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治疗ICU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

2018-10-20张剑峰孙贤黎

智慧健康 2018年26期
关键词:纤支镜灌洗血常规

张剑峰,孙贤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0 引言

肺部感染在ICU急危重症中有较高的占比,其通常是由某些致病力较强的病原菌、耐药菌混合感染形成,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及病死率高等特点[1-4]。我院ICU对收治的部分肺部感染患者使用纤支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治疗,取得的实验结果较满意,现做如下分析与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实验设计采集10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ICU接受系统救治,经胸部X线摄片或CT等检查确诊,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WBC)>12.0×109/L,经培养可见致病菌,体温超过38.5℃。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36~78岁,平均(57.6±4.3)岁;基础疾病:①慢阻肺53例;②急性肺脓肿11例;③恶性肿瘤10例;④脑卒中21例;⑤其他5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50例/组)实验,Ⅰ组与Ⅱ组的基线资料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Ⅰ组按ICU常规标准进行治疗,包括向患者提供机械通气,根据检查结果给予使用高敏抗生素,并对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失衡问题进行纠正,对症处理合并症等。Ⅱ组在ICU常规标准救治下接受纤支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治疗,术前给予药物镇静,仪器设备选用纤维支气管镜(Olympus生产)、监护仪(美国GE生产)、呼吸机(Drager生产)以及相关的冷光源与附件等。操作前,将呼吸机的呼气终末正压(PEEP)调整至0mmHg,将吸入氧浓度调节至100%,通气模式设置为同步间隙性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妥善连接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外口,活瓣密闭端处于打开状态,纤支镜经此进入。此后给予肺泡灌洗,灌洗过程中应不间断给予患者机械通气,并由气管导管将纤支镜置入,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情况,由健侧缓慢向患侧负压吸引,以充分排出气道内分泌物。若气管黏膜黏附的分泌物较多,应先给予吸痰处理;若大量分泌物仅见于局部,则可给予重复多次的肺泡灌洗,为保障药敏检测及细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灌洗液应予以保留。整个操作过程在持续机械通气下进行,且需要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包括心电监护、血常规等[5]。

1.3 评估项目

本组实验记录的临床指标包括:①临床疗效;②发热消失时间;③咳嗽消失时间;④肺啰音消失时间;⑤机械通气时间;⑥入住ICU时间;⑦抗生素使用量。

其中临床疗效参照相关资料拟定[6]:①痊愈。使用X线复查,可见肺部病灶吸收较完全(>90%),无发热、咳嗽等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且血常规正常,痰培养结果转阴;②显效。使用X线复查,可见肺部病灶有明显吸收(介于50%~90%),基本无发热、咳嗽等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且血常规恢复正常,痰培养结果转阴;③有效。使用X线复查,可见肺部病灶部分吸收(<50%),相关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且血常规恢复正常;④使用X线复查,可见肺部病灶较前吸收不明显或无变化,相关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基本无变化,且血常规检查提示WBC偏高,痰培养结果呈阳性。

1.4 统计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对临床疗效的优化情况

Ⅱ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Ⅰ组显著优化,总有效率较Ⅰ组提高至94.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对临床疗效的优化情况[n(%)]

2.2 两组治疗对各肺部感染症状的影响

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在各肺部感染症状(发热、咳嗽等)消失时间更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对各肺部感染症状的影响(±s, d)

表2 两组治疗对各肺部感染症状的影响(±s, d)

组别 发热 咳嗽 肺部啰音Ⅰ组(n=50) 11.53±3.21 21.59±4.55 15.87±3.35Ⅱ组(n=50) 8.79±2.03 15.46±3.12 9.43±1.98

2.3 两组治疗对其他临床指标的影响

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入住ICU时间上均显著缩短,在抗生素使用量方面显著减少,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对其他临床指标的影响(±s)

表3 两组治疗对其他临床指标的影响(±s)

组别 机械通气时间(h)入住ICU时间(d)抗生素使用量(mL)Ⅰ组(n=50) 13.93±3.08 21.94±3.26 12.83±1.96Ⅱ组(n=50) 8.46±2.71 14.50±2.82 7.81±1.58

3 讨论

肺部感染的病因通常涉及以下两点[7]:①病原体因素,包括病原体自身的毒性以及耐药性等;②宿主因素,该方面多与人体免疫功能减弱、黏膜组织的完整性遭受破坏有关。在营养不良、代谢性疾病以及感染等影响下,人体的免疫力极易被削弱,而黏膜组织完整性遭受破坏,则多与内皮组织受损、重复多次吸痰以及既往有吸烟史等有关。一旦发生重度肺部感染,患者普遍会出现咳嗽、发热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且容易继发呼吸衰竭,临床治疗相当棘手。

持续机械通气是现阶段ICU救治重症肺部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改善肺部通换气方面有确切的作用[8]。若全身给药,往往较难有效保障局部的血药浓度[9],若给予抗生素使用,则可能增加各种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按ICU常规标准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一般不理想。

纤支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疗法,能够在纤支镜直视下及时、彻底清除气道内的黏稠分泌物,同时还可利用多次灌洗将痰液稀释,由此起到加速痰液排出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在纤支镜下对患者实施肺泡灌洗吸痰,整个过程更直接、更清晰,相对利于清除各种致病微生物,如痰栓、炎症细胞因子等[10]。且纤支镜肺泡灌洗吸痰术中敏感抗生素的使用,还有利于局部病灶药物浓度的提高,使抗感染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11-12]。王美[13]研究称,纤支镜肺泡灌洗吸痰术除了具有解除气道堵塞问题外,还能够改善肺部的通换气功能,并能够保留灌洗液,为药敏试验、细菌培养等提供更好的条件。本实验对我院ICU救治的100例肺部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与分析,发现Ⅰ组经ICU常规标准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仅为70.0%,而Ⅱ组在常规治疗下接受纤支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治疗后,总有效率提高至94.0%,提示纤支镜肺泡灌洗吸痰术在ICU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有可行性;并且对比组间数据发现,Ⅱ组在发热、咳嗽等各项肺部感染症状的消失时间上显著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也较Ⅰ组明显缩短,并且抗生素使用量相对有所减少,整体救治效果较Ⅰ组理想,与谢宇曦等[14]研究、刘宇箫[15]研究看法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对ICU肺部感染患者使用纤支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治疗是一种可行治疗策略,能够提升ICU救治效果,加速缓解相关肺部感染症状、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并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纤支镜灌洗血常规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血常规解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纤支镜灌洗对肺炎伴脓毒症患者CRP水平与症状指标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纤支镜导管介入给药治疗支气管结核病的临床护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