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发育状况及生命体征的影响观察

2018-10-20吴素真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命体征早产儿

吴素真

【摘 要】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发育状况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早产儿30例为对照组,并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袋鼠式护理干预的早产儿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状况及生命体征。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头围增长、体重增长、身长增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呼吸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采取袋鼠式护理干预,可稳定早产儿生命体征,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

【关键词】 早产儿;袋鼠式护理;体格发育;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473. 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039-01

妊娠满28周但不足37周分娩的新生儿称早产儿,其适应能力和器官功能较足月婴儿差,抵抗力极弱,轻微的感染可造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1]。因此,为保证早产儿生命安全,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对改善早产儿生命体征,提高体格发育,避免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2]。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发育状况及生命体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早产儿30例为对照组,并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袋鼠式护理干预的早产儿3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胎龄33-35周,平均(34.26±0.94)周。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胎龄33-35周,平均(34.65±0.96)周。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出生后及时穿好衣物,监测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做好保温工作,给予产妇健康宣教、哺乳指导等。观察组给予袋鼠式护理干预:①由专职护理人员评估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早产儿父母给予针对性指导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宣教,其内容包括袋鼠式护理的重要步骤及护理过程中易出现的不良事件;②对产妇进行皮肤护理,避免皮肤病及皮损;指甲修剪情况,不佩戴首饰、手表、戒指等物品,避免对早产儿造成不要的损害;③时刻监测早产儿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提供袋鼠式护理病房并评配备暖箱、呼吸机、吸氧及输液等仪器;保持病房内灯光昏暗,根据昼夜变化调节,使早产儿适应昼夜变化;病房保持安静,以保证早产儿良好的睡眠;④待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脱离呼吸机维持自主吸氧,取舒适体位俯卧于母亲胸前,将头置于乳房之间与母亲进行亲密接触并做好早产儿保暖工作。

1.3 评价指标 (1)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情况,记录早产儿的头围增长、身长增长及体重增长等体格发育指标。(2)比较两组早产儿生命体征,记录两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格发育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头围增长、体重增长、身长增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命体征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生命体征不稳定,临床上常采取第一时间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但由于早产儿身体发育尚未完善,神经功能及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加之重症监护室病房噪音、灯光、频繁护理等不良刺激,不利于早产儿神经功能及身体发育,易错过神经发育最佳时期,对早产儿及家属造成极大影响[3]。

早产儿从子宫内到子宫外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应激反应,刺激体内皮质激素及儿茶酚胺的分泌,导致早产儿长时间处于觉醒状态,消耗能量,不利于身体发育。良好的睡眠是促进神经功能发育的关键,睡眠对于早产儿出生过程中产生的应激恢复起到重要作用[4]。袋鼠式护理干预为早产儿提供袋鼠式护理病房,建立昼夜节律及睡眠模式的关键时机,帮助早产儿减少能量的消耗,保存热量[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头围增长、体重增长、身长增长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表明早产儿采取袋鼠式护理干预,可稳定早产儿生命体征,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袋鼠式护理俯卧姿势可给予早产儿安全、温馨、舒适感,利于其快速进入睡眠状态,感受母亲呼吸节律起伏及心跳,刺激早产儿本体前庭觉及触体感受器,从影响早产儿痛觉传导[6]。在护理同时,母亲可轻轻亲吻及抚触早产儿,通过皮肤接触,促进母婴依恋,利于形成规律睡眠,从而减少其哭闹等情况发生,改善神经功能发育及大脑功能。袋鼠式护理中提倡纯母乳喂养,并指导其正确的哺乳姿势,提前及延长母乳喂养,增加早产儿摄入量,进而促进乳汁分泌,母乳结合护理对早产儿体格发育更有利,进而提高早产儿抵抗力,降低院内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早产儿采取袋鼠式护理干预,可促进体格及神经功能发育,改善早产儿生命体征,结合母乳喂养,提高早产儿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毕叶,官祥丽.“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7):12-16.

[2] 盖丽,姜红,范玲.袋鼠式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10):736-738.

[3] 石春霞,朱玉权.袋鼠式护理对减轻早产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212-213.

[4] 马盼盼,李杏良,刘亭君,等.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0):1232-1235.

[5] 王勤,陈晓雯,趙敏慧.高危早产儿袋鼠式母亲照护安全管理的构建[J].上海护理,2015,15(06):78-80.

[6] 刘攀兰.袋鼠式护理干预对足月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缓解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9):1282-1284.

猜你喜欢

生命体征早产儿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雾化治疗的哮喘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
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
高原地区早产儿凝血功能分析与输血浆后疗效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