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改制背景下企业社区发展状况研究

2018-10-20陈文倩杜中文田青李源

陈文倩 杜中文 田青 李源

【摘 要】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很多国有老工业企业日渐式微,依附于这些企业的社区发展受阻。通过对泰安市泰煤家园的调查,发现了导致社区衰败的几个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家园模型”,以物质保障和情感介入为基础,以打造集居住与旅游于一体的社区为手段,以期重唤居民自豪感,重拾工人自信心。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many old state-own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re fading aw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ies attached to these enterprises is impeded. T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Tai'an coal homeland in Tai'an, we find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he community, and establish a "home mode" on this basis. It takes the material security and emotional intervention as the basis, and the creation of a community that integrates residence and tourism as a means, so as to renew the pride of the residents and regain the confidence of the workers.

【关键词】企业社区;泰煤家园;共享共治

【Keywords】enterprise community; Tai'an coal homeland ; common shared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7-0084-02

1 引言

目前国有企业社区内的居民存在着与社会严重脱节的问题。山东泰安煤矿机械厂也面临着大多数老工业企业同样的问题,其家属院泰煤家园因为新阶段所属企业泰煤机厂效益断崖式降低,使得泰煤家园管理维护出现资金短缺、社区建设落后于时代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低下、居住环境恶劣等问题。解决此类家属院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2 泰煤家园社区现状分析

2.1 居民住房破败,物业管理落后

①人居环境差。泰煤家园辖区面积大,内部房屋质量参差不齐。泰煤家园共有20栋楼房,90户平房。其中4栋为筒子楼式住房,人居环境很差,但仍有居民居住;90栋为平房,为典型的城市棚户区;仅有16栋住房居住条件较好,适宜居住。②物业管理质量低。目前,泰煤家园的物业尚未完全移交社会,原属企业对社区进行物业管理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表现为物业管理的落后。通过“居民对物业满意情况”的调查得出居民对当前物业管理水平的满意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小区内垃圾堆积,70.9%的居民对环卫不满意;路灯失修多年,照明无法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导致86%的居民对照明不满意;安全问题也得到居民普遍关切。

2.2 基础设施运营与维护不到位

①市政公用设施缺乏管理。“三供”——供水、供电、供气起初是企业自建配套设施但后来无力管理,目前仅仅维持基本水平。社区道路的整体建设时间早,同时又缺乏日常的管理和维护,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另外,社区道路的建设年代不同,建设标准不一,导致道路在勾通与连接上存在不协调性。②公共服务设施低效运营。泰煤机厂家属院的公共设施一般建于20世纪60至70年代,旧有的公共设施不符合现代社区建设的标准。泰煤家园的公共设施普遍存在数量少、无法满足居民现实需要,利用率低并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等问题。物业对公共设施的定期维护和日常巡检重视程度低,导致大量公共设施处于低水平运营状态。

2.3 社区发展受阻,社会网络建构滞后

①社区居民人口结构不合理。泰煤家园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年龄结构严重不均且各年龄区段社会属性差异明显。60岁以上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65%,主要为泰煤机厂的退休老职工;20至59岁的人口以外来打工租住人口为主,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1%;19岁以下的人群主要为子女委托老年人照看的小孩占社区居住人口的8%。②居民社区归属感下降。随着社区的衰败,居民归属感总体呈下降趋势,五十年代老职工眼中的“天堂”演变为九十年代新职工眼中的“贫民窟”。替代性安置房由于资金链断裂停建,居民入住新房的梦想破灭,不少有经济能力的居民早已移居他处,社区衰落伴随着原有职工居民业缘与地缘的双重解体,剩余居民很难在泰煤家园找到曾经的归属感。

3 泰煤家园陷入困境的原因探析

3.1 国企住房体制改革不彻底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它使传统的单位社区管理模式失去了合理性。产权主体的缺失导致社区管理主体日趋多元化、自主化,并出现社区管理权责不明确等问题[1]。泰煤机厂由于现属山东能源集团下属企业,是山东省省管企业,在行政隶属上并不受泰安市政府的直接管辖。泰煤家园的土地产权归泰煤机厂单位所有,为划拨用地,与一般商品房土地产权状况有所不同,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去社会化后地方政府接管其所属社区的难度,管理权的不明确致使社区交接各项事宜处于“搁浅”状态。住房制度改革后企業还是难以割舍与附属社区的联系,民众过于依赖企业和政府的管理,造成社区管理社会化进程的迟滞。由此形成了职工认为企业应当对社区实施管理的惯性思维和现实需求与企业去社会化职能之间的矛盾,这无疑也增大了企业附属社区管理的难度。

3.2 投入不足,资金匮乏

由于改造地块难以实现自我平衡,需要政府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现阶段政府的管理分工界限不明确,地方财政匮乏,制约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使其整治资金不到位。上级政府缺乏相应的对于国有老企业社区管理和建设的动力机制,因此泰煤家园的改造与治理长期搁置。

3.3 居民参与有效度不高

现阶段在泰煤家园改造中居民参与有效性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居民参与主体缺乏组织性;二是居民参与领域信息不对称;三是居民参与方式较为被动。

4 泰煤家园改造与治理模式的创新

根据对泰煤家园的调查与研究,利用优势理论和参与式发展理论,实现群策群力、共享共治的目标。最终落脚到民生民情关怀上,以此重唤居民自豪感,重拾工人自信心。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治理与改造模式,构建了“家园模型”,以期在改造泰煤家园的同时对全国其他城市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4.1 落实棚改政策,采用PPP模式融资

泰煤家园改造项目兼有周期长、难度大等特点。在社区建设中,传统的融资模式使政府承担较大的压力。 [2]在泰煤家园的改造中,可采用上级政府、开发商、社会组织、居民等多方合作的PPP模式。经过政府和私人部门进行前期改造的泰煤家园最终需要市场来接力,把泰煤家园纳入市场的良性循环之中,不断重复将已经创造的资金回流到改造之中的过程,形成自我造血的模式。

4.2 激发居民情感,实现共享共治

泰煤家园居住群体以退休工人为主,生活简单乏味。提高退休工人的生活质量,丰富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让泰煤家园居民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与改造中来,实现群策群力、共享共治。

4.3 实行住房差异改造,降低重建成本

①整体拆除重建与新房置换模式。对于修建时间早,现已成为危房的住房。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拆迁和房屋置换条例,确保拆迁合法性与民主性。②针灸式精准改造模式。对于居住条件较差的房屋,主张改善其居住环境并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填充,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

4.4 利用社区工业特色,打造旅游社区

泰煤家园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其中遗留了大量上个世纪所特有的老工业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面貌,小户型的宿舍房、废弃的工厂设施等。利用这些特殊因素,可以将泰煤家园打造成一个以工业文化为主题的慢节奏旅游社区。保留原生态的工业符号,建设充盈着火红年代里浓浓工业气味的工人生活馆,在社区中设置精神浮雕、故事墙、文化展览馆等[3]。工业文化的展示还需要情感的介入,老工人的自述就是情感最好的表达。可以让社区的老人和游客坐在一起,说出自己的故事,讲解工业的兴衰史,让游客切身体验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人生活,居民可重拾计划经济时代的自豪感和对社区的归属感。

5 结语

当前,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善企业社区居民生活条件已是势在必行。改造企业社区,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多元力量参与企业创新型社区的转型和建设。利用、改造、发展、引导,多管齐下,实现共享共治,打造全新的泰煤家园!

【参考文献】

【1】郭丽萍.社区治安管理中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研究[M].广西:广西大学出版社,2014.

【2】刘婧湜.狭义PPP模式下棚户区改造项目结构创新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5(8):15-19.

【3】錢璟.我国棚户区改造中公民参与的有效性研究——以成都市曹家港改造为例》[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4(3):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