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2018-10-20窦喆

中学生物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践性生物学校本

窦喆

在“充分发挥个性潜能优势,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的目标下, 我国于 1999 年开展了影响深刻的课程改革, 实行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机制。其中校本课程是这次改革中一个全新的课程, 它的开发既使学校将素质教育纵深推进, 又有利于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因此, 我校在提倡“减负增效,科学发展”的理念下,开始广泛探索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 但在开发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提一点浅薄的看法和一些教学感悟, 以供商榷。

1 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与素质教育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也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素质的发展,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掌握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而且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关心国家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并且能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特别是认识到生物学与我国和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紧密联系。校本课程首先是一门课程, 是一本教材, 这就需要有确切的主线和主题,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生物校本课程的设计旨在构建拓展型和实践型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能更轻松地获得生物学知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在申报选修课时,要充分考虑到生物选修课的课题新颖,并补充更多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内容,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而整个课程还需围绕同一主题,并有一定的连贯性,如此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重视生物校本课程的可实践性和创新性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实验探究为主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教师在选取校本课程的内容时,应加强对课程可实践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重视。以初一生物选修课的课程安排为例,教师可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以“兴趣、创新”为主,从教材或网络等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从每节课课程的选定到准备实验器材、药品以及课前考虑每个实验的成败因素等方面着手,设置科学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延伸生物科学教育的深度及广度,从而巩固、加深和拓展学生課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课堂教学减负增效。针对生物校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课程可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应该开展探索性的课题,指引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社区,进入到一个更为开放的系统中。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充分利用校园、社区、家庭的资源和优势进行实践,采取讨论、交流、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研究探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显得更丰富多彩。

例如,在初一年级新生的生物校本课程的第一讲中,我校开展了“校园植物我来认”的活动,将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在每周五下午3、4两节,将自愿报名的初一年级学生分为A、B两个班,每班各20人。为了加深师生对新校园内植物的熟悉和喜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精心筹备,带领学生亲自为校园植物挂上铭牌,为营造温馨校园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课程的第一阶段,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了学校校园内50多种新种的植物,选定了其中20种进行挂牌,每2个学生认领一种植物。在课程的第二阶段,学生自主地进行资料搜集,设计模版。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创意,选定大家满意的铭牌式样挂在校园内,铭牌的右下角还附注学生自己的名字。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倍感自豪,同时也使学生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个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真正地走出课堂,对生物学有一定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根据诸多关于校本课程的调研,不难发现各个学校和教师在选取校本课程的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均会考虑课程的趣味性,却极易忽略了方便可行的实践性。例如在下学期的生物校本课程中,有的教师曾经有设置“观察鸡蛋孵化成雏鸡的过程”这一课程的想法,理由是课题的内容能充分吸引学生,且能较好地联系初中生物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但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孵鸡蛋来获得雏鸡已不再普遍,农村家庭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城市家庭。因而这一课程的设置不够符合实际。

教师开发初中校本课程时,不但要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动手能力,更要考虑到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例如在初一下学期的生物校本课程,教师在普通的探究实验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学案,在学案中建议学生考虑:应该如何选取黄豆种子?种子的数量是多少?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根据课本学习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操作实施实验方案。在有合理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教师再建议学生考虑:如何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计算种子的发芽率,给学生一周的观察时间。这样既联系了初中的生物学教材,让学生学以致用动手探究,又由于该实验条件易于学生的操作控制,实验现象在后继的观察又直观明了,因而学生有极高的兴致,每天都到实验室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没能选上生物的学生甚至也会主动关注,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探究氛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但体验到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的神奇和乐趣,还深刻感受了酸雨等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巨大危害,树立了强烈的环保意识。这一课题不仅完全符合生物校本课程的设置理念,重视了可实践性,而且通过学案的设计加强了探究实验的创新性,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3 生物校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与生活的桥梁

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摒弃思维定势的坏习惯,积极反思,突破教材,寻求生物校本课程的有效路径。生物学是学生步入中学才开始接触到的一门新学科,相对此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抽象和逻辑性,与生活有一定的脱节。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并启发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今后的生物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校本课程将生物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能充分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堂、生物学习活动及生物学习项目的兴趣。例如在初一上学期学习了 “植物叶的结构”后,教师可结合课程需要,合理设置“制作叶脉书签”这一校本课程,指导学生采集各种叶片,制作书签。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叶的外形、叶序及叶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功能、进行了鲜明深刻的复习和巩固。教师将学生制作的各种美丽成品在全校的科技节上展现出来,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实施此类课程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书本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后续学习光合作用时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使得生物抽象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在学习“植物的向光性”时,一般在课堂上教师会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或者视频,让学生从一定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但是有些学生依旧会产生疑惑。那么,教师可在校本课程中设置 “植物的向光性”课外探究实验,让学生在选修课中通过实验亲自体验科学性的生物学知识。并且教师还可进一步扩展讲解有关植物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知识。尽管兴趣的本质是异质性的,但对于教师来讲却非常重要,因为有兴趣的学生更有可能积极地投入到他们自身的学习中去,使生物学知识得到有效的拓展。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设置,既能高效地促进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物学就在身边,从而使学生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积极性。

4 生物校本课程应采用特色的评价方式

校本课程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能够突出生物校本课程特色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除了平时课堂中有关实验探究的纸笔测试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制作自己的“成长轨迹”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填涂属于自己的苹果树,苹果代表自己的实验作品或者探究实验学案(将这些作品放入个人资料袋中),树叶代表考勤,并且在学期末的时候留影作纪念。这种特有的评价方式不仅能体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更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改进。

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表现性评价”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在学生实验活动或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能够做什么,甚至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另外,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如笔者在爱鸟周的PPT制作汇报中,采用学生自主上台汇报,其他同学给予评价的方式。这种多主体的评价能够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总之,开展初中生物校本课程,既能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初中生物教师应积极响应“减负增效、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重视其可实践性和创新性,将生物学与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采用特色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延续生物科学的精神,为学生今后学习生物,甚至是从事科学医药相关专业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实践性生物学校本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