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引领、明理践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18-10-20赖桂桂
赖桂桂
摘 要:文章简要阐述了何为有价值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即在课堂教学中澄清价值认识要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学会明理;价值引领落地才能实现明理基础上的导行、践行,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
关键词:价值引领;明理践行;教育
教师要懂得将教材知识分为三类:①关于道德的知识。主要指教材正文部分,它还通过“相关链接”“ 方法与技能”等来呈现正文等。②有助于道德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适合初中学生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相关链接”呈现。③道德知识。即实践知识,融入“探究实践”等活动设计中。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就注重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价值引领,贯穿始终”的一个基本立意。例如:在《深深浅浅话友谊》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以下环节:
如果朋友过生日,你准备用什么平凡之举让他感动?
设计“心灵相约:遇见你,真好!”环节:
“我的好朋友是( ),遇见你,真好!因为有你,我感受到了 ,我多了一些 ,少了一些 ,我学会了 。”
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再现情境,使其回味友谊的温暖,激发学生对“友谊”这一课题新的认知,从而使他们掌握知识“友谊是心灵的需要,我们驾着友谊的小船乘风破浪,尽享友谊给我们温暖”。这就告诉我们教育价值要鲜明,要有正确的主题价值或主题思想。
澄清价值认识要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学会明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应该是真实的、真诚的课堂,要重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有价值的课堂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思辨力是指一个人思考、分析、辨别以及说服、解释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独立思考的核心,是学生发展“学会学习、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着力点,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关键能力。在《走近老师》一课中我们可以利用山西省2017年的一道中考题来导入新课:该选谁呢?
2018年春,省城某初中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可某班的两位老师却成为学生争论的焦点。
候选人——赵老师(该班科任老师):
她整天守在学校,家里也顾不上照料,且常常带病工作。她生活简朴,手机至今还是那种小屏幕的。可她对学生是真好,夏天上自习闷热,她有时会亲自端盆水,到教室洒水。作业定要当天阅完,办公室总是最后熄灯。讲课喜欢拖堂,批评学生也如此,但是口碑不错,同学们唤她为“赵大妈”。
候选人——王老師(该班班主任):
穿名牌,用苹果;早自习基本不到校,班里交给班干部……可每到班会,她会组织学生玩智力游戏,或欣赏名著,或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等视频。让同行不解的是,这个“甩手掌柜”的班班风最好,成绩也总是年级第一。她讲课精彩,从不拖堂,对学生也十分严厉,有时甚至会把不合格的作业当场撕掉。
假如你是该班学生,你会选哪位老师?为什么?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和老师相处最长,这恰恰体现出学生要学会和不同风格的老师相处,学生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学生走进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价值引领落地才能实现明理基础上的导行、践行,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出现了友谊问题时,教师应该顺势引导学生:友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友谊发生变化时,指责抱怨对方,拒绝接受变化,只会让曾经美好的友谊变成彼此的伤害,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尽最大的努力去挽回,如果学生尽最大的努力还无法挽回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让学生知道友谊可以变更,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结束一段旧的友谊。
《道德与法治》教材教会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从生活中来,因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丰富的教学素材。例如,在《师生交往》设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相互谅解” 环节:“曾经,你和哪位老师有过矛盾,误会还没有解开吗?请将它写在爱心卡上,让文字代表语言去化解矛盾,消除误会吧!”这种接地气的教学设计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释放学生的才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能体现价值引领、明理践行。
参考文献:
[1]李 飞.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下旬刊),2018(5).
[2]陈广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版),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