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证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018-10-20洪海鸾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高中生物教学

洪海鸾

[摘 要]将“论证”活动引入学科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及其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判断和决策等能力。基于图尔敏的“论证图式”,结合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实施论证式教学,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论证式教学;高中生物教学;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0-0085-0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以“生态系统结构”中的食物链为基础,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能量流动的特点”两部分,同时涉及之前学过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方面的知识,因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传统的教学是让学生带着猜想去寻找答案,而后直接呈现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是一种确定的、静态的认知模式。笔者在教学中基于图尔敏的“论证图式”,结合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建构了论证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重点在于带领学生参与数据的整理、处理、分析活动,通过数据阐释生物学现象以及规律,以提高学生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论证能力。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疑

笔者首先以教材中的“问题探讨”为切入点,投影“鲁滨逊漂流记”的封面,讲述故事:“在英国的约克城有一个叫鲁滨逊的水手,自小就对航海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长大后,他坐船前往几内亚,但在途中遇到滔天巨浪,船沉了,作为唯一的幸存者,他被海浪推到一个荒岛上,但他依旧保持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为了避免野兽、野人的侵犯,他在荒岛上建起一座“城堡”,就这样孤独地生存了28年后,最终回到了故乡。”接着提问:“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的身边只有15公斤玉米和1只母鸡,你应该怎么做才能生存更长的时间?”

二、提出观点,解释理由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观点,即生存策略,可归纳为:A.先后吃掉鸡和玉米;B.将玉米分两份,一份自己吃,一份养鸡,以鸡下的蛋为食物,最后吃鸡。投影两条策略,让学生加以选择,教师统计各自主张的人数,要求代表发言阐述选择策略A或B的理由,但显然由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有限,不能拿出足够的证据来使对方信服。这时,教师设计导学案活动1,引导学生根据生物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分析食物链(网)形成的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的规律。

[导学案活动1]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个策略?为什么?请画出这两个策略中所蕴含的关系。

A.先后吃掉鸡和玉米。

B.将玉米分两份,一份自己吃,一份养鸡,以鸡下的蛋为食物,最后吃鸡。

分析两条食物链的不同之处在于,A策略中玉米的全部能量直接流向人,而B策略中玉米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人,另一部分先流向鸡再流向人。究竟玉米和鸡的能量怎样流动才能使人获得最多的能量呢?

三、寻找证据,支持观点

证据问题是论证式教学的核心问题,全部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搜集和运用进行的。为了带领学生一起寻找证据,教师首先提供预备案让学生填空,要求学生回顾与能量有关的几个问题,如光合作用过程的能量发生怎样的变化?呼吸作用过程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1mol葡萄糖(2870 kJ)氧化分解之后,其中有1161 kJ保存在ATP中,剩下的能量转变为热能并释放出去,则其能量转化效率为多少?这样可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能量的变化上,为寻求证据提供帮助。接着,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导学案活动2。

[导学案活动2]能量分别流经一株玉米和一只鸡的来源和去路是什么?用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标注有关的生理过程(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完成活动并展示成果后,教师提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转移的单位是什么?”然后通过图示来阐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移,从“个体”研究对象着手,最终转移到“营养级”研究对象上来,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研究生态系统的方法。

在初步巩固成果的基础上,问学生是否找到证据,学生表示没有找到。怎么办呢?教师接着点拨:“如果把第一和第二营养级联系起来,再进一步联系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构建一个能量流动模型,看看能否找到证据。”接着,让学生完成导学案活动3。

[导学案活动3]构建、修正能量流动模型并在方框内和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文字。

首先,学生完成建模,讲解意图,修正图解。详细分析图解(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再次把玉米、鸡、人写在各营养级所处的位置。此时问学生找到证据没有,学生表示找到了,他们从模型上能够直观地看出“如果人直接吃玉米,人是初级消费者,如果鸡吃玉米,人再吃鸡,人是次级消费者,能量损失更多,因此 A生存策略具有优势”。

其次,巩固成果,小结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教师进一步点拨:“从模型分析来看A生存策略具有优势,可以说初步找到了证据,但在科学研究中光是定性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定量分析作为支撑。

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林德曼的研究资料,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活动4,分析讨论赛达伯格湖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计算上下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

[导学案活动4]数一数赛达伯格湖各营养级的能量去路有几条,填表并计算出入比。

这些知识是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在图解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探讨能量转移的特点。

四、认可观点,归纳结论

基于能量转移的特点,让学生对生存策略再次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同时完成导学案活动5。

[导学案活动5]请定量分析人所获得的能量(假设玉米15 kg,鸡3 kg,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

学生计算结果如下:

A. 3×20%+15×20%=3.6(kg)。

B. (15×1/3×20%+3)×20%+15×2/3×20%=2.8(kg)。

学生再次对策略A和B进行选择,教师统计人数,让小组代表发言阐述选择策略A或B的理由,学生各持己见。通过计算,得出结论:A生存策略具有优势。

综上可知,在论证式教学中,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当常规思维无法解决问题时,马上转换角度,突破旧的思维模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师改变自我,将自身更多地定位为“咨询师”或“顾问”参与学生的一系列活动,而不是以前的掌控者。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高中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