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幼师生保育保健专业素养的职前培养策略

2018-10-20张青允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8年6期
关键词:保健幼儿教师幼儿园

张青允

幼儿健康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目标,安全健康的幼儿园保育保健是科学办园的底线。但是近年来多起影响巨大的幼儿园药物事件,体现出幼儿园教师保健素养的薄弱。“陕西、吉林、湖北等地接连曝出的幼儿园喂药事件,表明幼儿教师缺乏对感冒病理抗生素药理等的基本常识”[1]。四川绵阳超10倍剂量喂药致幼儿中毒事件,体现出幼儿教师对幼儿药物摄入量常识的缺失。幼儿身体发育尚不成熟,非常需要科学保教的支持。幼儿教师若缺乏专业素养仅靠自身经验很难做到科学保教,很可能会受一些不科学的民间观念误导。可以说,保育保健专业素养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职前亦或职后都应受到关注。当前幼儿园药物事件体现出的我国幼儿园教师保育保健专业素养严重缺失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幼儿教师保育保健专业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1.部分幼师院校生源质量低

因幼儿教师缺口较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繁荣,高职高专以及中职类院校成为幼师院校生力军,大量幼儿教师毕业于此类院校。通常相较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高专及中职院校生源质量差,很难招收到高质量生源。即使是对本科院校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后待遇偏低等原因也使其生源质量受到极大挑战,很多幼师院校很难招收到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复杂知识。

2.职前保育保健专业素养培养力度不足

尽管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学前卫生学》或者《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但就教学目标而言多强调知识的掌握,形式化严重,课程并不强调对学生保育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就幼儿园喂药事件而言,如果幼儿教师没有在职前了解到药物使用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幼儿药物摄入的常识性知识,就可能会忽视擅自服用药物的严重危害,从而埋下了保教的隐患。

二、高职高专幼师生保育保健专业素养培养问题

1.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内容多,体系庞杂

高职高专院校幼儿教师保育保健专业素养多立足于《学前卫生学》或《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从目前各个版本的《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材可以看出,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学前儿童生活保健制度、学前儿童营养卫生、托幼机构安全教育、传染病以及常见疾病和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等内容。教学内容繁多,近似涵盖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涉及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且学科跨越度大,涉及学科门类众多,包括解剖学、营养学、心理学、卫生学、保健学和运动学等诸多领域和学科。庞杂内容与有限课时之间的矛盾容易造成课程教学目标偏离实践,重难点不突出等问题。

2.课程体系与幼儿园保育保健体系脱钩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卫生学》或《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一般都安排在第一学期,课程体系从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起始至常见心理问题结束,教学多以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传染病及常见疾病等内容为主。教材体系虽涉及到生活保健制度、托幼机构安全教育,但因课时以及学生一线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多被忽略。所学知识与一线实践不能紧密联系,令学生步入一线后所学难以融入实践。

3.幼师生保育保健专业知识实践应用不足

幼儿园卫生保健类课程知识多、内容细碎,若缺乏足够的实践应用机会,遗忘率极高。虽然现今高职高专院校多在进行课程改革,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一方面加大学生实习实践力度——目前有部分院校每学期皆有入园实习安排,在校内增设各类实训室,以此增加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因课时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高职高专院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类课程教学过程多偏重于知识的把握,保育保健能力培养力度不足,学生实践体验机会较少。即使校内设有实训室,也因设施的匹配性或课时问题,很少得以使用。在幼儿园教育见实习期间,保育类见实习任务基本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完成,后期教育见实习则基本没有相关任务,这一现状不利于学生巩固保育保健知识及培养相关能力。

三、高职高专幼师生保育保健专业素养的培养策略

1.立足幼儿园保育保健体系建构课程内容

结合幼儿园保育保健工作需要,可将诸如“幼儿常见意外伤害及处理”“常见疾病与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等操作性强的部分内容单独设置为微课在高年级阶段开设。这类课程的开设,在降低了第一学期任务量避免课时紧张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回忆提取其他相关知识,推动了知识间的融合,让学生在初入职场时遇到此类问题能够避免茫然无措。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课内实践应用能力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基于案例进行学习的方法,是学前教育基础课程常用方法之一,指在教学中引入具体的教育事例,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方法。如,在学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及测量评价”时,教师可提供一些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该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学习“常见疾病及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时,教师可给学生呈现一些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病症,引导学生通过对病症的识别和分析对学前儿童进行疾病预防和处理。

(2)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在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处理”这一章节,教师可创设幼儿突发疾病的情境,由教师或学生扮演患病幼儿,学生扮演幼儿教师,模拟常见疾病与传染病的处理;在“托幼机构常见意外的处理”这一章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托幼机构常见的事故场景,学生通过扮演保育员或幼儿教师进行现场演练,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总结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3)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学生依据预先设定的任务,通过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等手段,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如,在学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行设定诸如“哪些运动项目不适合幼儿,为什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大班幼儿能快跑25米左右,而不是50米、100米”等问题,然后指明参考章节,由学生阅读材料解答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梳理介绍相关知识。该方法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连接,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力。

3.建立保育保健专业素养考核体系

幼师生保育保健专业素养的考核一般是依托课程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考核以及期末闭卷考试方式完成。课程教学结束,意味着该素养的考核亦结束。随着学习科目的逐渐增多,保育保健方面的知识面临着慢慢被遗忘的危险。为保证学生毕业前具备必需的保育保健专业素养,除传统的课内考核外,幼师院校可以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增设该素养的应用能力考核,通过预先设定的备考题库,促使學生在毕业前回忆并统合以往所学知识与技能。

4.设立一贯制分层式保育保健教育实习任务

所谓设立一贯制分层式保育保健教育实习任务,是指每一次教育实习都设定保育保健实习任务,任务以螺旋式提升状态呈现,每一次教育实习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次提升。有效的教育实习应该具有螺旋式渐进提升式的设置,一贯制的实习可以促使学生回忆并运用以往所学,有助于知识间的融合以及实践运用。保育保健专业素养贯穿幼儿园一日生活,每一次教育实习都与之相关,在设定教育见实习任务时,应考虑该专业素养的积累与提升,独立设定任务或渗透融入其他相关任务项目中,令每一次教育实习都可以成为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相关知识技能的契机。

猜你喜欢

保健幼儿教师幼儿园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