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教学在科学探究中升华
2018-10-20徐震
徐震
【摘 要】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无处不体现出对科学探究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推崇。这就要求教师要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掌握知识。
【关键词】物理;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
在苏科版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上)的目录前面有一篇编者的《致同学们》,这篇文字指导了学生如何去学习物理,会学物理。其中出现最频繁的一个词语就是“探索”。其实这篇文字不仅是写给学生看的,更是写给老师们看的。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编者表达了这样几方面的思想:用探究的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物理是学生所欢迎的;学习物理的目的是学会探索新的物理规律而不是记住知识;探究式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而教材更是在物理的开篇《引言》中,用一整节的篇幅借助《富兰克林对“天电”的探索》介绍科学探究的方法及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一、结合课堂内外,拓展探究空间
新课程倡导由学生“自主”地用大量时间去“探究”,然后通过“合作学习”理解知识和方法。而事实上,如果按传统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将非常“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将一部分探究活动放在课外进行,比如现象的观察,搜集信息与实验创意与制定。让课堂成为猜想,实验设计,实验结论交流的天地,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合作。例如《力 弹力》一课,考虑到课堂的时间及效率,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尝试自己使用橡皮筋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学生为了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工作原理有一个必要的了解,势必需要一定深度的预习,甚至借助一些工具查询相关资料。在准备材料和制作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在提前进行一些小实验,这样就为他们的科学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不知不觉中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更为他们精彩高效的课堂探索埋下了良好的伏笔。这样的探究课,多了学生的强烈体验,多了学生的高度参与,真正做到不为教学而探究,而为探究而探究。这样,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深刻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而且结合课外具有启发意义的课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物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科学探索中。由此可见,一堂成功有效的科学探究课不仅没有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来,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了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力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契机。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探究知识目标。例如《光的色彩 颜色》中,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得到了有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但是对有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理解还存在问题。这时可以通过问题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深刻的物体颜色的物理情境,更正他们在学习可能中遇到的错误认识。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在黑暗的房间为什么看不见东西?光源自身能发光让我们看见,非光源自身不能发光,为什么我们也能看见?白光照在物体上,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一种颜色等等。启发、引导学生,结合书本提供的相关问题,独立思考,相互讨论,逐步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通过挖掘教材,问题的层层设置和探究,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还应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比如在《速度》一节,教学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些?哪一种方法更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用哪一种方法定义速度?学生通过亲身探究的“眼见为实”避免了“耳听为虚”的困惑和疑虑,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循序渐进深入,逐步学会探究
探究式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但是探究活动的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物理规律、结论的得出是许多科学家长期艰苦的探究活动的结晶。这些探究活动需要科学家良好的科學素养。因此,探究式教学不是学生脱离教师,像科学家一样去重新发现和创造。这不仅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而且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首先,探究式教学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从探究的环节上来看,可以逐个环节地训练。如可以先从提出问题开始,对问题的提出可以由浅到深,对问题的表达可以由粗糙到精确。对于一个探究活动也可着重于探究某个或某几个方面。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不同,教师参与的程度也不同。其次,探究活动的数量应该由少到多, 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将科学探究的环节渗透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每一次探究活动,学生重点学习某一个环节涉及的有关方法,以便在完成一阶段学习之后达到对探究方法的整体了解。在此基础之上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四、分工合作交流,全面提升能力
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各种方式的交流合作十分重要,许多工作不可能由单独的个人完成。因此,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必要的品质。在探究活动中,需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包括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学生个体间的交流、教师间的交流以及这三者间的交流。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群体的力量。同时也体会到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是有价值的,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群体意识。物理课的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合作完成。小组内明确分工,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当然,还应进行角色的转换,以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例如,探究活动速度的测量中,要由小组内成员分别做纸锥的下落、时间的记录以及距离的测量等工作,任何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完成和结果。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完整、科学的探究计划需要由许多同学共同讨论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完成。在教学中还应当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不但要重视书面的表达,如探究报告、设计表格、图象等,也要重视口头表达,学会用科学的术语条理清晰地表达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学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作出简单的评述或分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取长补短,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正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科学探究是一类教学活动,不仅是要探究学生怎么“学”,也应该要探究教师怎么“教”。探究老师怎么“教”,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教师对自己怎么“教”的探究,最终是为学生怎么“学”服务的,教师对“教”的探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的探究的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要求用科学探究的思想改革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也就是要在教师的有效启发诱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经过有效探究活动,由学生主动去发现概念、规律。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使学生从枯燥无味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戴红刚.让探究成为物理教学的常态[J].考试周刊,2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