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养生吸引海外宾朋

2018-10-20马烈光

华人时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成都德国

马烈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就一直致力于中医养生学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交流活动的增多,中医养生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向了世界。尤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全球都在关注健康,中医养生渐渐成了国际健康舞台的宠儿而令世界瞩目。2007年,我主编出版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汉英双语教材《中医养生学》,同时在成都为国外来华留学生举办了中医养生培训班,由我主讲。培训班吸引了来自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等国的20多位留学生参加。近些年来,来中国探求养生的海外来客越来越多,令人应接不暇,同时也令人感叹:中医养生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中华民族太有理由文化自信了!

德国客:年年燕来,合作密切老朋友

中医在德国的发展环境和形势都很好,因此来自德国的朋友很多、关系密切。我每年都会接待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和德国《中医学报》交流考察团,已經成为惯例。德国方面牵线搭桥者,就是国际中医学会。

国际中医学会(SMS)1978年成立于德国,是欧洲最早成立的世界性中医药学术研究组织,每年都开设和举办各种中医药讲座、培训班和研讨会,还经常组织德国医生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进修。SMS成立之初就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我曾多次与德国中医学专家进行座谈,就中医养生文化进行探讨。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德国专家对中医已经有较深的研究,着实令人吃惊。

我与德国朋友的密切联系,开始于2012年。那年,SMS副主席英悟德博士来成都考察,我作为中方接待人之一,与她交流探讨中医养生之后,她便为中医养生所倾倒,也为中华文化着迷。从那以后,她每年都会带队来中国参观,全面感受产生中医的这块肥沃土壤,感受中国文化、饮食、风俗等方面异趣。2013年9月,她又偕德国气功养生医学协会主席田丽思女士一行几十人再度访问成都,其后便将每年的来访固定下来,每次都是由我接待,友谊日渐加深,可谓老朋友了。

别看英悟德博士是德国人,她的中医文化功底着实不浅,资历也深。她在读大学时就学习了中文,开始对中国太极拳进行研究,在慕尼黑大学的硕士论文是专门研究太极拳的,并在慕尼黑有名的“Gesundheitspark”健康预防中心教授太极拳。读博士后,继续深入研究中医药及太极、气功。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她的博士课题竟然是对唐代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的研究,并将该书翻译成德文。这种文献研究,涉及中国道学、医学、文学等多方面知识,就是在中国国内,也甚少有学者愿意涉足学科交叉如此复杂的领域。这篇论文在德国受到了关注,直到现在也颇有价值。她于1984年参加SMS,并于1986年担任德国《中医学报》主编,1996年被选为学会副主席。可见,英悟德博士跟中医养生早已结缘。正因如此,我才能与她相谈甚欢,十分投缘,并在2015年被我任会长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养生专业委员会推选为副会长,而她的同事田丽思女士也被推选为副会长。后来我的几次德国回访,正是在两位副会长的斡旋和周密安排下,才得以顺利进行。

在中华数不尽的养生方法中,有一种最为海外熟知,那就是“气功”。在德国有气功养生医学协会,主席就是田丽思女士。自2007年以来,田女士已连续7年率团来华访问,2012和2013年都选择来到成都,并前往青城山、峨眉山、青羊宫、文殊院对道教文化、佛教文化进行考察。2013年还专门参观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我是接待者,一路陪同,并结合博物馆实物,给他们讲了大量中医养生的典故和箴言名句。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参观氛围和效果都很好。2015年9月,由田女士带队的德国道家养生考察团一行13人,参观考察了“川菜博物馆”,实地了解了川菜的丰富文化内涵。我随同接待,并在参观结束后做了“川菜与养生”的主题讲座,还与德国来宾就养生与饮食健康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其后又请他们品尝川菜,让德国朋友全方位体会饮食养生,传播了养生文化,加深了他们对养生的兴趣。

除英悟德博士和田丽思女士外,近几年来,我还在成都接待过SMS副主席、成都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岳瑟甫,以及SMS前主席、慕尼黑科技大学教授、著名中医临床和教育专家、慕尼黑中医学校校长韩鹏,就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养生专业委员会与德方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也正是由于德国各位老朋友的大力支持,才有了中医养生在德国的遍地开花。

日本客:两代友谊,结缘皆因中医情

跟日本中医界的交流,起始很早。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应东洋医学会和东洋学术出版社的邀请,连续两年赴日本讲学并交流。这种同一人连续两年受邀讲学的情况,在历次中日中医交流中是少有的,因而奠定了良好基础。后来虽然随着工作事务日趋繁重,我再未赴日交流,但双方每年书信及电子邮件往来仍很频繁。东洋学术出版社还聘请我任出版社的顾问,并经常派员来中国与我商谈合作。2010年,“日本中医学会”成立,平马直树会长便常有率团来华考察中医的意愿。2015年,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不幸过世,中方联系人的选择成为关键因素。东洋学术出版社得知此事后,会长山本胜司与社长井上匠力荐我担任,并亲自跟团来华与我会晤。

2016年6月20日,平马直树会长一行八人来到成都。上午,我带领日本考察团登门拜访了方剂学大家陈潮祖老先生。陈老本年事已高、深居简出,“忧喜不留于意”,但见到日本中医界的老朋友,得知自己的中医学术经验和成果在日本中医界受到推崇,仍非常高兴。随后,考察团到“成都中医药大学老中医门诊”,跟从成都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周训伦教授、王德蒇教授、罗学琴教授侍诊,学习老中医的辨治思路和诊疗方法。下午,考察团在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与周训伦教授、王德蒇教授、罗学琴教授、刘渊教授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得到了国际标榜学院院长阎红及全体教职工的热烈欢迎。其后几日,考察团还到访了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都江堰中医医院及都江堰糖尿病专科医院。

日方归国后,给我发来一封用词恳切的感谢邮件,对此次考察由我精心安排并亲自陪同表示非常满意,希望我能继续帮助中日中医界加强交流,共同研究、发展、推广中医事业。我与日方的中医情,近年能够频结硕果,是两代人深厚积淀的结果,未来在中医养生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合作。

英国客:跋山涉水,只为中华养生经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是包括中国、英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英国养老做得较好,年满66周岁的英国公民都可领到政府颁发的养老金,大约每周142.70英镑;政府出资免费为民众进行医疗服务,服务范围涵盖了从预防到康复、从孕检到临终护理、从小病到大病的各类医疗保健服务。因此,英国民众的医疗和养老压力不大,没有养生保健的习惯,对学习、采用保健措施缺乏主动性。这样一来,政府的压力就大了:既要维持医疗经费的充足,又必须维护医疗系统的高质量运转,还要维系庞大的养老体系,很是焦虑。由此希望民众能主动保健,减少疾病发生,减轻政府的压力。

已建校150周年的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公共保健学院,作为政府政策咨询谏议机构之一,为此费尽心思。院长Keith Moultrie教授,将眼光转向了东方,到亚洲各国考察了一番。最终发现,答案还是要在中华大地上寻找,在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寻觅。他察觉到,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历经动荡而传承不绝,在保健领域,或如中国人所谓的“养生”领域,必然拥有突出的特色和丰富的经验。英国的养老和保健出路,要向中华养生“治未病”求取真经。

因此,Keith教授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成都,又经人引荐找到了我。我向他介绍,从古到今,健康长寿就是中国人永恒的追求目标,中医学可谓健康医学。所以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长生不老、青春永驻之术,只源于中国”。中国的养生文化是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民族所没有的。中国的养生功法丰富多彩,最具代表性的有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等,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的养生最具文化特点,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无不体现这种文化气息。我们现在提倡的健康养老,就建立在养生的基础上,不仅仅是保持各阶段的最佳身体状况,更要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以期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终极追求。而中医的各种医疗手段,如中药、针刺、艾灸、推拿等,都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于养生,且颇为有效,大大丰富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更重要的是,中国民众对养生的接受度、认可度非常高,而且愿意将其付诸行动。

Keith教授说,中国民众愿意积极主动地寻求养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这种主观意识的缺乏正是现今英国民众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英国政府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这次考察让他第一次近距离与中医养生接触,中医的养生观念给他带来了很多启发。他希望未来双方能有机会进一步合作,将中医文化,尤其是养生文化带到英国,探索出一种适合英国民众的养生方式,成为两国人民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桥梁。他诚邀我在适当时候访问英国宣讲养生,进一步探讨双方合作细节。

我们双方当时谁都没有想到,他的这份邀请,一年以后便得以实现。我真的如约而至,在英国牛津大学交流养生健康文化。这次Keith教授来访,可谓我们双方友谊之桥的“奠基仪式”!

法国客:寻根之旅,带团归国修真功

近几年来接待的法国客人,主要是在法推广养生的华人华侨。他们以气功为媒介,研究、传播中华养生文化,令法国人对神秘的东方古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经历了从默默耕耘、辛苦坚持,到初见成效、日渐壮大的曲折过程。中医养生在法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推广力度。这些旅居法国的侨胞,每年都会带学员队伍到中国,遍游佛道名山,遍访养生名流,学习交流气功文化,感受原汁原味的中国气功。

我接待的第一位法国华侨,名叫何雁,是法国白鹤武术养生学院院长。2013年,何院长带领“法国白鹤武术养生学院教练团”到青城山练功期间,经人介绍上门来访。当时正值成都国际医学城开业不久,城中开设了专门的养生园区,便安排他们一同前往。结合医学城内的实物,我给他们讲解了中医养生和中华养生文化,令他们十分着迷,对传承数千年的中医养生文化饱含敬意,希望两国携手合作,为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后来,何院长每年带队来中国时,总会找我商谈合作事宜,并请我给她诊治疾病。她那成功的背后,其实是艰辛的历程和一身伤病,令人唏嘘感慨!

另一位法国友人,就是柯文女士。她是法国国际气功协会会长、巴黎东方文化中心主席。一直以来,我对柯主席只是闻名,并未谋面。2015年我访问欧洲四国时,柯主席专程从上海飞回巴黎接待我,令我非常感动。投桃报李,当2016年4月,柯主席率领法国养生学员一行25人来成都访问时,我专门为他们联系了都江堰糖尿病专科医院院长胡孝荣,在四川旅游胜地都江堰共同举办了“青城道医中法辟谷养生论坛”。都江堰市卫生局局长陈光建出席了活动,青城道医学员及来自都江堰市的养生爱好者共百余人参加了论坛,与法国友人一起研习辟谷养生。柯主席全程进行法语口译。我在会上作了“怎样吃出健康”的主旨演讲,还提出了“食养十要”,得到现场嘉宾的热烈回应。柯主席发言中感谢我及中方的热情接待,希望未来能长期合作,促进中法养生文化交流。

美国客:互利互惠,开拓市场成果多

为了加强国际间的养生保健合作,带动养生文化的深入普及,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与美国世界养生学会等共同举办的“首届国际养生与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于2013年6月21日至23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胜利召开,这是我与美国健康界的首次接触。

受邀出席开幕式的有20余位美方嘉宾。上午的学术交流首先由来自美国的著名脊椎神经医师Robert Hallick, DC.就“脊椎神经学”作了精彩演讲。其后,中美多位专家学者均做了精彩的主旨发言。在下午的交流活动中,来自美国的著名影星罗伯特·嘎德(Robert Gott)还为大家表演了中国功夫,他那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虎虎生风、形神俱备的养生功夫,体现了中国武术的精髓,博得了热烈掌声。最后,我作为大会执行主席及学术委员会主席,从养生的学术角度作了题为“养生问难”的主旨演讲。

本次大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养生学术研讨及交流,探讨了全球养生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国际养生文化与健康产业界的交流合作,完满达成了大会的初衷与目的。这次会后,每年美籍华人张元明先生带队来中国修炼气功后,都会拜访我,商谈合作。双方近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他携其团队开发出产品时还专程来中国,希望我从中医养生角度给以理论支撑。

一直以来,中医养生界缺少一个世界性的交流平台,令我十分忧虑。可喜的是,经过近五年的筹备和申报,终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之下建立了养生专业委员会,并于2015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养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搭起了一座坚实的国际养生交流平台。新学会广迎八方养生客,成员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明显的国际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四面八方海外客,汇聚成都求养生。我愿做搭在海内外养生健康界之间的一座彩桥,迎接众多养生爱好者和健康追求者,来中国大陆求经问道,交流养生健康知識。相信中医养生保健会像美酒一样香飘万里,吸引各界人士闻香而来,满载而归。

(责编 冯春富)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成都德国
Two Approaches of Literature Teaching:A Classroom-Based Study
8所中医药大学被“除名”?只因标准不同罢了
大学生微信骗考卷
教育部回应8所中医药大学未列入名录:不影响学位授予及考试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数看成都
“梦梦”“娇庆”德国行
新中国科技60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