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传统居住建筑小木作技艺特征与工匠流派概述
2018-10-19李秋容
李秋容
摘 要 营造技艺在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中,既包括“技术”,也包括“工艺”。宋代开始随着手工业和生产工具的慢慢成熟的发展,小木作形制繁多,已有记载包括了“板门,直棂窗,隔扇槛窗等种类多样。”到了明清时期属于发展成熟,这期间的建筑也是目前遗存数目最多的,类别更加多种多样,装饰偏向繁杂[1]。临海小木作受到台州“和合文化”的一根藤以及东阳雕刻的影响,融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独秀一方。小木作工匠也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本土流派的特点,其虽不如宫廷官式建筑制度等级森严,但却更加自由灵活,添加了浓厚的临海地方乡土特色。
关键词 临海;小木作;技艺特征;工匠流派
1 周边地区小木作对临海地区小木作工艺的影响
临海地区的小木作受到台州文化影响较大。台州,亦称为佛教圣地,有天台山仙居美誉,皆得力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古时有刘遇仙,和合二胜,济公活佛等故事。而天台小木作中以“一根藤”而著名。一根藤起源于集佛教圣地,和合文化圣地的天台山,经过历代工匠的总结传承,汇聚了天台山儒、道、和合文化的精粹,体现天台文化的吉祥图腾,也称为“和合藤”,“天台藤”。又因工匠在制作过程中用许多小木条通过榫卯拼接,回环穿插形成各种首尾相连的藤状图案,以此也有万年藤之美称。
一根藤的制作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晚期,当时明朝北京故宫监工张文郁是天台人,据记载,“万历二十五年,张文郁奉命进京修故宫太极,皇极,中极,三殿。在此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也因为督促建造成效好,便升任了都察院御史添注工部左侍郎。”回到本地之后,尽最大可能根据所学所造工艺的标准结合天台山的上古藤缠绵不断的启发精细建造自己的住宅,后来的大户人家都按照张文郁住宅为范本学习的榜样。当地名人对文化的带动性和影响力到至今,促成了天台派的工艺的精美,勾勒出诸如“凤凰、狮子、梅花鹿、鸳鸯、仙鹤、蝴蝶的类型,或有如花瓶、如意、寿桃”等图案,象征着幸福平安,家族连绵不断,和合美满的意义,给予了对家族延绵不断的希望。(图 1,图 2)
图1 大学士齐召南故居中一根藤 图2 民国福寿平安窗
而在采访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很多临海地区传统住宅建筑的小木作融合了一根藤的做法。不同的,台州的一根藤工艺做法都是弯的,磨圆角;而临海则中和一根藤的做法,一般而言,窗花的外围部分的棂条由是方的,直角的构成本土原有的图案,而花心开光地方则有一根藤工艺的影子,出现弧线,圆角,与连续的线条(图 3)。尽管如此,临海地区一根藤的做法并不是很普遍。(图 4)
2 临海发育较成熟的小木作工艺
明朝时期,江南各地包括临海地区的门窗风格都是传承宋元建筑的装饰风格,其特点是追求简洁,以功能性为主,直棂窗常见;清代初期至康熙雍正时期,社会统一稳定,小木作的工艺与审美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门窗仍然保留明代简介追求意境的风格;清雍正以后,生产工具与营造业到了成熟阶段,审美价值观的变化以及明代工艺的慢慢被取代,小木作的形制也繁复多样,工艺上追求华丽烦琐,自由灵活。这时期的小木作门窗窗花工艺除了在外围有本土方正交错的做法,还有花心开光的结合一根藤圆润委婉交叉的工艺,并且会镶进木格雕子。此外,大木作构件,斗拱,梁托,雀替的雕刻融合了东阳雕刻的做法,有浮雕、深雕、透雕与线雕等。
3 临海地区小木工匠流派发展的地域特点
浙江地区木匠技艺传承主要通过拜师学艺和师傅的口授心传,随着经济文化繁荣,营造业与手工业发展较快,有名的工匠多出自于江南一带,其数量也众多。随着建筑体系不断成熟,工匠也有了明显的官式与乡土,地域性的差别。比较早成形和出名的派别如宁绍帮与东阳帮。东阳帮起源于浙江东阳,擅长木雕工艺,尤其清代中叶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东阳帮工匠遍布全国各地,“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应诏参加北京故宫修缮的工匠,雕花木匠已有400多名。”据黄朝阳师傅所说,“东洋派,木雕刻为主。后来也是逐渐发展为现代的半工家具的雕刻,打红木家具。到现在也逐渐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造品牌文化。在浙江本地发展为主,长江以南。雕工是比較流动性,跟着细木工配合找活做”。
天台派是台州中人数最多的派系,家家户户都有木工之说。大多聚在浙江,它的起源由最开始卖木桶,脸盆这些起家,到后来由打造家具的毛坯料开始,转向主要打造民用的家具等全套的系统,1949年以后,则是适应企业的发展,在当时当代领导决策影响下,逐渐成品化、分工化、工厂化。
临海派其发展方向由本地为主并且往下游往南延伸。其工艺上由最开始小木作到后来专注古建化,尤其1949年后,小木和大木相互结合,呈现大木细化的效果。临海派与天台派不同的是,在工具上,天台派也是偏向秀美,艺术性,人性化,轻巧;临海比较简单,四四方方,主要考虑功能使用。在工艺技巧上,临海取材上,大稳重结实;天台,灵巧,结合稳固性,省材料而且美观。在同一个材料上,天台能做两个,临海只做一个。
参考文献
[1] 楼庆西.户牖之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