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2018-10-20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450000冯玲丽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450000)冯玲丽
消化内科患者的疾病种类繁多,且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预,则极易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威胁患者健康[1]。本文通过对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8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分组护理制度用于消化内科护理服务中的干预效果,现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消化内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20~62岁,平均为(42.36±5.45)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21~63岁,平均为(41.92±5.68)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分组护理制度干预,具体内容为:①分组分管病床,根据该科室护理人员的人数和病区人数进行分组,每组由1名组长、1名责任护士、4~5名护士组成,护士分管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治疗及护理工作,组长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培训,发挥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并需肩负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②明确各层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根据分层管理模式制定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职责,制定相关岗位职责,形成分组管理的工作模式。③创建流动护士工作站,将护理工作车作为流动护士工作站,车上需配置护理所需要的基本物品。④改变日常护理服务模式,将护理模式由原来的被动服务逐渐调整为主动提供床边护理服务模式,加强对患者的日常监管,主动巡视,有效减少患者呼叫次数,及时认真书写护理文案,便于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⑤责任到人,每位护理人员需管辖各自的病患,包括患者整个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同时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保证患者身心舒适,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内容。
1.3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主要包括护理文书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急救药品完好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评分≥90分表示非常满意,评分70~89分表示满意,评分60~69分表示一般,评分<6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服务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文书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急救药品完好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2,7.31,8.80;P<0.05),具体数据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3%(43/4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09%(37/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5,P<0.05)。
附表 两组护理服务质量比较[n(%)]
3 讨论
分组护理制度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分组管理,将日常护理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护理人员可以集中精力了解自己的分内工作任务,明确个人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注重组内的分工配合,使护理工作可以更加合理、科学和规范。通过分组护理制度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性,进而有效地减少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不明确导致患者无人监护的行为;同时,分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进而促进护患沟通,有效地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2]。本次研究对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8例住院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消化内科患者采用分组护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