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认知理论对幼师生学习的启示

2018-10-20刘瑜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8年6期
关键词:元认知学习策略师生

刘瑜

元认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很大。元认知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记忆过程的发展变化》一文中,提出者弗拉维尔(Flavell)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对认知过程进行的主动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意识。元认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知识体系被个体所运用;二是个体根据经验、观点和体验等对认知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的动态活动过程。元认知主要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技能和元认知体验这三个要素构成。幼师生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师资,其认知发展和学习内容有自己的特点。如何依据元认知理论,从幼师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幼师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元认知理论的内涵

(一)元认知技能——有效的调节策略

元认知技能是指认知个体通过可操作可预见的计划、有效及时的监控以及反馈后的调节对当前所从事活动进行调整的技能。学习主体可以根据他们当前所遇到的认知活动,进行有意识地计划,从而形成一定的策略。在运用策略去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根据主体反馈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等信息对策略进行调节。这种有意识地运用认知技能监控和调节学习行为的方式,有利于学习主体不断优化学习方案,调整学习策略,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元认知知识——客观的自我认识

元认知知识是指学习个体对自身的认知能力、需要完成的任务(达成的目标)和对此应该采取何种策略的一种认识和了解,它是个体根据自身关于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认知活动积累起来的对认知的一般性知识。学习者的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对个体、任务和策略三方面的认识。学生对个体层面的认识有助于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差异;对任务层面的认识则有利于全面地对任务难度、性质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把握;对策略层面的认识对帮助学习主体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三)元认知体验——实时的自我感知

元认知体验是指学习主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和体验的觉察,这种情绪情感体验贯穿在认知活动的整个阶段。在学习活动的前期,学习者会对任务的难度及把握度有个初步的体验;在学习活动的中期,学习者会对当前活动进展状况以及遇到的困难产生一种体验,并为后期的策略调整提供指导;在学习活动的后期,学习者会有对任务完成情况的体验以及完成状态是否达到之前期待效果的觉察。元認知体验实时体现着任务不同阶段的情绪情感,适时调整面对任务的动机水平,将能帮助个体以更好的心态和状态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制约幼师生学习的因素

(一)相对薄弱的文化基础和学习兴趣的缺乏

目前,专科层次幼师生数量较多,其生源特点之一是学生的文化基础略显薄弱,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相对缺乏。一方面,在文化课教学中以教师讲课为主,幼师生的主要活动是观察听讲和记笔记,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动的状态,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幼师生相对薄弱的知识基础会使得传统式的讲授性教学产生一些难度和压力。另一方面,幼师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会较多依赖教师的指导性教学,学习兴趣并不高,同时自发形成的学习策略较少,并且一般是由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活动,师生间的互动处于次要位置。

(二)学习动机的调整尚不充分

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和指导个体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倾向。面对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适当地调整动机水平有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幼师生在心理上还处于成长阶段,对接受教育的认识停留在被动跟随的状态,这就导致他们的学习以表层动机为主,深层动机较弱。表层动机强的学生,较多地依赖外界的指导和监督,缺乏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也很容易产生疲劳心理;深层动机强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地自我监督,有明确的计划性、目的性。可见,幼师生在心理上的自我认知还不完善,在学习上的动机调整还没有形成自觉性,对学习的认知体验还不深刻,缺乏相关的监督和调整的意识,因此需要更多的帮助。

(三)学习策略意识不强

在学生的认知观念里,对教师的角色理解是权威的、专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所以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幼师生会更多地依赖教师的策略和方法,这样留给他们自己思考或启发学习策略的空间就很受限,这会导致幼师生形成自主学习策略的意识性不高。幼师生的学习策略意识不强和不全面使得其在掌握不同学科内容时对知识的迁移熟练性较低,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师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优化学习策略。

(四)学习过程中自我感知不敏感

目前幼师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一种模仿和练习,他们对处理学习任务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情感和策略调整不敏感,这样导致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幼师生对自身能力缺乏明确的感知和定位,以及面对不同任务时对任务难度较难准确把握,这些因素都会妨碍他们形成合理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很多幼师生对自我感知不敏感、不准确和不合理,是制约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元认知理论对帮助他们形成全面合理的自我感知有重要作用。

三、元认知策略对教学方法的启示

(一)从元认知技能上引导幼师生优化学习策略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优化学习策略的参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指导幼师生根据实际操作难度规划方案,逐步实施计划。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余可以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将建议反馈给他们,方便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调整。通过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监控,指导他们从结果出发,寻找在解决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自觉实时监控自己完成任务情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策略实施,指导他们进行阶段性的自我检查和监控,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和反馈,关注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促进他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自发形成合理科学的学习策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从元认知知识上调整学生动机水平

教学软环境一大重点就是氛围的营造,和传统单调生硬的教学氛围相比,幼师生更需要创新和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迎合他们学习特点的变化。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元生动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注重教学情绪的调节,尽可能营造轻松愉悦和开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降低自身学习焦虑的基础上增加接受知识的容易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面对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时,学会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水平。比如,面对较为困难的任务时,要适当降低自己的学习动机水平;面对较为容易的任务时,可以适当提高学习动机水平。學生可以依据教师指导,对自已的认知能力、任务难度和学习策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动机水平,从而更加有效平稳地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三)从元认知体验上启发学生自我感知

教学监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感知的有效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一些感知是有限的,所以还需要教师在学习活动期间加以引导和监控。在学生接触和认识学习任务之前,也就是认知活动的前期,需要对难度、熟悉度和完成度有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在此阶段对任务各维度的具体分析有助于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学生进行认知活动过程中,会对当前进展的顺利程度和遇到的问题障碍有所体验,教师对重点难点的讲授引导更能让学生对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有更直观和深刻的体会。在完成认知活动后,学生会对结果和当初的预期进行比较,对完成效率和收获程度有所感受,教师在此阶段进行错误纠正或是易错问题的点拨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因此,及时的教学监控在学生参与学习任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也相当重要,教师对学生阶段性情况的指导和检查,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他们独立自主、高效自觉的学习能力。

总之,元认知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和幼师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从元认知技能、知识和体验三个方面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对培养幼师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感知大有裨益。对教师而言,应致力于引导幼师生学习策略的规划和执行,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和体验,促使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艾如兰.元认知理论及其对英语自主学习的启示[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3).

[2]蒋晓艳,黄兆媛.试论元认知理论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J].教育探索,2009(1).

[3]王菲菲,杨雪,黄海林.我国元认知理论和实践研究综述[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3).

[4]刘念黎.元认知理论在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中的应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元认知学习策略师生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