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2018-10-20王鹤静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王鹤静

【摘 要】儿童肥胖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而单纯性肥胖则代表了一些由不良习惯导致的肥胖。较为大众认可的肥胖的评定标准为BMI值,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值分别对应一个水准。在这种评定标准下,儿童肥胖患病人数每年以很快的速度增长,其发展与流行趋势越来越呈现世界性。而造成儿童肥胖的因素很是值得专业研究人员研究分析,同时我们每个人更是要清楚导致肥胖的诱因,从而避免儿童期肥胖影响成年后生活。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BMI值;儿童肥胖

【中图分类号】R723.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255-01

1 引言

20世紀中后期开始,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健康问题发生巨变。物质上的进步推动了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运动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人群的数目与日俱增,由此而来的健康问题也逐渐浮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5月的实况报道: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第6位死亡风险,近400万人因此而死亡。肥胖会引起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同样的,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的比例同样一路走高,更真实的反映了肥胖趋势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近年来儿童肥胖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公共卫生干预提供思路。

2 肥胖现状

2.1 定义 肥胖(Obesity) 是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脂肪的聚集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肥胖表示的是脂肪增多,超重可以是肌肉增多,也可以是脂肪增多。超重人群是发生肥胖的高危人群。儿童肥胖中的95%属于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除去先天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神经内分泌疾病等等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肥胖,而是由生活行为因素所造成的肥胖。

2.2 评价方式 常见的肥胖评价有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BMI,体脂率等方式。其中一般较为被大众认可的是BMI(Body Mass Index)值,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2(kg/m2)。

上图列出了成人的BMI值分类,关于儿童肥胖的判定,因为较之成年人复杂很多所以还没有定论,但是大体可以借鉴成年人的标准作为参考。

2.3 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儿童肥胖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且这一趋势表现出了明显的全球化特点。如一项来自WHO的调查显示,1975年全球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比例不超过1%,然而在2016年,女孩肥胖比例接近6%,男孩肥胖比例接近8%。总人数从1100万增长值1.24亿,增加了11.3倍。

一组来自美国的1988-2014年的数据也同样表现出了相似的增长趋势。2011-2014年,美国儿童肥胖率为17%( 95%CI = 15.6%~18.6%),重度肥胖为5.8%( 95%CI = 4.9%~6.8%)。2~5岁年龄组肥胖率从1988-1994年的7.2%,升高至2003-2004年的13.9%,在 2013-2014年降低至9.4%; 6~11岁年龄组肥胖率从1988-1994年的11.3%,升高至2007-2008年的19.6%,在2013-2014年保持稳定水平( 17.4%) ; 12~19岁年龄组肥胖率从1988-1994年的10.5%,在2013-2014年升高至20.6%。6~11岁年龄组重度肥胖率从1988-1994年的3.6%,在2013-2014年升高至4.3%; 12~19岁年龄组重度肥胖率从1988-1994年的2.6%,在2013-2014年升高至9.1%。

上述两组数据提示,近三十年内,全球儿童肥胖率或超重率呈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与增幅。而在我国,肥胖率的增长同样触目惊心。对比1986~1996年间单纯肥胖症检出率的动态趋势,全国的总平均年增长率(%)为9.1。在我国,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表明,成人超重比例已经到达22.8%,肥胖比例到达7.1%。相比于1992年,成人超重比例增加39%,肥胖比例增加97%。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家庭因素

3.1.1 父母教育程度 一项以色列的研究证明,孩子肥胖与否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当父母双方均未接受大学教育,或仅有一人受大学教育时,孩子肥胖风险要高于父母双方均为大学教育程度的孩子。原因可能在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有比较先进且相对较正确的健康观念,可以在生活中正确引导孩子,并且面对新的观念时也更容易接受,因此基本上可是时刻为孩子保持合理健康的膳食结构。

3.1.2 父母行为影响 父母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孩子日后的行为发展,这一影响在低龄儿童中尤其明显。父母若表现出过度宠溺,会倾向于放纵儿童的饮食,所以极易出现暴饮暴食或是饱餐饮食等行为,进而就会导致超重乃至肥胖的发生。这种放纵行为在隔代教养中更为常见。

3.2 自身因素

3.2.1 膳食成分及方式 不良饮食习惯是引发肥胖的重要因素。不吃早餐、软饮料饮用量增加、高糖高热量甜品或零食等无节制摄入、饱腹状态摄入食物、看电视时吃零食等。很多零食还有西式快餐都属于高能量密度地营养价值食品,这都将成为儿童肥胖的诱因。且儿童期养成的饮食习惯,长此以往下去必将影响成年后饮食习惯。

儿童可以根据食物的能量密度来调节每日的摄入量, 但这将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 其中有肥胖倾向的儿童表现出与此能力下降相关的影响因素——过度进食(尤其是高脂、高糖、高蛋白食物)。高脂食物因含有大量脂类,而脂类物质特有的香味可以吸引儿童进食;高糖食品,含糖量很高,在体内通过糖代谢及脂肪代谢等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化为脂肪;而高蛋白食物的食物消化,经过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而氨基酸分为生酮氨基酸及生糖氨基酸,再经过糖脂代谢,最终转变为脂肪。综上,三种食物代谢结果均为转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当脂肪的消化速度小于吸收,就会导致脂肪堆积,最终造成肥胖。

3.2.2 运动不足

3.2.2.1 学业负担重 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儿童课业的任务也不断加重;艺体类课程缩水,更是减少了儿童在校时间中的运动量。儿童补习班更是生活常态,每天课业繁重,必然压缩运动玩耍时间。

3.2.2.2 电子产品的普及 现代化社会的大力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必定存在弊端。随着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出现与广泛传播,我们随之进入了屏幕与掌上时代,足不出户也能知晓天下事。生活学习都离不开电子设备。同时,电子游戏、小说也占据了很多娱乐时间。

3.2.2.3 社交方式变化 住房结构改变,邻里关系发生变化,人与人距离感增强,儿童也是如此。加上社会安全问题,小朋友更多会独自玩耍,难以成群嬉戏。

纵观上述原因,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久坐。无论是写作业、看电视还是玩电子游戏,久坐的人体能量消耗相对运动状态小很多,而供能是脂肪消耗的一大途径,这就是为什么上述原因可以导致脂肪堆积而致使肥胖。

3.2.3 睡眠不足 从近几年的研究中来看睡眠时间也是影响肥胖的因素之一。睡眠时间增加时,在儿童中出现肥胖的可能性减少。研究发现,持续睡眠时间少的肥胖儿童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上升,而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偏低。另外,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肥胖儿童血浆甘油三酯更高。胰岛素耐受性发生与睡眠时间过短有关。胰岛素在脂类代谢过程中表现为促进脂肪合成,睡眠时间不足及患有OSAS的儿童胰岛素耐受性较低,所以肥胖风险较其他儿童高。

3.3 心理因素 进食心理比摄食行为更能影响肥胖的发生。遭受过情感创伤的儿童和情绪容易紧张的儿童,情绪控制能力更差,肥胖比例更高。肥胖儿童本身由于外形不佳,运动能力减弱等原因,也更容易不合群、孤僻,产生更多心理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4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本文对儿童肥胖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讨论。儿童肥胖现在已经成为我国以及全世界都面临的严重问题。2016年,我国第十三届国际肥胖症大会上做出预测:至2025年,全世界将有约2.68亿5~17岁超重青少年,其中9 100万人可诊断为肥胖症。青少年肩负着国民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是国之健康。儿童肥胖比例日益增长,需要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儿童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

肥胖对儿童的心理生理发育都有及其不利的影响。心理上会导致人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生理上更是会带来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等。由于肥胖而导致的慢性病在治疗上也是及其困难的。

4.2 展望 儿童是世界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关乎着人类发展。儿童肥胖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最重要的是公共卫生体系和教育体系加强教育和宣传,家庭支持配合。全民关注儿童健康,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长远发展,保證儿童健康成长,享受更完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 | 肥胖和超重[EB/OL]. [2014/5/31].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1/zh/.

[2] 单晓益, 米杰, 王友发. 儿童肥胖的流行趋势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03):180-182.

[3] 马婉君.美国政府对国民肥胖与超重问题的干预行动与启示[J].体育科技,2016, 37(5):68-69.

[4] OGDEN C L, CARROLL M D, LAWMAN H G,et al.Trends in obesity prevalence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theunited states, 1988-1994 through 2013-2014[J].JAMA,2016,315( 21) : 2292-2299

[5] 吴溢, 李敬东, 祝顺萍,等. 青少年肥胖症的危害和治疗现状[J].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17, 3(2):70-73.

[6]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EB/OL]. [2014/5/31]. http://www.moh.gov.cn/zhuzhan/zcjd/201304/948d20078f02441aa087050f5aade76c.shtml.

[7] Huerta M, Bibi H, Haviv J, et al. Parental smoking and education as determinants of overweight in Israeli children[J]. Prev Chronic Dis, 2006,3(2):A48.

[8] Kral T V, Stunkard A J, Berkowitz R I, et al. Daily food intake in relation to dietary energy density in the free-living environment: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children born at different risk of obesity[J]. Am J Clin Nutr, 2007,86(1):41-47.

[9] Flint J, Kothare S V, Zihlif M,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inadequate sleep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obese children[J]. J Pediatr, 2007,150(4):364-369.

[10] 王文媛, 傅平, 汪之顼. 儿童肥胖的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06):59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