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钝针扣眼穿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2018-10-20安克润罗小兰
安克润,尹 贤,肖 洒,罗小兰,曾 萍
(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凉山 650000)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载体,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血管通路类型之一。加上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血管壁脆弱、血管弹性较差、免疫力低下、身体素质较差等特点,在接受了穿刺治疗后很容易出现大出血、血肿、血栓等症状,除此之外,糖尿病等疾病的并发症会影响患者内瘘的条件,这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穿刺技术失败的概率。据血液透析临床实验显示,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内瘘穿刺技术的失败概率为18.4%,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内瘘穿刺技术失败概率为21.4%,由此可见,年龄因素给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内瘘穿刺技术的成功率造成了不利影响[1]。为此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内瘘穿刺技术的成功率,医护人员需要通过规范的穿刺操作和护理操作来维护内瘘,以此来延长内瘘的应用期限,改善内瘘的应用效果。钝针扣眼穿刺是一种美国肾脏临床医学小组首选的内瘘穿刺方式,其中,顿针指的是横截面和边缘皆不锋利的内瘘穿刺针,适合应用在糖尿病患者和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穿刺技术中,并且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本文则对此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具体如下文所示。
1 研究资料和方式
1.1 研究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了2016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有24名男性患者,26名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52-76岁之间,患糖尿病的患者有12例,患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有8例,患缺血性肾病的患者有2例,患药物性肾损害的患者有3例;对照组有27名男性患者,23名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50-78岁之间,患糖尿病的患者有10例,患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有10例,患缺血性肾病的患者有3例,患药物性肾损害的患者有2例。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即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区域穿刺方式,对实验组患者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方式,具体如下。
1.2.1 穿刺准备工作
在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方式之前,医护人员除了要准备常规穿刺技术需要的药品和医疗用品外,还需要准备顿针,本次实验选用的是贝恩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德朗16G顿针。
1.2.2 组织钝针扣眼穿刺小组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的专业要求较高,为此,治疗科室需要组织专业的医疗小组,本次实验组织的医疗小组共有10名医护人员,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有6名医护人员专门进修过钝针扣眼穿刺技术,7名为护师,负责进行穿刺,并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指标,及时记录每次穿刺技术的进展情况和具体事项;3名为主治医生,负责指导穿刺技术,并确定穿刺位置。
1.2.3 穿刺技术的术前培训工作
本次钝针扣眼穿刺技术的培训依据是国内外相关的医疗实验结论,以及本科学院的穿刺学习资料[2]。进行术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具备专业的护理态度、明确穿刺技术的全部流程、掌握穿刺技术的相关技术和方式、能够应对技术中的突发事故。
1.2.4 穿刺技术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护人员要和接受技术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对其进行穿刺技术宣教,然后签订同意书,并告知患者本次穿刺技术的穿刺位置及穿刺的感觉,避免患者在技术过程中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其次,对于确定接受穿刺技术的患者而言,医护人员要为其建立基本情况登记表,登记表上需要记录的内容有:接受穿刺技术的时间、顿针开始应用的时间、每次隧道形成的时间、穿刺位置的情况、血流量、针眼的疼痛感等。
1.2.5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的进行
先由主治医生确定穿刺位置,并告知护士穿刺位置、进针角度、进针深度等技术信息,完成穿刺技术一个月后,进行对隧道形成效果的评估[3]。隧道形成后,患者便可以接受第二部穿刺技术,先由护士进行穿刺,并对患者的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并用无菌镊子清除患者皮肤表面的血痂,遇到难以清除的血痂,还可以应用碘伏棉球浸泡的方式,随后将顿针轻轻推入到扣眼口中,使其能够沿着隧道进入到患者的血管中,直到患者感受不到顿针的存在和进入。
1.2.6 拔针和止血
对于穿刺位置,医护人员在完成穿刺技术后可以给予创可贴覆盖,用右手拔针,左手将无菌纱布卷放置在和动静脉内瘘平行的位置处,等到顿针完全拔出后,迅速压迫患创可贴,并同时压迫患者的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避免皮下血肿症状的出现。止血应用的是常见的压迫性止血方式,用弹力绷带固定住患者的穿刺点,压迫的力量要控制到患者能够感受到血管的震颤、未出现渗血现象、内瘘侧肢发麻且有明显的酸痛感为宜[4]。
1.2.7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基本注意事项
首次穿刺点的确认需要在专业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完成,并且穿刺点的确认需要包括穿刺位置和内瘘吻合口的距离、穿刺方向、穿刺角度、穿刺深度、定点时间等,为护理人员进行下次穿刺技术提供详细的参考数据和信息。在患者接受了穿刺技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记录穿刺流程和结果,并观察患者的渗血情况和血流量,一旦确定了穿刺点后便不能随意更改。
1.3 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选择的观察指标有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病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的评断依据是患者一次性接受穿刺技术的成功率,将其分为一次性成功和一次性不成功两种;并发症发病率的评断依据是患者在接受穿刺技术后并发症的发病情况,详细统计了每种并发症的发病患者例数,并计算总体的发病率。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实验涉及到的数据统计和计算工作均由SPSS23.4.0软件完成,本文涉及到的计数资料率用(%)表示,并应用卡方检验法检验。且p<0.05,存在差异性,认为此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次穿刺成功率分析结果
经过对实验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统计分析后,可以得出实验组患者且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结论,这说明钝针扣眼穿刺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p<0.05,认为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的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对照表[n(%)]
2.2 分析结果
经过对实验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统计分析后,可以得出实验组患者且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结论,这说明钝针扣眼穿刺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且p<0.05,认为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的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照表[n(%)]
3 讨论
综合上述实验统计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方式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这说明钝针扣眼穿刺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和治疗效果,适合被广泛的应用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穿刺技术中,能够在提高技术成功率的同时,为患者维持生命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老年患者、肥胖患者、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持续增加,再加上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和器官功能衰竭等因素,导致因血管通路并发症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并且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数患有动脉硬化、静脉曲张、血液循环不良、静脉回血障碍等血液疾病,这些都大幅度增加了穿刺技术的难度,给一次性穿刺成功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总之,钝针扣眼穿刺适合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