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20向丽

求知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贫困生

向丽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期提高相关部门对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意义的认识,有效解决当前学生精準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要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对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开展针对性资助,健全和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资助精准度和实效性,要把资助与育人结合起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强调励志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助能力,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水平,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精准资助;贫困生;精神资助

一、引言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党中央交给教育的重大任务。2015年1月,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依托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平台,确保国家学生资助、奖补等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2016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2017年3月,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同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通知》。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发出了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

二、充分认识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

做好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要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如果没有国家的资助政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可能吃不饱或者吃不好,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成长,甚至有可能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丧失提升自我文化素质的途径,更不用说形成完善的心理素质。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促进了教育公平实现质的飞跃,使教育公平成为实实在在的社会现实。

做好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最艰巨的任务是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学生资助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要通过学生资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现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避免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真正做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做好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也要有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以及较高的入学率和巩固率。为进一步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精准资助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调整,促进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农、林、水、地、矿、油、核等特殊学科专业的发展,引导数十万名优秀师范生投身农村基础教育,进而优化教育结构。

三、当前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高等教育阶段而言,我国已经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政府励志奖学金、政府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师范生免学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等多种资助模式使资助人群不断扩大、资助标准逐渐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贫困生等级认定机制不合理

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高校没有统一的贫困生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基本上是遵循学生个人申请—班级评议—系部核查—学校审核认定的流程。一方面,因为申请由学生本人提出,存在动机不纯的学生申请奖助学金或者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放弃申请奖助学金等情况出现。另一方面,学生提供的证明缺乏真实性、可信性。由于缺乏专门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地区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困难证明或《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审查不严,缺乏准确性,甚至是出现弄虚作假,虚开困难证明的现象。这些缺乏准确性和虚假成分高的证明资料会阻碍和混淆高校的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

2.资助工作缺乏精准度和实效性

许多高校对助学金名额实行平均分配。按学生比例将名额分配到各系部、各专业、各班级。这种做法看似公平,实则没有考虑到专业、班级之间的具体差异,有失公正,可能导致有些班级非常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助学金,而另外一些班级家庭情况并不十分困难的学生却能得到高额资助。

当前全国各高校资助中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这对精准资助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例如,有学生在学年初不是贫困生,没有提出家庭经济困难资助申请,但是在这学年期间家庭突遭变故致贫,就无法及时获得资助,只能等到下一学年初提出申请后方能得到资助,也可能已经摆脱贫困的学生仍然获得资助,或者家庭经济情况好转的学生仍然在享受高额的资助等。

3.高校资助机构缺乏规范化管理

队伍建设配备不足,工作压力较大。部分高校只有1名专职工作人员,或者由辅导员兼职负责,或者是临时指派学生干部兼任。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强、复杂程度高的工作,涉及政策多,地区之间、专业之间情况各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更是千差万别,给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队伍业务水平不高,人员流动性较大。当前高校的资助种类很多,由于缺乏统一和完善的管理及监督,每个人在对贫困生等级认定的具体条款进行解读时,理解不同会存在争议,最终可能会导致类似家庭情况的学生因为班主任解读条款理解不同,被认定为不同等级,从而只能获得较低等级的助学金。其根本原因是资助工作队伍缺少统一的业务培训。如果不加强法治化建设和规范管理,就无法实现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的目标,不能全面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4.精神资助体系不完善

精神资助是指做好贫困生的思想工作,给予贫困生充分的爱护与关心,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目前我国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上,这种重视物资资助轻视精神资助的帮扶,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如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产生自卑心理,孤僻自封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部分受资助的贫困生不懂得感恩,觉得受资助是“理所应当”,未受资助就是学校“分配不公”;部分学生只坐等学校给予资助,而没有积极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一部分实际问题;不懂得在事业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去回馈母校,回馈社会。

四、当前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几点对策

1.构建合理体系,完善评定制度

(1)及时修改认定办法,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各高校要结合学校所在城市物价水平、高校收费水平、学生家庭经济能力等因素,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和资助档次。对已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认定办法要尽快予以修订。2017年是教育部、财政部开展的“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将组织开展“回头看”,进一步跟踪督查有关问题解决情况,狠抓整改落实。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全国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公平、公正、顺利地进行,保证国家和自治区制定的高等学校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

(2)健全学生资助层级组织,强化责任意识。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学生资助中心,学生资助中心负责组织、审核和管理全校的认定工作,院(系)认定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审核本院(系)的认定工作,班级认定评议小组负责民主评议工作。各高校要将班主任、辅导员、院(系)资助工作负责人作为认定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理清岗位职责,建立问责机制。把好关口,信息畅通。学生本人也应秉着真实诚信的原则上交相关资料,对可能开具虚假证明、谎报家庭经济情况的学生,一经查实将取消该生这一学年的一切资助资格。

(3)完善精准资助机制,进行量化评估。建立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探索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多方面因素来精准识别资助对象,一方面通过班主任、辅导员长期观察,走访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消费习惯和电子产品使用状况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经常对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资助标准,根据不同对象的受助需求进行精准帮扶。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一卡通”消费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学生的“隐形资助”,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实现资助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教育公平。这一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科大)走在前面,从2002年开始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到2004年学校正式实施“隐形资助”,科大开始利用大数据等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精准资助的探索。经过十来年的发展,科大的“隐形资助”从简单认定学生的消费次数和消费金额,演变到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困难学生的经济信息库。十多年来的坚持,已经资助了4万余人次,总计发放了635万多元的“隐形资助”。既保护了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也保护了学生的尊严,受到师生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4)合理分配名额,改善奖助比例。学校应将各系部的助学金分配名额从平均分配改为按需分配。评定初期,各系部上报需要获助学生人数、基本情况、获助等级等基本信息,学校再根据各系部的需求统一分配,从而确保助学金发放到最需要获得资助学生的手中。此外,改善奖、助学金比例也十分重要,让贫困生通过好的成绩而获得的奖学金金额应远远大于同等条件下获得的助学金金额,使学生建立通过自身努力而拿到奖助学金的良好观念。

2.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应建立专门的资助机构——学生资助中心。主要职能包括:宣传资助政策;确定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指导标准;合理利用全国资助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勤工俭学等有偿资助平台。

其次,加强专职资助工作队伍建设。专职资助工作队伍包括学校、系部资助机构的教师和辅导员,这支队伍必须熟练掌握国家、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与措施,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执行力,并且能够与学生深入交流,熟悉学生基本情况。

最后,发展兼职资助工作队伍。兼职资助工作队伍主要包括专业课教师、学生党员和干部、学生生源地资助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基层资助工作宣传联络员。兼职资助工作队伍要掌握受助学生及其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为资助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全体资助工作人员都应做到有章可循、权责明确。

3.加强对贫困生的精神资助工作

扶贫先扶志,学生资助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要认真分析贫困生的思想实际、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消除自卑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全过程: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奋斗精神;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在勤工俭学活动开展环节,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资助育人。

同时,要把感恩教育做到渗透资助全过程:通过加强感恩励志教育,让受助学生懂得资助是国家给予的帮助,是国家和人民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应怀着感恩的心去学习;学校可以树立感恩祖国、适应能力强、有显著成绩的受助学生典型,向在校生宣讲;对于那些有爱心、有能力的毕业生,提供回馈母校、回报社会的渠道和方式,让感恩之情付诸行动,使受助学生从感恩环境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将爱传递下去。

五、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为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教育系统实施“奋进之笔”的进取之年。在新的一年里,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政策落实,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全面加强依法治教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502/183984.html,2015-01-22.

[2]唐东升,刘飞君.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新机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6):92-95.

[3]陈燕青.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机制的构建[J].長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65-167.

[4] 梁振聪.职业化视野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0).

[5]张 科.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

[6]许春雷.关于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2(20).

[7]杨立新.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6).

[8]张家奇,王 萍.高等农业院校探索精细化学生资助管理机制的对策研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为例[J].科学中国人,2015(29).

[9]黄建美,邹树梁.高校资助育人创新视角:构建多维资助模式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4).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贫困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刍议
大学生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
“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优化中职助学政策提高资助精准度策略研究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