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特点与心理保健的建议分析
2018-10-20陶莉
陶 莉
(山东省军区济南第二离职干休所卫生所,山东 济南 250014)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较为严重。有研究表明,我国约有1.29亿老年人,老年人占据我国人口总数的10.5%左右[1]。老龄化社会带来了相应的老年问题,由于老年人器官组织越来越衰老,功能有所下降,老年人往往会出现头发变白、耳目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失眠等问题[2]。还有些老年人面对丧偶等问题,导致老年人出现心理波动,最终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3]。很多老年人均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要为老年人开展心理保健[4]。为了总结老年人心理特点,明确心理保健对于老年人的实际效果,本研究选择86例老年患者作为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老年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86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且对本研究目的、方法、意义知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8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80~90岁,平均(85±2.5)岁。所选患者排除心、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排除精神疾病史患者,排除其他慢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心理特点:老年人心理特点包括缺乏积极性、敏感多疑、孤独、情绪反复无常等。①多数老年人存在懒散、积极性不高、缺少激情,对事物没有兴趣等特点,老年人往往情绪低落,并且形成恶性循环,患者缺少积极性,结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进而变得越来越失望和悲观。②老年人活力有很大减退,机体衰老,身体和心理均变化很大,做事情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有些老年人不具备自我能力,需要子女和亲属帮助,因此,老年人会产生自己无用这种悲观的情绪,并且十分害怕被子女嫌弃,变得越来越敏感多疑。③很多子女均无法长期陪伴在老年人身边,因此,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寂寞,特别是在老年人丧偶以后,孤独和寂寞感越来越强烈。④老年人十分希望得到家人关注和重视,情绪更加反复无常。
1.2.2 心理保健:为老年患者开展心理保健,首先,护理人员与老年患者开展了积极的沟通和交流,给予老年患者充分的关注和关怀,鼓励老年患者多交朋友,多与家人沟通,多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其次,护理人员引导患者正确认识机体变化,告知患者衰老的客观规律,教会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和生死。最后,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指导,为老年患者宣讲疾病知识,提升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并且为老年患者子女开展健康教育,告知其老年人心理特点,鼓励子女关心、理解老年。
1.3 观察指标:对老年患者开展心理保健前和保健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判定,运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以及SDS抑郁自定量表明确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分越高则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5]。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患者涉及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计数资料通过χ2开展检验,通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开展检验,通过(进行表示。若P<0.05,则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
2 结 果
保健前,老年患者SAS评分为(49.89±9.93)分,SDS评分为(58.95±5.92)分;开展心理保健以后,老年患者的SAS评分为(36.11±7.11)分,SDS评分为(40.13±4.03)分。保健后,86例老年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见表1。
3 讨 论
老年人是十分重要的主体,在家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由于自身和家庭等原因,老年人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和问题,这便需要对老年人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有研究认为,心理保健对于老年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6]。因为在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开展心理保健之前,护理人员均接受了专业的培训,进而能够为老年患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保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老年患者充分、温馨、真诚的关心和关怀,引导老年患者正确认识器官组织功能衰退,正视衰老和疾病。并且给予老年患者子女正确的指导,告知子女老年人心理特点,为子女讲解专业的疾病知识,告知子女心理保健的具体措施和注意事项,鼓励子女充分关心、爱护、关注老人,对老人听力、视力衰退进行理解,为老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表1 保健前后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表1 保健前后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保健前 86 49.89±9.93 58.95±5.92保健后 86 36.11±7.11 40.13±4.03
本研究结果表明,保健后老年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健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说明,保健后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好转,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明显减少。因此,心理保健对于老年患者具有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