现出了各自的特殊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译者大多选择使用增译法、变译法、重组法等翻译技巧来进行翻译提高译文质量,当然逻辑分析在此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日汉翻译实践中,逻辑分析不仅可以帮助译者正确地理解原文,避免误译,同样可以帮助译者选择正确的翻译技巧,从而更好地实现不同语言间的转换。下面,本文将从逻辑增补、逻辑转换、逻辑重组三个方面论述逻辑分析在日汉翻译中的应用。

一、日汉翻译中的逻辑增补

由于受到集团意识等影响,日本人在交流过程中,为了避免伤害对方或者突出自己,一般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及对别人的抱怨、不满等,多是“点到为止”,因此日语的表达中“省略”现象普遍,如,主语省略、谓语省略等,这也是日语的民族特征之一。当然,在日汉翻译实践中,我们不能完全保留这个省略现象,大多数情况下都要还原省略的部分。逻辑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正确把握上下文关系,选择正确的翻译技巧,如,增译法、显译法(明译法)等来进行逻辑增补,使译文衔接自然、流畅,表达更加完整。试看下面例文:

【例1】(わたしは)タクシーに乗って宿に行ってほしい、と告げたら、運転手さんは場所が分からないと言った。

译文:(我)上了出租车,告诉司机要去哪个旅馆,司机却说不知道这个地方。

【例2】ある日、私が祖母の好きなどら焼きを持って行くと、祖母が気持ちよさそうに寝ていた。母から、昨日(祖母)はおなかが痛いと言って涙を流していてかわいそうだった、と聞いていたので、私はほっとした。(吉本ばなな 「みどりのゆび」)

译文:有一天,我带着祖母喜欢的铜锣烧去看她,那时她正安详地睡着了。母亲告诉我,昨天(祖母)说自己肚子疼,说着说着还流下了眼泪,让人看着很可怜,我听了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在日语中,“わたし”“あなた”等人称代词使用频率较低,作为主语经常被省略,但在汉语表达中,句中如果没有主语,会造成逻辑混乱,因此在翻译时,必须进行逻辑增补,增译主语。

因为在日语中像“たい”“てほしい”等表希望的表达,一般主语限定为第一人称,因此我们通过例1中“行ってほしい”一词,可以分析出该句表达中,省略了主语“わたし”,因此要进行加译,增补主语“我”。例2中,“母から、昨日はおなかが痛いと言って涙を流していてかわいそうだった、と聞いていた。”这句话如果不进行逻辑增补,会译成“母亲告诉我说,昨晚肚子疼,说着说着还流下了眼泪,让人觉得很可怜”,容易造成误会是“母亲肚子疼”,但是通过前后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肚子疼的人是祖母”,因此必须进行逻辑增补,避免给读者造成误会。

【例3】「本当だったのだな。電話で聞いただけでは、信じられないような気分だった。ゾウが口をきくとは……(想像できない)」(星新一 「服を着たゾウ」)

译文:“是真的啊,光在电话里听,我根本不相信,(简直不敢想像)大象竟然能开口说话。”

【例4】A:Bさん、明日、一緒に映画を見に行かない。

B:すみません。明日はちょっと……(用事がある。)

译文:A:B,明天一起去看电影吧?

B:不好意思啊,明天我有事。

日语表达非常注重语境,因此在实际运用中经常会省略谓语等成分、让听话人进行推测。但如果直接翻译成汉语,会造成逻辑缺层,因此在翻译此类句子时,也要进行逻辑增补。

日语的此类省略一般是以助词为标志的,如:例3中的“とは”,例4中的“ちょっと”。这样一来我们在翻译时,可以从助词着手进行分析,找到上下文的内在逻辑。最终,例3采用了加译的翻译技巧,增补了谓语,例4则采用了显译,明确了句意。

二、日汉翻译中的逻辑转换

受逻辑思维的民族特殊性影响,日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序、结构、表达等方面表现出了各自的独特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逻辑转换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逻辑分析辨明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选择正确的翻译技巧,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转换,可以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语言习惯,便于读者理解与接受。笔者认为,逻辑转换具体划分为词性转换、虚实转换(具体与抽象的转换)、主动与被动的转换、肯定与否定表达的转换以及时态转换。试看下面例文:

【例5】彼は法律に詳しい。

譯文1:他对法律是精通的。

译文2:他精通法律。

【例6】堤防にも村の農道にも乳をこぼしたように野生クロバ-の花が咲きさかっていた。

译文1:河堤上、田间小道上野生的苜蓿像溢出的牛奶一样盛开着。

译文2:河岸上和田垄上的野苜蓿花,娇艳欲滴地盛开着。(陈岩《新编日译汉教程》)

例5是日语中的形容词谓语句,因此在翻译时,进行了一个从形容词“精通的”到动词“精通”的词性转换,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

例6中,“苜蓿像溢出的牛奶一样盛开着”是一个非常生动的表达,但是在汉语中鲜有此种表达,因此根据汉语语言习惯,进行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延伸转换,译为“娇艳欲滴”更加形象,给汉语读者更强的画面感。

【例7】野島は、たくさんの人の中で、見送りに来ていた杉子が気になった。誰にも気がつかれない所に立って、気づかれないように大宮を見つめていたのだ。(武者小路実篤「友情」)

译文1:野岛在人群中看到了来送行的杉子。她在一个不被任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不想被任何人发现,注视着大宫。

译文2:野岛在人群中看到了来送行的杉子。她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默默地注视着大宫。

日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被动句的表达,但是日语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更高,而且更为复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不能逐一对应,原封不动地翻译。为避免译文生硬、死板,从被动到主动的逻辑转换是非常必要的。像例7中后一句话,虽然翻译成“她在一个不被任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不想被任何人发现,注视着大宫”,也做到了达意,但是略显生硬。因此,此处将含自动词的被动句转换为主动句更为恰当。

【例8】李さんは日本へ行くつもりがないでもない。

译文1:小李也不是没有去日本的打算。

译文2:小李有去日本的打算。

【例9】眼鏡を掛けた人は鈴木さんです。

译文1:之前戴着眼镜的人是铃木。

译文2:戴眼镜的人是铃木。

委婉的表达形式是日语又一显著特征,除了省略,日本人还经常会在句末采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进行含蓄表达,避免对事情的直接断定。如例8中的“ないでもない”,如果译为“不是没有”,放在表达较为直接的汉语中,就略显啰嗦,因此最终采用了一个双重否定到肯定的逻辑转换方式。

例9是时态的转换问题,例句中的助动词“た”,實际作用表达的是体言的属性、状态,如果按照译文1就是误译了。

三、日汉翻译中的逻辑重组

汉语有着严谨的语法结构与逻辑结构,与此相对,日语在表达上则比较自由,句子结构、语序等语法约束力较弱,逻辑上也比较松散。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修饰语或修饰句较长、结构层次较多的句子,如果译者不对其进行逻辑分析,很容易造成译文逻辑混乱。逻辑重组可以帮助译者在充分分析句子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翻译技巧明确文中的逻辑关系,使译文更加层次清晰,连贯明了。试看下面例文:

【例10】(アニメーション)は想像でしかないもの、夢見るもの、心に思い描くもの、あるいは風のように感じるしかないもの、そうしたもろもろを目に見える形にしてくれる。(小栗康平「夢見る力」)

译文1:动漫可以把只存在于想像里的东西、梦里的东西、心里描绘的东西或者像风一样只能感觉的东西呈现在你在眼前。

译文2:动漫可以把那些只存在于想像之中或梦境里的东西呈现在你眼前,同样也可以把你在心中描绘的,又或者像风一样只能去感受的东西具体地呈现出来。

【例11】人間の最も大きな恐怖の一つである死の恐怖を考えてみよう。動物だって、自分より強い他の動物が襲いかかってきたというような現実に差し迫った死の危険に恐怖を感じて必死に逃げるであろうが、動物は死そのものには恐怖を持っていないであろう。

译文1:对人类而言,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死亡了。然而作为动物,当比自己更凶猛的物种来袭时,那种逐渐逼近的真实的危险感会使它们拼命逃跑,但它们对于死亡本身并不恐惧。

译文2:对人类而言,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死亡了。然而作为动物,它们对于死亡本身却并不恐惧,真正让它们恐惧的是其它更凶猛的物种来袭,那种逐渐逼近的真实的危险感会使它们拼命逃跑。

【例12】そもそも、人間が神を発明したり、科学を創ったりして世界の成り立ちをあれこれ説明するのは、自我の足場であるこの世界が人間の理解し、納得できる一定の法則に支配されていると信じていなければ、不安で恐ろしくて生きてゆけないからである。

①人間は自我の足場であるこの世界が人間の理解し、納得できる一定の法則に支配されていると信じている。

② そのことが信じていなければ、人間は不安で恐ろしくて生きてゆけない。

③ その原因で、人間が神を発明したり、科学を創ったりして世界の成り立ちをあれこれ説明する。

译文:从一开始,人类就相信,这个世界是被一些自己能够理解领会的法则所支配着的,所以人类才会发明神灵、创造科学来解释这个世界。否则的话,人类就会感到恐惧、不安,无法生存下去。

通过例子,可以发现逻辑重组主要(下转第81页) (上接第83页)运用于日语长句的翻译当中。

例10是具有并列成分的长句,译文1的翻译方式不是地道的汉语表达,处理此类长句,通过逻辑重组,选择分译不失为一个良策。

例11是含有转折成分的长句,译文1虽然也翻译出了该句要表达的含义,但是逻辑不够严密。译文2将“動物は死そのものには恐怖を持っていないであろう”一句放在了译文的前面,进行了逻辑重组,使译文逻辑更加清晰、明了。

例12是含有句子成分的长句,这一类的长句较为复杂,如果不做逻辑分析,很容易造成逻辑混乱或者误译,因此笔者在处理时,会按照逻辑关系将整个长句拆分开来,找到长句的主干以及修饰成分,然后重新组合进行翻译,这样得到的译文更加易于读者理解。

四、结语

通过上述各例,可以看到,受民族独特性的影响,日汉两种语言,在用词、句子结构、篇章的连贯性表达等层面都是存在差异的。为解决这些差异带来的翻译难题,译者必须从思维根源出发,进行逻辑分析。

充分的逻辑分析,可以帮助译者对译文做进一步的逻辑增补、逻辑转换或者逻辑重组,使译文更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内容通晓,重点突出,从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同时也可以发现,逻辑分析也是选择正确翻译技巧的一个准备,比如选择增译法、显译法进行逻辑增补;选择引申法、虚实转化法、反主为客、反客为主法进行逻辑转换;选择变译法、分译法、省译法、重组法等进行逻辑重组。

综上所述,逻辑分析同样可以运用到日汉翻译当中,它在帮助译者正确理解原文内涵,灵活处理译文,避免死译、误译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日汉翻译实践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思维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瑞玲,吴飞.逻辑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J].文学语言学研究,2009(25):32.

[2]陈岩.新编日译汉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王海霞.逻辑分析与翻译[J].赤峰学院学报,2010,31(5):141-142.

[4]常波涛.日汉互译基础与技巧[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7).

[5]刘冰.民族文化语言多维视角研究[J].外语教学,2014,35(4):16-19.

[6]曲凤鸣.日语被动句转换为主动句的规则及翻译方法[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125-126.

[7]任静.从文化背景探讨日语省略表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11):132.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重组转换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对当代书法艺术性的思考
试论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试论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