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2018-10-20陈思进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陈思进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予以患者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予以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4.2±14.2)min、住院时间(15.8±3.6)d以及卧床时间(13.2±3.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57.6±18.7)ml明显多于对照组(104.8±15.8)ml,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55.6%),组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上,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更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203-02

股骨颈骨折好发于中老年群体,骨折发生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1]。本次研究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了两种手术在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3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对手术耐受,均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笔法将36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3.8±7.8)岁,包括9例头下型骨折患者、5例经颈型骨折患者以及4例基底型骨折患者;研究组18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4.1±7.6)岁,包括10例头下型骨折患者、5例经颈型骨折患者以及3例基底型骨折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并予以消肿镇痛、牵引制动等对症处理,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待恢复平稳后,开始手术治疗。术前拍摄患处X线片,了解患者骨折复位情况,麻醉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 予以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取仰卧位,于髋部做切口,将3枚克氏针以品字形切入,于C型臂辅助下,以3枚空心螺钉加固,确认加固效果达到标准后,清理伤口并缝合。

研究组 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根据切口来定体位,若于髋关节外侧或前外侧做切口,取平卧位;若于后外侧做切口,取侧卧位。探查确定关节囊位置,切开,使之充分暴露,斜行截取股骨头并却出,以外倾40-50°,闪倾10-15°的方式对软骨面进行清除,直至见血,为患者选择大小适宜的髋臼假体植入,对髋关节进行准确复位,调节髋关节活动度,待正常后冲洗切口并缝合。

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必要时遵医嘱予以患者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

术后随访1年,采用Harris量表对所有患者的髋骨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优:90≤评分<100;良:80≤评分<90;可:70≤评分<80;差:评分<7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以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具体情况见表1。

2.2 对比术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的股骨颈骨折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在受到外界压力的情况下,极易出现股骨颈骨折现象[2]。

本次研究中,分别采用了两种术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由上述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在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上,全髋关节置换术虽创伤较大,但更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同时,术后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8.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5.6%),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更加有利。分析认为骨折内固定术虽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但术后需要的愈合时间长,期间比较容易出现并发症和假体松动现象,对于预后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虽创伤更大,但术后患者能够更早的進行康复训练,且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因此预后效果更为显著,更利于患者的康复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3]。

综上,在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上,相较于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预后效果更为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邢宗良,谢建,王昌.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医生,2017,2(07):5-8.

[2] 王克强,吴积.股骨颈骨折经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2017,37(03):79-80.

[3] 胡志国,李威,张建国.对比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7,23(05):115-116.

猜你喜欢

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老年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康复护理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