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落的“太阳”:电影《杰罗德游戏》女性生命意识探析

2018-10-20朱慧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

摘要: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的斯蒂芬·金,其文学作品因被屡次改编为当代经典恐怖片而为观众所熟知。别于它作,最新上映的同名电影《杰罗德游戏》利用太阳原型意象衍生出日食这一隐喻,浓墨重彩地宣扬了女性生命情感意识。斯蒂芬·金将男“阳”女“阴”暗含的男尊女卑这一传统隐喻进行了大胆反置,重构为男“阴”女“阳”,一定程度上不仅颠覆了男权话语下男“阳”女“阴”诸类约定俗成的传统形塑与常规意指,同时也弘扬了女性本体生命情感价值,丰富了性别文化研究领域的概念场与语义库。

关键词:《杰罗德游戏》 太阳原型 日食隐喻 女性意识

在中西方文明发展历程中,太阳崇拜是一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民族情感的重要文化心理与现象,而在性别文化研究领域中,太阳这一原型意象更是被赋予了浓厚的神化、人格化色彩,成为象征父法男权的一项重要意指。西方有“太阳是人类的缔造者,是伟大的万有之父”a之言,东方则有“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陽也;妻,阴也。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日无盈亏,月有圆缺”b之论。日食作为小说与电影《杰罗德游戏》双重文本中反复出现的核心意象,通过隐喻女主人公主体生命情感价值从失落到重构的过程,将“太阳”这一原型意象所指认的性别伦理属性由男性转建为女性。不仅如此,文本中另一重次一级重要意象“月光怪物”成为父权父法的隐喻与象征,斯蒂芬·金通过将其填充“阴性”色彩进行了丑化贬低。作为一种天文物理现象,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发展演变过程,其实恰似暗合了影片女主人公对父权价值体系的态度转变历程,成为影片表层故事结构下的思想情感结构,因此,本文也以此为结构顺序来解读影片《杰罗德游戏》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意识流动阶段特色。此外,小说原作者斯蒂芬·金同时也是影片的联合编剧,因此本文在以影片文本为主要探讨对象的同时,也会结合小说原作作为对影片分析的前理解补充材料。

一、初亏:对“太阳”之欲望

影片伊始,女主人公杰西试图屈从丈夫杰罗德的性幻想,通过一场性爱游戏挽救婚姻危机。按照杰罗德制定的潜在游戏规则,杰西应该是一位渴望从受虐中得到快感的被征服的女奴形象,然而杰西在羞耻感下萌生的本能反抗使得游戏走向失控,杰罗德这位游戏的发起者、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游戏过程的控制者由于心脏病意外发作死于床沿下,杰西则以献祭的姿势被手铐牢牢锁在了床上。饥渴、肌肉痉挛、死亡的恐惧……都在把杰西逼向疯狂,这似乎就是她破坏丈夫制定的游戏规则后所应受的残酷惩罚。随之,一种似曾相识的自我谴责情绪解锁了杰西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幻象、记忆、现实交错上演,相似的湖边度假别墅、相似的为迎合男性而遭受的桎梏、相似的内疚恐惧情绪……当下的白日梦魇与往昔的童年梦魇互为指射,她眼下所遭受的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惩罚,归根究底也许是她自己咎由自取,肇始于她年幼时对父亲产生的不应有的欲望。

这里斯蒂芬·金主要采用弗洛依德的伊莱克拉特情结来塑造幼女杰西对父亲的欲望,懵懂中她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欲望并且渴望来自这份欲望的注视,换言之,她既是欲望的对象,也是欲望的主体。弗洛依德把女性性欲隐喻为“黑暗与混沌大陆”,等着被“穿透”,接受意识的“光照”。在日食事件发生的现实层面上,杰西被父亲猥亵的悲剧幕后,某种程度上她其实是为父亲创造犯罪契机的同谋。杰西之所以可与父亲独留在湖边观赏日食景象,是因为她与父亲不谋而合共同驱逐了家庭的另一位主要成员——母亲。这里父亲、母亲与女儿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里可以追溯到情境原型,王后为国王生育白雪公主以防他在外面寻找年轻貌美的情人,“可是在某一天,王后发现国王有些不对劲:他注视白雪公主时的眼神不像是父亲关爱女儿,而像是一个男人在觊觎一个女人……眼神中竟然蕴含着异样的欲望……”c由于对同一异性的占有欲,母女二人开始互相猜忌与嫌恶,其同一性、血缘性的亲伦关系变质为排他性、竞争性的情敌关系。幼年的杰西在成功驱逐出母亲后,满足了自我被父亲关注、称赞的少女欲望。总而言之,父亲的形象在幼年杰西的心中其实是如太阳般明媚光耀的,父亲曾是她的上帝、真理、庇护所,来自认同的渴望与被注视的欲望使得女主人公自然生发了对父亲的崇仰与爱慕,而从视运动上看,日食发生的前提条件不正是因为月亮对太阳的追逐靠拢吗?

二、食既:对“太阳”之困惑

然而,既然“太阳”是光明的,为何向它聚拢却带来了黑暗?既然“太阳”是温暖的,为何追逐它却只感到了冷酷?既然“太阳”是生命的赐予者,为何却像黑洞般吸食了她的光与生命能量?他不是真理吗,为何她感到的只是谎言?他不是上帝吗,为何却像蛇一样引诱她触犯禁忌从此被驱逐出快乐的伊甸园?他不是召唤她的崇拜吗,为何仰视他却灼伤了她的眼睛与心灵?他不是神吗,为何要卸下伪装而堕落为月光怪物与禽兽?他不是她的自由庇护者吗,为何却亲手给她戴上精神枷锁,啃噬她的灵魂?

在对“太阳”所产生的这些困惑的萦绕下,精神极度崩溃下的杰西产生了多重人格幻象,即杰罗德·柏林格姆先生象征的男性理性思维、杰西·柏林格姆太太象征的社会规范下的超我女性思维,以及杰西的本我与自我意识,影片通过人像画面特效处理让三个人物同时处于同一画框,使得观众对杰西迷乱无助的情感思维有了具象感知,不同人格间的激烈对话更像是杰西的一场自我审判与清算。她既是自己的审判法官、辩护律师,也是被审判的囚徒,在给自己定罪之前,她必须厘清日食事件中谁才是真正的犯罪主体以及罪责轻重。

影片主要采用室内景完成故事叙述,两座相似的湖边度假别墅分别上演了女主人公的深层精神梦魇与现实世界的身体困境,这里室内房间不再仅是简单的物质层面含义上的场景,更成为一种承载着父权理念、秩序与现实的混合空间。一方面,房屋是女主人公原生家庭与新生家庭的象征符号,是她精神与身体双重沦陷的场域;另一方面,杰西被束缚与压抑的身体以及孤立的房间构成了犯罪现场与审判场域,无论是父亲当年的性猥亵,还是丈夫的性爱游戏都与她身体的性诱惑有关,然而,难道当下身体所受的残酷惩罚都要归罪于自己生命本能的原初欲望吗?成年以来她的生命情感意识便一直陷入这样一种非自由情境,那么,她的自由是被谁剥夺的?难道他们真的无罪吗?

三、食甚:对“太阳”之失落

食甚是日食现象的顶峰时刻,从视运动上看这是月亮与太阳二者中心最接近的时刻,也是对片中女主人公情感失落进行隐喻的高潮阶段,她不仅面临着对崇尚的父权价值的失落,当父权象征的理性所支撑起的道德星空坍塌后,她还要面临自身主体价值迷失的失落,这里她遭遇了双重失落与幻灭感。

这种失落与幻灭感具体表现在女主人公三重主要身份被父与夫的否定与剥夺过程。首先在原生家庭中,她因触犯伦理禁忌而失落了女儿身份,父亲利用了她懵懂无知的欲望、初懂人伦的羞耻心与对家庭解体的恐惧完成了一桩精心策划的犯罪,“她花了差不多三十年才弄清楚的事,她爸爸当时就清清楚楚。他知道真正的事实”,“爸爸不止在一个方面利用了她”,“她被一个男人做诱饵玩弄过,这个男人的主要职责是爱她、保护她”。d其次在新生家庭中,因为没有生育她被丈夫嘲笑为没有母性,她的妻子身份被丈夫贬抑为低贱的“阴道生命维持系统”。除去上述家庭私领域的女性身份,她在社会公领域中的职业身份也因丈夫而被动选择放弃。总而言之,杰西在被抽离与剥夺了所有身份后陷入了自我主体价值失落的黑暗深渊。

毫无疑问,家庭成为杰西失落掉女性多重身份与意义的主场域,是她陷入沉默与沦陷的牢笼,当她赤身裸体被缚于床上,如献祭般在自我反省与招供一切时,房间又成为一座看与被看二元对立的强大磁场空间。影片开场与结尾设置了两个别具意味的画面,形成一种结构上的对称,即开场女主人公背对观众面朝湖泊站立与结尾面朝太阳向景深处走去,当杰西无法被凝视正面时,全片只有这两个镜头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自由。而在其他画面中,杰西承受着多重目光凝视而无力拒绝、抵制、反抗,童年梦魇中她在父亲膝盖上忌惮着身后的色情观赏,当下她不仅要承受双重分裂人格的自我审视,还要忍受一只饿狗的觊觎与夜晚来临的月光怪物的窥视,可想而知如果她死去,她的死亡惨状还会招引州警震惊的目光,如果被当地记者媒体曝光,她还会被暴露在公众视野下,成为大众猎奇心理下一道被非议的女体景观。“用不着武器,用不着肉体的暴力和物质上的禁制,只需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都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之下变得卑微”e,这里凝视对个体而言构成了一种隐蔽的精神暴力与惩戒,形成一种极致压抑的被规训的存在情境。对杰西而言,这座房间与被缚的身体不再仅是一所自我审判的法庭,如果不能逃离释放自己,这座房子将会成为装载她身体的监狱、棺材与坟墓。

四、生光:对“太阳”之反抗

“生存仍然是种选择”f,“生存不是礼貌与道歉的事体”g,“她感到,和生存的本能比较而言,这些年来她具有的所有的情感,那些所谓文明的情感……竟被证明为如此肤浅,和求生的欲望比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h,最终,求生的本能意识驱使杰西走向反抗与逃亡,父权宗法构建的所有伦理体系与教义训诫在个人生存面前坍塌溃败了。

全片高潮阶段,杰西割去右手腕血肉,如蜕皮般挣脱了手铐,画面惊心动魄,但她终于获得求生机会,如破茧般获得新生,自我身体的重新掌控隐喻着精神主体的新生。实际上,绝望之下女主人公幻想出的分裂人格形成了一種对照本体的自我镜像,镜像阶段发生在儿童还不能完全控制自我身体与进行语言表达的阶段,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辨识出自我与他者的重要意识阶段。依据拉康的镜像理论,孩子必须指认出自我与他者的分离状态,才能开始承担自我主体的独立身份,而一直被父权文化所孕育生长的女主人公一旦觉察到这种依附体系的伪安全感,辨识出自我与他者的异质性与非统一性,她便无法再从父权文明法系中指认出理想自我。这种失落、缺失、丧失感催逼她必须重新确认自我本体属性,这一自我指认的阶段同时也是自我疏离、自我分裂的阶段,当杰西逃出鬼门关后,多种分裂人格并存的画面消失,小说中则叙述为多种声音合成了一个,这种自我分裂到自我统一的过程创造了她形成主体的可能。

这里房间再次成为一个充满象征符号的隐喻场,杰西把合成“∞”字形的订婚与结婚戒指丢给了月光怪物,那是杰罗德给她戴上的另一重手铐。当她如幼儿般跌撞着走出去反观这座黑暗中的房子时,它“在月光下看着多像一具骷髅啊……不用说杰罗德就是大脑,是这座房子死去并腐烂了的大脑”i。斯蒂芬·金在作品中对父法文明体系的丑化可谓达到了极致,女主人公的父亲与丈夫的身份设置皆为律师,其用意不言自明,他们用自己的理性逻辑与能言善辩给女主人公带来的不是爱、光明与温暖,而是巧佞地实施了一次次残酷的犯罪。在杰西最绝望无助之时,黑暗中她感到那只等待她死亡觊觎她身体的饿狗成为父亲与丈夫的化身,“她爸爸在狗的嘴里,而狗又在她丈夫的嘴里”j,至此,“太阳”的高级属性由神化、人格化降格为兽性。而月光怪物更是一种丑化到极致的隐喻,他是一个患有肢端肥大症的生理残疾者、杀人犯、盗墓者、食人魔、精神病患者,以及患有恋尸癖的性变态者,形似死神,面容丑陋怪异不堪,爱在夜间活动犯罪,被杰西认为由阴冷的月光构筑而成,影片结尾杰西走进审判法庭,导演将月光怪物与杰西父亲、丈夫的面容构成交替重叠画面,这种夸张性的身份设置寓意非常,暗含着作者对父权父法统治危机的觉察,同时对菲勒斯中心主义形成一种彻底否定与批判。斯蒂芬·金祛除了男性的阳性色彩,而以阴性填充构筑父权法系的阴冷恐怖特征,他们啃食同类、制造暴力、争权攘利、擅长理性犯罪,终将成为自己的掘墓人,而女性若拒绝成为陪葬品,必然走向逃脱父权法系罗网的反抗逃亡之路。

五、复圆:对“太阳”之重构

斯蒂芬·金虽然选择了较为陈旧的看与被看、性别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但却一反中西方文学创作中以日神精神隐喻赞美男性的主流意指,他将太阳→理性→男性/月亮→非理性→女性这个二元对立的原型意象与常规形塑进行了大胆颠覆,重构为太阳→母性→女性/月光→怪物→男性,消解了男权话语中男阳女阴诸类暗含男尊女卑色彩的隐喻的凝固性,以此挑战了人类话语符号体系中的男本位观念,也为女性重拾失落久远的本位观探寻出一条可供参考的蹊径。

首先,理性作为西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以来备受推崇的一种思维模式、思维能力与价值体系,在父权话语的书写下,从神的属性逐渐演绎为男性思维特质并被加以推崇褒扬,情感与本能作为一种非理性则用来指代女性思维特质而被压抑。斯蒂芬·金在作品中不仅消解了把理性崇高化的绝对性,而且否定了非理性情感的无用、低等观,以及女性理性能力薄弱的观点。杰西的父亲与丈夫皆是律师身份设置,是父权宗法制的理性、秩序与规范的象征,然而他们最擅长于利用规则进行理性犯罪,训诫整饬女性,杰西与母亲对待异性的屈从看似是一种无能与逃避,实则维护了家庭结构的稳定,而男性则利用女性的宽纵施予家庭以破坏。长期以来女性被贴上了偏重直觉、感性等思维特征的标签,然而当被缚的杰西在死亡的恐惧中趋向疯癫的非理性状态时,她在跳跃、随意、无序、混乱的思维状态中却完成了逃亡的自我拯救,实际上正是这些被理性所轻蔑的所谓的阴性思维特征保护了杰西,让她避免在虚弱、崩溃、绝望等汇聚而成的汹涌情感暗流中迷失、触礁、死亡。文化女性主义关于“女性重情感和直觉”的思维特质有这样的观点:“因为直觉化、感性化,女性被无辜地贴上了懦弱、不理智的标签,但这只是冰山一角,甚至只是虚幻不真实的一角。事实上,所有的懦弱、疯狂,掩饰的是她们对男性世界过分理智甚至对人性及对真情冷漠无知的无声控诉。女性无法脱离的并非男性,而是人间至纯至善的真情。”k

其次,就太阳“孕”物细无声,用光与热滋养万物的自然属性来说,女性生理上独有的生殖抚育功能保证了生命的延续。影片伊始,在对待马路上一只饥肠辘辘的流浪狗的态度上,杰罗德冷酷无情任其死亡,杰西母性本能下生发的救助关怀伦理反遭杰罗德的压抑。影片最后,女主人公打破沉默,成立基金会,救助幼年时期遭遇过性猥褻的孩子们,象征着她母职能力的恢复,重新定位自我主体的身份、形象与意义。可见,与男性群体相比,女性更加注重人与他者生命关系的构建、连接与维持,更加具备以一种关爱柔和之力构建稳定秩序的能力。不仅如此,女性对他者关系的处理主要以非对抗性的柔和方式,编织出的关系网络是去中心化的、平等的、共享的和平共处模式,而男性偏从个体独立、资源独霸、与他者的对立、竞争关系,强调权力关系的中心化,以及自上而下的主从等级关系。女性这种注重与他者连接性的、“依附性”的情感特质在父法体系中是长期备受忽视的,甚至还要遭遇缺乏独立性的扭曲与贬抑。“女性的重情感和重直觉可以避开毫无感觉的理性,依赖性对于地球的幸存也是绝对必须的,男女两性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是绝对(下转第31页)(上接第24页)重要的。所有这些特征都应得到从新评价”l。

重要的。所有这些特征都应得到从新评价”l。

六、结语

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而构建的人类文化符号体系中,日月等自然之物,因有弘扬男性主体优越性秩序,而被植入主次优劣之蕴。阳为万物之中心,月反射其光辉才具有可视性,日与月这种存在关系恰似隐射了男性作为第一性而女性作为客体、他者、第二性的等级存在。斯蒂芬·金以二元对立的手法,对日月这种被男权话语强置的伦理等级属性进行颠覆重置,嘲弄了男本位的性别优越论,质疑了男性话语中心构筑文化符号象征秩序的合理正当性。穿越历史长河,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武则天自称武曌,所谓“曌”,乃日月凌空,普照大地之意,在今天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超前的性别观,但在真正实现两性这一理想共处模式之前,女性还是需要在父权文化滋养孕育出的理想自我中辨识出真正的自我主体性,警惕男阳女阴诸类被作为第二性的不自觉的生命情感体认,毕竟这是女性当下并未言尽而仍需言说的一种处境。

a〔英〕麦克斯·缪勒:《比较神话学》,金泽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序言第2页。

b夏家善主编:《温公家范》,王宗志、王微注释,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189页。

c〔德〕格林兄弟:《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你没读过的初版原型》,霍涛、陈兴华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版,第4页。

dfghij〔美〕斯蒂芬·金:《杰罗德游戏》,梁山、周

冲译,珠海出版社2003年版,第192页,第364页,第64页,第266页,第296页,第123页。

e转引自拉玛扎诺鲁主编:《对福柯的攻击,对福柯和女性主义之间的若干张力的探索》,诺特勒继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

k操磊、刘须明:《文化女性主义视阈下女性独特价值的观照》,《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9月第9卷第3期。

l张妮妮:《女性主义的生态隐喻》,《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第12期。

作者:朱慧,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7级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文学。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及其意识的塑造探究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关于美狄亚身上存在矛盾的解读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论《致橡树》中女性独立意识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