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术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2018-10-20费孝敏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

费孝敏

【摘 要】目的:评价和探析手术室术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挑选于本院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收治时间2017年4月—2018年3月,经计算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各36例,分别应用手术室术中预防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5.56%,参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56%和22.22%,效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手术室术中护理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保证患者凝血功能,严格控制血小板水平,可大量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术中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143-02

经过手术治疗后的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并发症,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骨科手术患者,由相关实验研究表明,患者经过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35%左右,而经过妇科肿瘤手术后,该血栓形成率为30%左右,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物质和药物等两种预防方式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此次实验基于此,选取72例于本院实行手术的患者,评价手术室术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挑选于本院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收治时间2017年4月—2018年3月,经计算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各36例,手术科室:53例骨科手术;19例妇科手术;其中42例男患者、30例女患者;患者年龄介于21—59岁,均值(41.26±2.42)岁,所有患者病情诊断均需进行手术,且同意签署手术书。组间差异在病情程度、病情部位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差异(P<0.05)。

1.2 方法 本文72例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均接受相同的护理预防措施,其中包括术前身体检查、术前准备工作、术后结合患者喜好制定饮食计划等,参照组基于此采取常规护理,比如合理调整手术室温湿度,根据麻醉医生和主治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辅助工作,指导患者保持符合手术要求的姿势,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若出现突发状况,需立即告知手术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而研究组采取手术室术中预防护理,具体方法:首先,若想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则在手术时尽量选取除下肢外的部位穿刺,如果条件要求必须在下肢穿刺,则尽量挑选大隐静脉和其小分支穿刺,委派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保证一次成功,避免对血管壁造成伤害;其次,适量输血:手术過程中,需根据患者失血量和主治医生的要求进行输血护理,保证适当的输血量,防止发生输血量过多情况;再次,强化对患者下肢的按摩:若想保证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正常运行,则需要将患者下肢提高15°,且促使膝关节稍微弯曲,按照腿部前侧、后侧以及内外侧等顺序进行按摩,按摩关键点在于患者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如果条件需求,可借助间歇式充气压力仪进行按摩,一直按摩到手术完成;最后,在搬运患者过程中,重视动作要缓慢、轻柔,帮助患者调整舒适的卧床姿势,时刻观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其他生命体征[1]。

1.3 评价标准 手术后不良反应有延迟苏醒和寒战等两种,术后时刻观察和记录所有患者上述两种不良反应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统计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经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定量资料,显示用均数±标准差,显示定数资料用(%),检验用卡方,将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不成立的依据[2]。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参照组(30.56%),且两组患者在延迟苏醒和寒战等两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上差异较明显(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由于手术麻醉、术中输血不当、长期卧床等均会引发下肢静脉血栓,这也是骨科和妇科手术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血栓严重时会严重影响到患者下肢功能,降低生活质量,为了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往临床手术过程中多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但无法针对患者提供前瞻性的护理操作,预防效果不理想,血栓形成率仍然较高,而手术室术中预防护理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关注度较高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根据患者肢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通过合理输血、按摩等操作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和肢体功能[3]。本实验可见,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56%)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8.33%)均明显低于参照组(22.22%)、(30.56%),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手术室术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较显著,能有效保证患者下肢凝血功能和血液循环功能,从根本上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推广应用在手术室术中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中。

参考文献

[1] 米亚玲. 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2):352-353.

[2] 屈煜涛. 探讨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21):149-150.

[3] 冯英军. 术中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21):69-70.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