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演示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20黄紫筠范曾丽
黄紫筠 范曾丽
摘 要 以“练习使用显微镜”为例,说明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运用直观演示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性认知,引导学生思维迁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直观演示法 初中生物 显微镜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直观演示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观察所学或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事物,引导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手段。国外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率先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他曾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国内针对直观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对直观教学的重要性和功能、某种直观教学手段的优势论述,但关于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直观教学的课堂实践较少。
基于以上情况,下面以人教版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为例,说明如何有效地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通过直观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性认知,引导学生思维迁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 设计理念
许多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获得直观认识,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生物学概念成了教学的一个难点。在以往“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落在如何使用显微镜上,忽略了对显微镜构造的讲解。其次,由于学校条件、课时紧张等限制,不能做到上课时每个学生一台显微镜,致使学生对显微镜构造的认识比较模糊,从而盲目地使用显微镜。学生不清楚显微镜的构造,也就不能很好地爱护仪器,更不能关注到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不利于完善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下面以“练习使用显微镜”为例,采用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2 教学设计
2.1 教材分析
“练习使用显微镜”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先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再通过实验介绍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先理论后实践的编排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为实践操作显微镜观察动植物标本奠定知识基础。
2.2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和生物圈有了基本认识,知道了显微镜是常用于生物科学探究的仪器,但尚未接触过显微镜。且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仍较弱,若教师按以往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落在显微镜的使用上,会造成学生对显微镜结构认识不清,从而盲目甚至错误地使用显微镜,科学探究工具认识使用不当,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2.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认识并准确说出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
能力目标:通过“看图找镜”活动,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类比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
2.4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并能准确说出显微镜的结构。
难点:如何快速准确地记住显微镜的结构。
2.5 教学过程
2.5.1 开展活动,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PPT展示在三种不同倍数放大镜下所观察到的桔子皮,组织学生开展“看图找镜”活动。学生使用三种放大镜来观察桌上的桔子皮,找出与PPT上图片对应的放大镜,并说出手中不同倍数放大镜的厚薄、弧度有何区别。学生动手观察与感受,说出放大镜倍数与其厚薄、弧度的关系。教师总结:放大镜倍数有限,不能满足科学探究的需要。教师再次引导:如何利用手中现有的放大镜,观察到放大倍数更大的橘皮图像。启发学生尝试重叠观察后,教师介绍复式显微镜发明的背景,使学生理解透镜重叠可增大放大倍数是显微镜的一个基本原理,并将学生完成“重叠”这一动作与显微镜的结构联系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活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在学生通过“视觉”与“触觉”切身融入课堂后,教师再循循善诱,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锻炼学生动手探究能力,做到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通过科学史将活动与新课衔接起来,引导学生思维迁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实现情感目标。
2.5.2 建立联系,讲解新知
教师手持两个放大镜,向学生示范通过重叠的两个放大镜观察桔子皮的动作(同时显示一张完整的显微镜图片),在演示的过程中逐个讲解显微镜各结构的功能(同时在课件上指出该结构),并在黑板上依次贴出各个结构的KT版(一种类似泡沫塑料板的轻便新型材料)模型。之后,教师补充光圈、压片夹和转换器结构,使学生脑海中显微镜的构造更为完整。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重叠动作”演示,指引学生将其与显微镜结构相结合,提高学生类比思维能力。教师糅合直观演示法三大要素——动作、语言、图片,引导学生将“靠近眼睛的放大镜”类比为显微镜的“目镜”,将“靠近物体的放大镜”类比为显微镜的“物镜”,将放置桔皮的“桌子”类比为显微镜的“载物台”,将“手臂支撑固定两个放大镜”类比为显微镜的“镜臂和镜筒”,将“镜筒”类比為“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将“上下移动两个放大镜”与“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进行类比,将“叠加使视野变暗”与“反光镜”的作用进行类比。通过类比,加深学生对显微镜结构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地理解显微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5.3 贴出模型,巩固旧知
教师布置任务:一名学生上台试着贴出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其他学生自行回忆。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依次指着黑板上KT版显微镜模型的各个结构(同时说出该结构作用),学生集体回答说出该结构名称,由此总结本堂课内容。最后,教师展示100X显微镜下的橘子皮图片,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快速准确地说出显微镜各结构名称,达成教学知识目标。通过展示高倍镜下桔子皮图像,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求知欲,为下节课显微镜的操作作铺垫。
3 教学效果及反思
实践发现,教师通过“看图找镜”活动,引导学生重叠“两个放大镜”,亲身体会“显微镜的结构”,最后贴出显微镜结构模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将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准确快速地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达到了教学目标。
此外,当用“手臂支撑两个放大镜”和“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类比为显微镜结构中的镜臂与镜筒时,学生并不能清楚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请学生上台示范再辅以文字补充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类比联想能力。
鉴于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1) 采取多种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如图片展示、模型构建、亲身示范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 基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课堂反应,教师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如直观地通过语言强调或补充说明等,帮助学生思维迁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参考文献:
[1] 幸嘉萍.直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13,02:23-25.
[2] 王鹏.高中生物学直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3] 杨景武.直观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解剖学杂志,2005,01:119.
[4] 欧成勇.浅议直观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J].读与写,2006,07:39+36.
[5] 杨兴英.论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性[J].铜仁师专学报(综合版),2000,03:42-43+10.
[6] 平岚.中学地理概念的直观教学策略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3.
[7] 朱玉婷.高年级小学生几何直观的应用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