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化语文课堂,让每位学生都有收获

2018-10-20敖智方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韵母声母语文课堂

敖智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常感觉教学内容太多、太杂,再加上为了应对考试,常常“胡子眉毛一把抓”“西瓜芝麻统统捡”“来个一网打尽”,导致语文课堂呈现教学内容多、教学重点和难点多、教学环节多等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觉得課堂教学比较辛苦,学生也在厌烦语文课,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是,又有多少教师能真正落实这一思想呢?有的教师为了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出现蛮横填鸭、超前教学的现象;也有的教师为了显摆个人的精彩,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出现华丽教学的现象。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曾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笔者认为,简单就是抓根本、抓方法、抓突破点。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都向往着探索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技能,点化语文课堂,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进而努力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找准知识的建构点,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神奇

以汉语拼音的教学为例。首先,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将汉语拼音知识体系了然于心。从构建汉语拼音知识体系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这些元素,到拼读、标调等各种规则和方法都要熟悉。其次,教师要看到每一个音节的建构点。有声母和带调韵母的,为二拼音节;有声母、介母和带调韵母的,为三拼音节,这是最普遍的音节组成规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渗透这个建构规则,让学生们学会如何自主拼读和建立音节。

不仅如此,从认识单个的拼音字母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们明白,这一元素属于哪一个范畴。如认识“ɑ”时,教师要让学生们完整地说出:“我认识了单韵母ɑ,一声ā,二声á,三声ǎ,四声à。”让学生慢慢树立韵母有四声的观念。同样,第一次拼读“b-ā-bā”时,教师要让学生们知道,b是声母,声母可以用来和带调韵母相拼,组成音节,且声母写在最前面。这样一来,随着声母、韵母内容的扩展,变出众多的音节。学生们感受到了这一知识体系的神奇,对语文学习也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很乐意调动所学的声母和韵母来组合出他们生活里的音节。如“上学、晨读、做操”一旦教师说出这些词语,学生们就会思考谁来做声母,谁来做韵母。

无论是拼音、识字、组词、说句、段落哪一板块的知识,教师都要找准它们的基本建构点,从而帮助学生慢慢发现各个板块知识的共性,以便优化学生的思维,让学习成为一个神奇的建构之旅。

二、找准学生认知的兴趣点,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开展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语文学习渗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只要教师认真观察,留心发现,就一定能找到每个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衔接点,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的生活和教师的生活具有差异性,在备课时,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在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如在教学前鼻韵母ɑnɡ时,笔者找来了“喜羊羊”“灰太狼”“熊大”“光头强”的头像。这些都是学生们在常看的动画片中的主角。它们一出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立刻就被调动了。笔者趁机说道:“大家这样喜欢它们,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有关它们的拼音吧。”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从生活里熟悉的话语中提炼出“ɑnɡ”发音的字,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又如在《自选商场》的识字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们分组、分类带来了物品的包装盒。这些直观的盒子、袋子就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与识字学习衔接起来了。如《菜园里》《在家里》《操场上》这些识字课例都是通过特定的场景,将语文学习与学生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可知,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活用教材,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找准学生认知的兴趣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找准学生注意的焦点,让学生专注于语文课堂学习

低年级学生意志力薄弱,自我调节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这也是导致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善于打开这扇天窗,才能让智慧的阳光撒满心田。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学会关注到所有学生的听课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并通过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把握重点内容的呈现时机,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第一,教师要规范听课要求,训练学生的注意力,统一一些课堂口号。如教师说:“一、二!”学生就说:“保持安静。”教师说:“一、二、三!”学生就说:“坐端正。”教师说:“课本。”学生就说:“放桌角。”教师说:“小手。”学生就说:“要放平。”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口令,训练学生学会保持课堂秩序。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看书,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们经常是“书在桌上摆,朝天跟着读。”他们只有读书的样子,根本没有将注意力放在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边听读边找生字,边看图边找内容、边读文边找标点等类型的学习活动,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不仅如此,教师要重视听课评价,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加分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认真听课。在课后,教师应及时对听课时出现的“焦点人物”进行指正。

第二,教师要用好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刻。学生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所以教师安排的复习环节不宜过长,重要内容要在最佳时机呈现。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明确精练,课堂重点要在10分钟内得到落实。

第三,巧妙设计,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新认识的偏旁、笔画,教师可以将它放在红色粉笔标注的桃心筐中,对于要认识的生字,教师可以放在彩色粉笔标注的气球筐中,并告诉学生通过观看不同颜色的球来识字。

四、找准每堂课的训练点,让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學习生活,但也要高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们在听、说、读、写中,得到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在读到一个文本时,教师要反复琢磨教材,通过一段诗歌、韵文、儿歌,找准适合学生实际训练的拓展点。

笔者听了一位教师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这首儿童诗。课上,这位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了北京的一些名胜图片,目的是挖掘诗中的人文内涵,激起学生们对北京的向往和赞美。然而,无论教师多么努力地解说、传达课文内容,学生的反响都不理想,没有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而这正是因为这位教师没有找准学生的训练点或思维发散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直接从文本出发,在熟读诗歌之后,对学生们进行说句训练。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发出一句感慨:“我多想去看看什么呢?”引导学生依据诗的内容填充,学生们就能填充出:“我多想去看看北京城。”“我多想去看看天安门。”“我多想去看看北京天安门的升旗仪式。”等答案,这样一说一读,学生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就油然而生了。

如在教学《自己去吧》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小鸭、小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游泳和飞翔,然后让学生们分组交流,回忆一年级开始的自己学会了做什么,并用“XX学会了XXX”的句式完整造句。这样的说句训练符合学生们的学习习惯,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教师要学会抓住问题的根本,即学生、文本知识、教师这三个要素,从而点化语文课堂,引导每位学生关注课堂,积极参与到教学对话中。

参考文献:

[1]张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几点做法[J].甘肃教育,2016,(20).

[2]朱玉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之我见[J].新课程(中),2015,(5).

[3]赵振坤.如何实现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也谈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趣味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4]宋建明,赵宏.如何打造小学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

[5]来东霞.浅谈高效课堂下的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2).

[6]李虹杰.小学低年级段语文高效课堂教学[J].黑河学刊,2012,(12).

(作者单位: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韵母声母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声母顺口溜
连拼音学画画
声母歌
单韵母扛声调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浅谈韵母的内部结构分析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