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视域下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2018-10-20张婧

求知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协同主体

张婧

摘 要:文章从协同创新视域分析了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在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如青年教师培养缺乏多方位协同、教师发展理念落后、培訓缺乏创新等。文章作者针对困境提出了创新青年教师协同培养模式、创新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理念、创新和完善青年教师培训组织形式,从而实现培训效果的提升。

创新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在当前经济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单枪匹马式创新方式已变得愈加困难。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1]在此背景下,形成以学校、学校各方职能部门、院系等为核心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格局,是地方高校突破当前青年教师发展面临现实困境的必然出路。

一、高校青年教师协同发展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Collaboration Innovation)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的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2]从以上对协同创新的定义可知,其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协同创新强调多个创新主体之间的深度协同;第二,注重各创新主体之间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第三,通过各创新主体之间协同互助、共享及创新产生增值效应,实现共同目标。

高校青年教师协同发展创新是指学校、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等三方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创新模式,即不同主体间通过深度协作与融合,为共同目标进行协调与整合,从而在高校青年教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中取得突破的创新活动。

二、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1.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缺乏多方位协同,难以促进教师发展

由于高校青年教师协同培养的不同主体之间特点各异,而且是不论在管理模式还是管理侧重点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缺乏真正的协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由于不同职能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和陈旧的价值观念,从而导致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院系等职能机构没有发挥各自管理领域里所具备的财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没有实现深度协作与融合。第二,各学科与专业之间缺乏交流互动与沟通,更谈不上协同。各专业与学科教师的培养工作通常只在自己所在的专业与学科内进行,这不仅导致了不同专业与学科之间的资源不能共享,而且阻碍了青年教师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第三,高校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合作交流,未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教师、学科、科技优势,没有形成相互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

2.青年教师发展理念落后,教师服务意识淡薄

作为高校教师,其社会地位随着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也得到了提高。但由于我国高校发展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教师在高校中被管理的处境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高校管理思想对当前地方高校管理仍有一定的影响。行政化、官僚化严重,各项针对教师的政策制度重在“管”和“约束”,教师主体性得不到根本保障。服务教师理念缺失,正是由于这种理念的偏差,导致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在发展中产生了不少问题,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3.青年教师的培训缺乏创新,难以取得培训实效

当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组织形式被深深地打上了政府管理的烙印。如许多参加过教师岗前培训的教师对培训颇有微词,原因在于高校作为岗前培训最基层的组织,教育行政部门没有赋予其自主权,从而导致培训结构单一、模式趋同,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忽视了不同教师之间的现实差异,许多教师在培训时间、地点方面缺乏自主选择性。此外,青年教师的培训内容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缺乏针对性,其内容也未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及时更新。尤其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这种培训内容表现得尤为缺乏适切性、针对性。

三、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协同发展创新路径选择

1.创新青年教师协同培养模式,形成多方位协同培养机制

首先,成立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平台的积极作用,形成一个有多方职能部门参与的管理机构,共同制定适合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完成深度、全方位协作。其次,为青年教师构建跨学科与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训练其创新思维,促使其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加强跨学科、跨专业协同,打破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壁垒,学科之间成立科研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拓展青年教师知识面,以科研促进其长远发展。再次,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根据学校实际,校际之间互派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相互学习,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校校协同,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最后,促进学校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派遣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机构的研究项目,形成协同培养长效机制。

2.创新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理念,切实做到为教师发展服务

高校要真正促进教师发展,就必须转变以往陈旧的发展理念,切实做到“以教师为本”,把先进的服务理念融入教师发展过程中。首先,地方高校应转变旧有的管理观念,充分尊重青年教师的主体性,强化服务意识,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使那些管理、控制青年教师的各种条例、制度转变为他们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其次,地方高校在管理中对于青年教师的不同诉求应给予关注,对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要求,应积极采纳和作出反馈,从而使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保障。最后,地方高校应重视青年教师个体发展,充分了解他们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并为其提供适合个人发展意愿和需求的通道,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教师发展服务,使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大力培育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创新和完善青年教师培训组织形式,实现培训效果的提升

要提高青年教师培训实效,就要创新和完善青年教师培训组织形式和内容。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赋予地方高校在教师培养与教师发展中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发挥地方高校在教师培养上的主导作用。其次,把现代培训理念内化于培训的组织与设计当中,强调人本化、个性化,加强培训过程中培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改革以往呆板固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不同的需求,从而取得优良培训效果。再次,根据社会、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长远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及时修订、完善培训教材,选择适合时代需要的、有长远价值的以及亟须解决的和教师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培训专题。最后,改革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体现门类多样化,以方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选修,使课程体系更具针对性和适切性,从而实现培训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4.

[2]曹青林.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69-176.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协同主体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论碳审计主体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