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宿舍阵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探析
2018-10-20李梦妍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宿舍阵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高校宿舍阵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认为,要以学生宿舍为阵地,通过服务大学生,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促进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提升,促进其集体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 高校;宿舍阵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大学生的殷切期盼。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必须顺应时代需求,才能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而高校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宿舍阵地的建设关乎大学生各方面发展。
一、高校宿舍阵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状
随着大学管理社会化的推进、公共教室与网络课程的开展,宿舍已成为大学生最为固定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同时也是高校第二课堂中最为重要的阵地。然而,高校对宿舍阵地在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所处地位认识不够全面,绝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充分利用宿舍这个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仍简单的把宿舍看成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居住的场所。
二、高校宿舍阵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存在的问题
1、在宿舍阵地管理上,过分重视制度约束,缺乏服务意识与育人意识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推行较为严格且固化的宿舍管理规定、公寓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缺乏灵活性与变通性。这些制度并不能真正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大学生教育性并不高,未起到服务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新时代大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且更加追求个性发展,这与高校过分强调僵化的宿舍管理制度相违背,从而大大降低了宿舍阵地管理的意义。另外,大多数高校的宿舍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仅满足于一般的事务性工作,把多数精力用于检查学生宿舍与约束学生宿舍内行为等工作上,而对于如何创新性的开展好宿舍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缺乏思考,且不符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精神理念。
2、网络新媒体对宿舍阵地文化建设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新媒体给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精彩的校园生活,据统计,大学生在宿舍内80%以上时间都被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占用。因此,新媒体的发展也同样给大学生宿舍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第一,大家沉迷于网络游戏、微信、微博、短视频以及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大学生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网络的虚拟空间上,宿舍成员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宿舍成员间的沟通交流。第二,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普及,网购、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们足不出户便可吃到美味的食物、收到自己需要的各类物品。大学生们与舍友结伴而行去吃饭、逛街、游玩等集体活动的次数明显减少,从而促进友谊、沟通感情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学生发现与现实生活中朋友的距离渐渐变远,大学生们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由此可见,网络新媒体对宿舍阵地的文化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大学生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虚拟空间中,宿舍成员之间缺少沟通,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情感无处倾诉、情绪不能及时发泄,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3、宿舍阵地活动缺乏深刻内涵,流于形式
为丰富大学生宿舍生活,以宿舍为阵地,高校每学期都会举办多种形式的宿舍活动,但活动内涵并不深刻,很多活动都仅仅流于形式。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点:
第一,宿舍活动的主题并不鲜明,很多活动没有真正体现出宿舍阵地的作用,活动形式陈旧,不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特点,使大学生对宿舍活动逐渐失去兴趣。
第二,多数活动缺乏内涵,偏于娱乐性,组织者对活动的教育意义与示范引领作用重视不足。许多学生对宿舍活动的教育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仅仅出于功利性,而不是从促进自身发展与宿舍和谐角度出发。因此,大学生们从宿舍活动中收獲较少,渐渐对宿舍活动失去兴趣,没有起到促进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的作用。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宿舍阵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宿舍阵地在服务青年学生健康发展,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习近平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校宿舍阵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法与途径。
1、以宿舍为阵地,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全国各界的关注,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问题也是大学生发展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大学生们一半以上的在校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他们在宿舍中的心理状态表现最为真实、全面,而宿舍也是最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地方。因此,宿舍阵地需要被充分利用起来,更好的服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是推进心理咨询室进宿舍,帮助同学们及时、便捷的解决心理问题。以宿舍为阵地,在每栋宿舍楼内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室,每天安排具有心理咨询师证书、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的辅导员与心理学专业教师在宿舍心理咨询室内值班,并及时帮助大学生在宿舍阵地内解决心理问题。二是完善大学生宿舍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宿舍心理观察员的职能。在每层宿舍楼内设置大学生朋辈心理工作室,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定期为全体宿舍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辅导知识,并每天安排2-3名宿舍心理观察员于本楼层大学生朋辈心理工作室值班,并及时为出现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沟通与疏导。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在宿舍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利用宿舍楼内展板、横幅等媒介营造心理健康知识氛围,定期发放心理知识宣传册、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心理团辅工作。
此外,还可以在宿舍内举办一系列以大学生成长成才内容为主题的特色心理活动,例如新生适应能力主题、人际关系主题、就业心理调适主题等等,使同学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接受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认识并积极悦纳自我,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促使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并不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以宿舍为阵地,服务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提升
大学生是宿舍的主人,他们都拥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以宿舍为阵地,帮助大学生搭建宿舍管理委员会、党团组织、社团组织等自我教育组织平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并在这些平台的工作基础上,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的能力。
首先,在宿舍内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服务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提升。选择一些政治立场坚定、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踏实的大学生,专门为他们成立学校宿舍管理委员会,根据职能分工不同下设督查部、学习部、心理健康部、文艺部、楼管部等部门,各部门成员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宿舍管理委员会全部由大学生组成,他们充分了解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行为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因此,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能更好的从自身出发去帮助大学生解决宿舍问题,维护宿舍安全、卫生,为他们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其次,在宿舍阵地上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提升。在宿舍内部成立专门的学生党员、团干部服务站,设立学生党员、团干部模范宿舍,在宿舍内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与大学生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网络测评与管理机制,建立宿舍-团支部-党支部层级负责机制,利用QQ、微信、论坛等多种手段及时解决各宿舍的卫生环境、文化氛围、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问题。朋辈之间相互监督与管理、互相帮助与督促,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3、以宿舍为阵地,服务大学生集体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增强
目前,“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很难处理好個人与集体的关系。而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宿舍生活的时间最长,宿舍是大学生最关键的集体单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需要从宿舍这个“小集体”开始。
(1)以宿舍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增强大学生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以每个宿舍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活动,例如,为大学生举办舍歌大赛、舍徽设计大赛、宿舍装饰大赛、宿舍海报大赛等宿舍活动,提高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使大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增强对宿舍的归属感和宿舍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激发集体荣誉感,提高集体意识与合作能力。
(2)积极开展“十佳宿舍”、“考研宿舍”、“优秀学风宿舍”等集体评选活动。宿舍是同学们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所,建立良好的舍风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十佳宿舍”、“考研宿舍”、“优秀学风宿舍”等宿舍评选活动,把优秀宿舍的事例以海报、展板、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在各个宿舍楼内宣传,为其他宿舍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并组织优秀宿舍成员们为其他宿舍同学分享学习、工作以及成长经验,鼓励大家努力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合作意识。
总之,高校宿舍阵地需要更好的利用起来,才能更有效的服务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集体意识与合作能力等发面的发展,并促进大学生早日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刘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宿舍载体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2] 颜华.现阶段我国高校宿舍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9(10)118-120.
[3] 赵晖.大学生发展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探究——以渤海大学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6.39(6)55-59.
【作者简介】
李梦妍(1990.3—)女,吉林大安人,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