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药物支架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8-10-20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导致[1]。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手术时会对血管造成伤害,如何预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已经成为临床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是一种GPⅡb/Ⅲa的受体拮抗剂,可以大大降低血小板的聚集,且不良反应少[2-3]。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欣维宁联合药物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份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行分析,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进行回顾行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4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1.92±2.10)岁;男性22例,女性20例。联合组38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0.86±2.79)岁;男性20例,女性1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都进过冠脉造影检查、心肌酶谱检测、心电图检查,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无严重障碍。排除标准:精神类疾病史,交流存在障碍;有治疗禁忌症;患者仅半年内有脑卒中发生;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首先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药物阿司匹林,氯呲格雷;然后实施造影进行检查,确定病灶部位以及程度,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将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中应用普通肝素钠8 000~10 000 IU经动脉鞘管注入,术后低分子肝素钠0.4 ml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续治疗1周。
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药物欣维宁治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同上,在术中静脉推注欣维宁0.4 μg /(kg·min),持续半小时,然后调整剂量0.1 μg /(kg·min),持续治疗36小时。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ST段回落情况,心功能各项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判定标准[4]: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无不良反应,判定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伴有不良反应,判定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带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38),常规组为21.43%(9/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74%(36/38),常规组为78.57%(3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积极的抢救,重建患者心肌情况是救治的重要途径[5-6]。本次研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可以尽快的对患者发生闭塞的血管通道进行疏通,有效的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最大程度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同时有效的避免疾病发生后心室重构[6-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临床操作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病灶查找及时等优势;同时手术操作简单,可以最大程度的对患者进行救治,争取时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效果可以得到肯定,但是也是属于侵入性操作,在治疗过程中会对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严重的会发生内膜撕裂,而内膜撕裂引发炎性反应,血小板会发生局部的高活化性,容易再次聚集而发生血栓,所以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及早的应用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会大大降低血栓再次发生的危险性[8-9]。临床对于抗血小板的使用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呲格雷、低分子肝素等,但是其效果一般;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GP Ⅱb /Ⅲa 受体的抑制剂,可以抑制纤维蛋白原同糖蛋白GP Ⅱb /Ⅲa 的结合,替罗非班对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10-13],阻断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欣维宁联合药物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各项指标恢复较好,并发症发生率少。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