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10-20马华
马 华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消毒供应中心对医疗物品进行彻底的灭菌和消毒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消毒供应中心内的某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就极易促进院内感染的发生,使得临床护理质量大大降低,不利于医院的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1-3]。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临床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41名,其中,技术工人5名,护工6名,护士19名,护师4名,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4名;年龄22~57岁,平均(34.17±5.29)岁;20~29岁者17名,30~39岁者18名,40~50岁者3名,>50岁者3名。
1.2 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考核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健全和完善。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有职业安全,微生物学、消毒学、法律法规以及感染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加强每个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强化护理理念,增强其预防院内感染的防范意识,熟练掌握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要求护理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消毒技术制度,并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临床操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严格加强监测消毒供应中心的灭菌以及消毒,并对于监测结果做好详细的记录,以便为后期进行改正提供参考的依据,并且定期进行评估,对于所发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加强奖惩制度以及信息管理。
比较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前的临床科室满意率,工作差错率(包装差错率、清洗差错率以及储存差错率)和医院感染率。比较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前后的护士工作质量(物品管理、环境管理、污染区管理、包装区管理、无菌区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评分。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0软件,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前后的临床科室满意率,工作差错率和医院感染率对比: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后的临床科室满意率提高,工作差错率(包装差错率、清洗差错率以及储存差错率)和医院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前(P<0.05),见表1。
2.2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前后的工作质量评分对比: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后的护理人员的包装区管理评分、物品管理评分、安全管理评分、无菌区管理评分以及污染区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前(P<0.05),见表2。
3 讨 论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为清洗、回收、消毒、灭菌、包装和发放整个医院中能重复进行利用的医疗器械,因而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控制对于预防院内感染极为关键[4-7]。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成为我国质量管理常常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该管理方法主要强调一个组织以全员参与作为基础,以质量作为中心[8-9]。全面质量管理由于具有职责分明以及制度设计合理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本研究结果发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后的临床科室满意率、工作差错率(包装差错率、清洗差错率以及储存差错率)和医院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前(P<0.05);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后的护理人员的包装区管理评分、物品管理评分、安全管理评分、无菌区管理评分以及污染区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前(P<0.05)。表明全面质量管理在临床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可以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在临床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科室满意率和护士工作质量,降低工作差错率和医院感染率。
表1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前后的临床科室满意率,工作差错率和医院感染率对比(%)
表2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前后的工作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前后的工作质量评分对比,分)
包装区管理评分 物品管理评分 安全管理评分 环境管理评分 无菌区管理评分 污染区管理评分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前 90.42±2.37 85.43±2.72 88.37±1.85 86.57±1.82 84.53±1.69 85.22±1.39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后 98.09±2.42 96.20±2.45 98.32±2.57 98.12±2.39 95.24±2.35 97.54±2.1 t值 6.859 12.729 8.139 13.451 11.452 12.83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