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2018-10-20蓝乐琴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互联网+

蓝乐琴

【摘 要】论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结合当前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考评和教学环境四个方面探讨了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相关教学改革的方案。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plus" era,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econometrics curriculum,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ed teaching reform plan of undergraduate econometrics curriculum from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for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互联网+”;教学改革

【Keywords】 econometrics; "internet plus";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7-0106-02

1 引言

以“互联网+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逐渐应用于高校的教学改革中。作为新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其优势明显:教学的时空和角色发生改变,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进行教与学,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双向互动、实时交互模式;各種优秀教学资源可达到优化和共享;可提供个性化教学等。因此,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和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实现网络资源和高校课堂的有机融合将是未来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1]。

2 现阶段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课时量不足,对先修课程基础有一定要求

讲授经典和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大概需要70个课时,但各高校安排的课时普遍偏少,甚至40多学时,无法让学生完全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这门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西方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尤其数理统计学。但不少高校存在数学课程设置与计量经济学脱节,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侧重于概率知识,以至计量经济学课堂上教师不得不花时间补充有关的数理统计知识,耽误计量经济学授课内容。

2.2 教学方法较单一,案例教学不足且缺乏综合训练

在课时量限制的情况下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与科研分离现象较为突出,教学过程中未能有效地结合基础前沿理论与具有时代性的现实经济问题。目前案例教学仅用简单的经济学例子解释计量经济学模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多数计量经济学教材上每章提供的案例综合性较差、陈旧,未能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设置,且对如何选题、如何建立和分析模型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等讨论少之甚少,导致学生在综合实证分析中,从模型设定、查阅资料、收集整理数据、模型估计和诊断等各个建模环节,仍存在大量的技术问题[2]。

2.3 教学考评设置欠妥

由于严格的过程考核需要花费教师和学生不少时间,课程考核大多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学习过程管理不足,过程考核常以平时作业和考勤为评判标准,实验考核流于形式,无法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水平,而且这种考评机制容易造成学生指望考前突击而不注重平时学习。

3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根据计量经济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和应用,本文提出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考评和教学环境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3.1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改革目的在于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优势,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和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开课初期比如针对导论和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章节以老师讲授为主,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初级理论知识。在之后的理论内容学习中,可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师在上课前利用移动网络学习平台将章节内容重点、拓展学习材料以文档、视频等多种形式上传,督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还可针对任务点设置习题和小测试,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上教师利用案例和讨论等教学方式让课堂变成一个互动教学的场所,达到知识的内化。课后,学生可在移动网络学习平台上和教师实时互动,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分层次给出不同的课后作业[3],完成个性化教学。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较好地实现“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和探究式讨论”的课堂教学改革。

3.2 教学内容的拓展

3.2.1 合理安排学时,加强课程协调与衔接

于大三上学期开设计量经济学,总学时适当增加到64~72,注重先修课程的协调与衔接,各课程授课教师需增强教学信息沟通和交流,在授课时不仅要强调课程的理论性,也要重视其应用性,突显其作为经济学工具为经济学服务的地位。

3.2.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操作的教学形式。针对不同专业,将计量经济学理论内容与专业案例相结合,适时引入热点新闻、流行语甚至八卦,转化成举例分析。建立案例教学库,案例以我国经济问题为主,具备典型性、综合性和时代性,在每一章紧扣知识点及经济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一个综合案例。适当引导学生在进行上机实验时在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尝试改变模型设定,对模型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此外,采用启发式教育形式作探索性实验,教师可通过课程论文的方式,从一个好的选题开始,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选择经济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研究,自行查阅文献搜集数据和设计实证方案,而后形成学术论文,由教师组织答辩和反馈意见,让学生感受计量建模的实际应用过程。

为了与流行算法接轨,教学中应强化多种统计软件的学习,编写Eviews、R、stata、matlab等常用统计软件的实验指导书,尤其R,手机端安装R Compiler可方便进行R软件操作,能较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编程和创新能力,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开展科创赛等课外活动,将教学、科研与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3.2.3 科研与教学合一

加强学术交流,把握学术前沿发展动态。教师可充分利用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公开课等网络资源拓展专业知识、掌握先进技术,多渠道获取有价值的学术交流信息并适时参加,还可通过社交工具加入各类学术讨论群,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并适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案例教学也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开发教学案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计量模型,通过对模型估计结果的探讨,逐步引入计量模型理论和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的学术性和科研的教育性的完美统一,教师在课堂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将前沿、流行的学术知识传授给学生[4]。

3.3 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

实施全过程学业评价考核。“互联网+”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必然导致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为避免搭便车现象,教师可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提问或上台演示并当场评分。加大对学生上机实验的考核,包括软件操作、阶段性实验报告和课程论文,综合考核学生平时软件使用掌握程度和计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加过程评价的权重,比如将最终成绩可设置成:平时表现包括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10%)、理论作业(10%)、实验报告(10%)、课程论文(20%)、期末考试(50%),也可增设机考比例。对计量经济学的部分内容尤其实验考察可采用机考方式,组织课程组教师编写试题数据库或到校外购买试题数据库完成题库建设,并保持定期更新一定比例内容。机考能保证学生考核的公平有效,实现教考分离。对于课程论文,可采取师生互动评价法,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与同学互评结合起来,从而强化过程学习与考核。

3.4 资源库建设

打造智慧教室,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开展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个性化师生服务和智能化管理,将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有机融合,实现多元化交互教学的学习环境。构建线上资源数据库,综合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测试题目、考评标准等。数据库还需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比如当学生线上测试时出现较多错误时,数据库可以自行调低测试难度;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疑问,通过问题中的关键词使用机器应答的形式,给出特定范围内可量化的标准答案,若学生仍未能从机器回答中获得满意解答,可连线到教师端人工解答。

4 结语

“互联网+”对高校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互联网+”与计量经济学教学的融合更是对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提出更高要求。这种融合无法一蹴而就,须有层次、分步骤和系统性地展开,使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主动适应时代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海英.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国际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商业会计,2018(9):123-124.

【2】阳晓晖.“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的创新途径[J].科教导刊(下旬),2018(3):25-26.

【3】聂红隆,沈友华.计量经济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4):119-124.

【4】刘丽艳,朱成全.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6-52.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互联网+
关于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