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修复颅脑外伤术后缺损的颅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8-10-20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450000焦继超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450000)焦继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对缺损颅骨实施颅骨修补术的200例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21~70岁,平均(49.63±5.21)岁;其中局部神经系统功能缺失43例,非特异性症状14例,心理障碍39例。观察组104例,男62例,女42例,年龄21~69岁,平均(49.59±5.14)岁;其中局部神经系统功能缺失46例,非特异性症状17例,心理障碍4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在外伤后3个月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对照组在外伤后3个月~6个月实施晚期颅骨修补术,两组患者术式相同,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展开相应操作。均行全身麻醉,在实施颅骨修补术时,修补材料选取钛网。顺之前的切口将头皮切开,将皮肌瓣翻开,充分暴露受损区域骨缘,合理裁剪备好的钛网,使之和骨窗骨缘紧密贴合,以钛钉固定缺损边缘,在皮瓣下方留置引流管。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术后24h将引流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GO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分值为13分~15分表示预后良好,分值为9分~12分为中残,分值为8分表示重度残疾;若对外界刺激不能做出反应,且昏迷时间为3h以上,为植物生存;最后是死亡。②治疗前后以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1]对患者功能状态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说明预后越良好。③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评价 观察组预后良好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2 功能状态评价 两组治疗前KPS评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2.3 并发症情况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P<0.05)。
附表1 两组预后情况分析[n(%)]
附表2 两组功能状态KPS评分(±s,分)
附表2 两组功能状态KPS评分(±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n=96) 52.36±4.17 76.39±6.20 31.511 0.000观察组(n=104) 52.41±4.08 83.56±7.14 33.81 0.000 t 0.086 7.555 P 0.466 0.000
3 讨论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应在3个月~6个月实施颅脑修补术。为分析这一问题,本研究选取在3个月内、3~6个月实施颅骨修补术的颅骨缺损患者,对其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显示,观察组预后良好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KPS评分(83.56±7.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9±6.20)分(P<0.05),由此可见,在颅脑外伤手术后3个月内实施颅骨修补术时,患者预后更为理想。这是因为在这一时期,患者颅内损伤基本保持稳定状态,此时展开颅骨修补术,不仅不会导致颅内损伤加重,还有助于颅脑损伤尽早修复,同时还能下调颅内气压,使得血流量保持正常水平,促使脑缺血缺氧状态改善,从而促进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尽早恢复[2]。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晚期颅骨修补术时,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已经较为严重,颅骨缺失部位已经出现明显凹陷,此时实施颅骨修补术后,钛网和脑膜间可能存在间隙,易出现积液或有明显组织粘连问题,这对切口愈合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因随访时间较短,仅分析了患者近期疗效,后期可延长随访时间,观察早期颅骨修补术对患者远期预后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早期修复颅脑外伤术后缺损的颅骨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使患者功能状态改善,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