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2018-10-20余志新

求知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新课程

余志新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也越发地显现出不足和问题来,无法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脚步,也不符合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新课改的出现使高中的历史教学不断改革和调整,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方式方法

一、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在当下的高中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教材为主,将书本上的历史内容以“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方式,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袋里。而学生只需要坐在课桌前,听教师的讲解便可以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1]。

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会养成学生思维的懒惰性,所有的问题和内容教师都会一一解答,将知识揉碎了、重难点细分清晰地交给学生,不给学生留有丝毫的思考空间,长期以来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注重历史知识,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应试教育的思想理念根深蒂固,高中的历史教师一直以来便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性的历史知识,而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个彻底。长此以往,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和历史观就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

对于高中的历史教师来讲,所谓的教师评价无非就是对学生历史考试成绩的评价,成绩的好和差,直接评判了学生的一个阶段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但是,唯成绩论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成绩只是查看学生一段时期内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教师对一段时期内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的积极性,都选择性地进行了忽视,这就大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新方法

1.创新教学新模式,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注重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以提高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对此,历史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要摒弃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历史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历史教材的综合性和复杂程度,创造出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将庞大的历史信息理解过后,真正地内化在自己的心里。历史教师可以采用模块教学法,将相同类似的历史专题放到一起进行讲解,以此来加强学生整体的历史观,同时在讲解的时候采用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讲解《红军长征》一课的时候,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先找一段有关红军长征的小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红军长征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要求学生表演出当时环境的艰险和不易,军人拖着饥寒交迫的身体,勇往直前的形象,以此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在表演过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的作业,如“如果我是红军长征的一员”类似的课后写作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印象,理解祖国建设的不易和艰难。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艰苦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学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合作探究式和自主式的方式,讓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对此,历史教师要摒弃以往“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主要培养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再好的灌输式学习方法,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的状态,对知识的接受也多少存在抗拒的心理,而一旦有抵触心理,历史的教学质量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提高。对此,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充分地了解班级中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喜好和学习的习惯来培养他们对历史课堂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以符合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的评价体系,在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月建.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反思教学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2]戴 黎.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创新[J].中学时代,2012(8).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