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不应是新瓶装老酒
2018-10-20赵林林
赵林林
笔者最近听了一节《水浒传》公开课,课上,老师在最后一个环节播放了一节名为《杨志》的名著微课。
该微课与一般的电视剧视频无异,可以说是用微课的“新瓶”装了电视剧的“老酒”。既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课后的检测或学习任务单。微课的内容中还有不适宜中学生观看的血腥画面。
由此,笔者想到了以下三点:
一、微课与微视频的区别
中国“微课之父”胡铁生先生对微课是这样定义的: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胡铁生2013年更新的微课概念)。
何谓微视频?
微视频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
可见,微课与一般的视频是有本质区别的。
而《杨志》微课视频,可以说只是应用了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的一次截屏。笔者不禁发问,既然通过其他的微视频也能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那么该视频的不可取代性在哪里?它是不是一定要在课堂上使用?
二、语文微课的性质
除胡铁生对微课程的概念进行界定外,黎加厚教授认为“它是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除视频外,还可以是录音、PPT、文本等形式,并包括学习清单和学习活动的安排。”
虽然专家、学者对于微课的具体概念界定还有争议,但是不难看出,多数人认为微课程是属于课程的范畴,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学资源。它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普遍特征建立的小课本体系,是将课程分解为具有课程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一系列的小课程。微课程时间短小、内容精细、目标明确、效率高等特点,是传统课程学习的补充和拓展。
既然是课程,那么语文微课程就应同语文课程一样要有着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学评价等等。《杨志》微课视频缺乏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的合理安排,也无学习任务、学习评价体系等。
三、语文微课的设计开发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法,能够强化课堂教学情景的生动性与直观性,强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理解的深度。同时微课制作也考察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能力。优秀的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设计,在微课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升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在微课设计开发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语文微课应是完整的。
微课程的时间虽然仅仅8-10分钟,但是它却是一个完整的课程,具有独立性与完整性的统一。因此在语文微课程中要体现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导入新课、主要教学内容、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以及课程评价等。微课教学的微教案(微学案)、微课件(微学件)、微练习(微思考)、微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基于微课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指南),也应具备。完整的情景化的学习资源模块才更有利于高效学习。
我们姑且不论整节课中《杨志》微课视频的嵌入有无必要,嵌入的时间是否合适等,只看视频本身内容。它主要是围绕“杨志买刀”这一中心故事展开,没有相应的目标、练习,缺少教学互动。学生只是被动观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学习的效率就更可想而知了。
胡铁生老师曾指出:微课作为在线教学视频,也需要满足在线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情感体验。
其次,语文微课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在学习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微课的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是学生,一切都是为学生而服务,要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只有了解学生真正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2013 年微课比赛评比标准的 “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创新” 五个角度既涉及对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要求,也涉及对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其中“聚焦”即指微课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比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热点,平时需要老师反复讲解和强调的内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学生经常提问的问题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情况适当加工、修改并重组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目标集中及教学形式策略多元化等等,更加符合微课的表达方式。微课要集中表现或传递知识点,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学生经过自学仍理解不了、教育教学价值大且比较简短完整的知识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程。
最后,语文微课应注重学生价值的引导。
新课标在前言部分对语文的课程性质作了界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学科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具有“人文性”这一特殊的性质,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课程是规定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来培养新一代的问题。它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结构。”语文课程对学生个性的养成,对学生个性的养成,情感价值观的健全具有关键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的影音演示与教学过程进行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材内容描写的意境进行深刻的的感知。《水浒传》“杨志买刀”这一回,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情境创设功能,对其场面进行营造,让学生充分感知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但是,对于一些血腥画面,我们是需要做一些技术处理的,而不能直观地暴露在学生面前。
根据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人类许多学习行为的发生,除了个人的亲身经历外,大都是由于观察他人的行为所产生的的“替代性学习”效果,也就是所謂的“示范”作用。微课视频中的暴力血腥的画面,对于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而言,不仅会毒害他们的心灵,甚至可能会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深渊。
由此可见,虽然微课受到人们的热捧,但由于一线教师缺乏对微课内涵的深入理解,缺少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专业培训和指导,致使很多微课作品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微课的制作不是单纯的技术开发过程,而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没有教师先进教学设计理念支持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视频式课件”,仍然只是传统课堂的“翻版”。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