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绩效评估机制研究

2018-10-19柏慧

企业文化 2018年3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柏慧

摘要: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企业绩效评估方法来提高学校围绕教育工作的各项工作效率,建立高职院校绩效评估机制,在建立过程中以针对内涵建设以及绩效水平方面进行加强为目标,从而构建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绩效评估机制;人才培养

当前职业教育的一大理念就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高职教育工作而言,其工作重心应该围绕如何满足社会、国家、家长、学生等相关利益者的需求来展开。伴随最近几年就业压力不断加剧,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输送高质量人才给到社会,从这一点上来说,高职院校有必要创立学校绩效评估机制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从而使学生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一、绩效评估概述

伴随着对于管理理念的理解不断加深,学界对于绩效在概念上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的理解:一个层面是结果,这种概念是由伯纳丁提出来的,他认为绩效是一定范围内,将工作职能或者活动转化而成的产出或结果;另一个层面是行为,由坎贝尔提出,认为绩效需要人们通过实际行为来进行表现,并且可以为其他人所观察到,从定义角度来说,只是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为[1]。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绩效指完成工作的效率。随着理解的不断加深,对于绩效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从以往单纯考虑数量,到对于质量开始关注,再到现在强调相关利益者的需求,所以,对于绩效理解应该立足于多个角度。绩效评估也叫做绩效评价,当前重点应用在企业管理之中,绩效评估理解加深以后,开始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绩效管理主要有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估、绩效激励,共同构成PDCA循环系统,其中的核心环节为绩效评估,利用绩效指标体系针对员工行为来进行全方面评估,从而对其工作进行指导,提高其效率。对于高职院校绩效评估来说,应该主要以工作行为以及结果来进行全方面评估,通过过程以及结果评估,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指导,从而提高院校职工绩效水平。

二、高职院校绩效评估的本质

高职院校绩效评估是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社会对高职院校进行把控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进行绩效评估要明白其目的不是在于证明或者鉴定,而是要切实进行改进以及发展,也就是要客观地认识评价客体,掌握评价客体的评估信息,通过针对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进行指导,以获得办学绩效。基于这一观点,高职院校绩效评估本质应该定义为立足社会、企业、家长以及学生对学校在办学绩效方面存在的看法上,学校进行相应人才培养工作调整[2]。学校可以利用外部评价以及自我评估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再根据相关数据来结合现场考察,从中找出当前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进而建立一个新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三、高职院校绩效评估机制管理学分析

(一)关键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即KPI是进行绩效评估的一种非常重要模式,KPI指标最初由帕累托所提出的二八原理中提出,其含义在于把握住对于创造企业80%价值的20%企业人群的行为,这样就能够掌握考核以及管理的主要内容。根据KPI理念,制定高职院校评估管理仪表盘,从七项主要评估指标来反应出KPI分析结果,根据短时记忆原则,因此在单表上的KPI数量应该维持在5个左右,当数量过多的时候会造成组织执行方面混乱,掩盖关键指标对执行力的影响力度,如果太少则没有办法反应出关键绩效行为[3]。当然KPI并不是永远不变的,需要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以及环境变化来进行相应调整。

(二)平衡计分卡

这是一种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战略管理以及业绩评价工作,以企业战略为出发点,结合企业长期以及短期目标,帮助企业完成目标向行动的转化过程,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做出有利于完成企业目标的行为,并进行过程把控、分析与评价。在构建高职院校绩效评估价机制过程中可以参考平衡计分卡评估方式,根据其自身特点来打造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评估体系,也就是主要成效区-关键成功要素-KPI。

(三)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其含义为管理企业内部认知生产因素,在这里需要将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以及显性知识两种,前者主要是个人的直接社会经验,为无形资产,而后者是人与人进行相互传递的学术认知[4]。在当前社会经济的激烈竞争之中,前者要远远重要于后者,可以说大体上包含了组织中的全部“软件”。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进行显性知识的传递,这样远远没有办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入隐性知识教学,也就是培养学生技术技能与职业道德等。因此在构建高等院校绩效评估机制过程中,不能忽视对于隐性知识授课内容的考核,利用自下而上生成方式来进行学校相关数据采集,利用相关平台针对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及分析,从而转化成所需信息,根据信息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引导院校管理工作由PDCA转化成知识创新循环。

四、结语

为给到建立高等院校绩效考核机制一定建议,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本文从高等院校进行绩效考核本质出发,从KPI、平衡计分卡以及知识管理三方面来给出相关构建意见,希望能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水斌.基于期望理论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非物质激励及物质激励对绩效行为影响的差异及原因分析——以LN学院为例[J].知识經济,2018 (15):162-163.

[2]郁春兰.基于AHP法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 (07):19-20.

[3]李名扬.BSC在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基于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 (03):1-5.

[4]张绍平,徐立华.高职院校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8 (18):146-147.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