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党内基层巡察制度优化路径

2018-10-19马欣

企业文化 2018年30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分析研究

马欣

摘要:关于党内基层巡察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一种反腐败工作体系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它是精确反复、制度反腐的有效路径。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高效率、覆盖广、持续性强的基层巡察制度。一套完善的党内基层巡察制度,可以及时的预防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不过,就目前阶段来看,我国的党内基层巡察制度在配套机制、职责定位以及职责定位等方面都尚有不足之处,急需开展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此,本文将对党内基层巡察制度优化路径进行浅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党内基层巡察制度;优化路径;分析研究

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的党风建设已经有了不错的成效,党内基层巡察制度的建立,堪称反腐工作当中的一柄“利剑”。截止2016年,中央成立的巡视小组已经发现了近1500多起治党不利的事件。总的来看,中央与各级省委的巡察工作有效的遏制了腐败的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治党治国一定要推进巡察制度的纵向发展,要大力的加强巡查监督力度。当前,全国已经有多个省区在开展党内基层巡察,其覆盖范围十分之广,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一张巡察网络。不过,我们仍然需要正视工作之中不足,不斷的对党内基层巡察制度进行优化,以达到更为显著的反腐效果。

一、党内基层巡察制度优化的必要性

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主要是指学校、机关、商店、工厂、街道、合作社、人们解放军连队以及其他基层单位所设置的各类型委员会,其中包括: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以及基层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是治理基层工作的“核心尖兵”,一定要搞好基层组织单位的建设工作,确保我们的基层组织始终与群众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也只有这样基层组织与群众之间才能形成牢不可破的凝聚力。这些年以来,我国陕西、浙江、安徽、甘肃、河北等地都已经开始全面开展党内基层巡察小组的组建工作,而且都在探索关于基层巡察的现代化运行机制。

从这里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在党建工作中开展基层巡察的必要性。如今,相关部门在实际的基层巡察工作开展之后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党内基层巡察的初步格局已经形成。虽然目前我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必须加强落实全国统一性的基层巡察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权责配置,促使党内基层巡察制度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总的来说,不断对党内基层巡察制度进行优化可谓是势在必行的。如下,将从两个方面概述党内基层巡察制度优化的必要性:

(一)强化基层反腐针对性

事实上,全国各地都有部分基层组织存在监督不严、党员干部纪律涣散、工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良现象。从暗地里的“私款报销”到用人时的“任人唯亲”,甚至还出现过“小官巨贪”等作风不良的情况,这些现象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眼里的形象。要知道,基层“四风问题”没有搞好,那么贪污腐败的现象只会愈演愈烈,减弱群众对政府党员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最终把党的位置树立到群众的对立面,这是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一直以来,中央和各省区政府部门都十分关心基层反腐工作的推进,可是碍于地域、人力、物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很多比较隐蔽的基层组织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察觉,很难实现全覆盖式的巡察。针对以上种种现象,基层巡察制度的构建与优化就是比较有效的举措了。

总体来看,以“异体监督”为主导模式的基层巡察更有针对性、地方性与实操性,它是完善全国巡察制度的一个关键环节。众所周知,基层巡察工作人员长期都与地方群众生活在一起,比较容易发现当地的实际状况,也更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找出腐败根源,进而向上级部门汇报线索。如若有一套完善的科学化党内基层巡察机制,那么无疑将会为我们的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支柱,基层的巡察工作也会开展的越来越顺利,进而达成我们所设定的巡察目标。另外,随着基层巡察小组数量的不断壮大,各个地区的基层巡察力量势必会越来越强,加上基层巡察小组的分布范围较广,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在多个地区之间展开针对性的巡察工作,这大大提高了巡察工作的进展效率。

(二)完善巡视巡察功能结构

所谓功能结构,它是当今社会应用性非常强的一种分析框架,其核心概念在于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复合系统。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作为结构功能主义的奠基者,他认为任何系统都有四类功能先决条件:(1)适应。确保我们的系统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并且在系统中加以分配。(2)达鹄。确定系统各个目标的主次关系,并从中引导和调动社会资源去实现既定的目标。(3)整合。让这个系统各个部分都能够协调成为一个发挥作用的整体。(4)维模。此种概念即AGIL系统的分析模型,它是一种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能够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

以下我们以AGIL系统的分析模型来研究我们国家的党内巡察制度,目前我们的基层巡查制度缺乏全国统一规划的权利配置和目标制定,有碍于基层巡察制度树立权威。因为基层巡察没有制定专门的制度,导致中央巡察和基层巡察其他组织结构之间缺乏紧密的衔接。另外,由于各基层巡察组在线索搜集和权利监督方面的联动性较差,造成巡察系统整体结构失调。对此,各级相关部门只有不断将基层巡察的功能结构进行完善,才能破除党内基层巡察当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阻力,进而提高党内巡察小组的信息获取效率,让我们的基层巡察工作在开展的时候可以有规可依、各司其职并且权责分明,党内的基层巡察制度才能建立起满足各类需求的功能结构系统。

二、基层巡察工作当前的现状

(一)全国无统一规划,职责定位、工作方法等方面规定尚不明晰

纵观全国,其实大多数地区的基层巡察制度都是根据地方政府的《省委巡视工作实施方法》整合而成的,这种拼凑型的制度,无论在职权设定、部门定位,还是在制度构成等方面都缺乏必要的权威性与科学性,甚至有很多内容是非常不合理的。当前阶段,由于全国范围的基层巡察制度都没有统一的实施细则和统一规范,导致各个基层巡察部门各自为政,职责定位也是含糊不清,完全就不像一个完整的组织整体。要知道,这些情况很可能会导致基层巡察在民众心中不够权威,整体反腐的效率也十分低。另外,由于基层的腐败现象有其较为复杂的一些特点,比如:无明晰的记录、隐蔽性强、监督疲软、关系网络等,导致党内基层巡察小组在开展反腐工作的时候难以保持连贯性,连基本的工作方法都难以确定。

(二)巡察权力领导体制、监督制度规定不完善,存在不作为、被腐化的可能

关于党内基层巡察,它其实是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政治权利,基层巡察小组在行使此项权利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许多阻碍。其根本原因在于那些腐败现象的官员一旦被查出,很有可能会丢失职位,有些甚至连性命都难保。所以,往往那些腐化分子互相之间都存在互相拉拢,官官相护的的复杂关系。那些深入到基层干部中去进行巡察工作的人员,大多会受到腐化分子各种手段的威逼利诱,有些巡察人員还有可能遭到腐化分子的恶意报复,以上种种,都会导致某些拥有巡察权利的人员不敢作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走过场态度进行巡察,这样的巡察工作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另外,由于巡察权利领导体制、监督制度规定不完善,还有可能导致巡察人员被腐化,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塌方式腐败”,这样的话,我们未来的党内巡察制度就更加难以建立完善了。

(三)保障措施缺失,专用电子平台、数据库等技术支持不足

总体来看,党内基层巡察制度的建立存在一定的难度,它需要足够的资金、技术等各方面资源的支持。可是在实际的基层巡察当中,我们对于基层巡察人员的奖励制度、选聘标准、工资收入、岗位编制等各方面保障措施都十分缺乏。只有巡察人员自身拥有足够的保障措施,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他们才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到巡察工作当中去,并且不容易被金钱、权利等利益因素所诱惑。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全国覆盖的纪检监察信访管理系统,有部分省份已经具备数据分析、监控督办、线索检索等功能的专用电子平台,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专用的电子平台,他们的数据库等技术支持十分欠缺,这对于巡察工作的总体效率有十分负面的影响。

三、党内基层巡察制度优化的策略

(一)明晰基层巡察职能定位,将基层巡察制度纳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要想构建完善的党内基层巡察制度,首先一定要明晰基层巡察制度各项职能的定位,比如:制度构成、职权规定以及制度定位,同时把制定好的基层巡察制度纳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当中。只有我们在基层巡察工作开展的时候有规可依、权责分明、有章可循,实际的“制度反腐”才能发挥其本应有的积极作用,并发挥出党内基层巡察制度最大化的效能。只有这样,党内基层巡察制度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才能衔接的更加紧密,从而让基层巡察人员在深入基层的时候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纠正基层干部的各种歪风邪气,整治那些目无法纪的腐化分子,让人民的生活更加有保障。

(二)设置完善领导体制,强化基层巡察的整体效能

巡察制度要想整合成实效的整体化系统,必须设置完善的领导体制,因为它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关于巡察制度的领导体制,它涉及到领导权分配机构、领导对应职责以及级别配置等。首先,同级党委领导、协调的领导、上级巡察组抽查等领导体制,必须在党内基层巡察工作开展中得到有效的实行,要确保拥有基层巡察权利的人员得到有力的约束。其次,同等级别的党委部门应该及时的把控本机巡察小组人员的政治方向,对他们进行常态监督。另外,还必须督促基层巡察人员把相关的巡察信息汇编成册上交给党委备案,上级部门则需要对巡察小组的工作手册进行抽查,同时把意见反馈给同级党委,对于那些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处理的巡察小组,一定要视情况做出处分。总的来说,一定要大力的强化基层巡察各级部门的整体效能,让彼此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合作。

(三)建立健全配套机制与措施,保障巡察工作取得实效

关于党内基层巡察制度的配套机制与措施,它是达成整个巡察制度实效作用的辅助系统,是整个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以下从两个方面做简要的概述:

1.建立针对性机制

建立党内基层巡察制度的针对性机制,是提高有效搜集办案线索、办案资源获取的强力支持。因为基层的情况相对会比较复杂,可以在基层建立针对性较强的巡察顾问机制,通过短期特邀或聘请的方式,通过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来给与报酬。另外,还可以建立基层巡察现场办公的机制,如若出现举报者出现非法拦截、驱赶等情况,则当地的公安、党委等部门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最后,建立巡擦联动机制,可以采用多个巡察小组同时“明察暗访”的方式,争取找到更加全面、精准的线索,让多种巡察方式结合起来,不要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巡察形式。

2.建立保障与支持机制

建立完善的岗位编制、财政拨给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同时要确保巡察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的保密性以及人身安全。基层巡察人员大部分扎根远方,他们风餐露宿,工作比较辛苦,所以巡察所花费的各种开销都应该划入本级财政部门,由同级党委负责具体的落实协调工作。另外,还应该给与基层巡察人员足够的技术支持,比如基层党员干部的财产数据库、巡察工作记录仪、纪检数据共享平台等,让巡察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更加顺利的获取到相关信息,分析出线索以及证据。

四、结语

综合以上内容所述,不难发现党内基层巡察制度建立的重要性,针对目前我国的党内基层巡察工作之现状,各级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的建立完善的巡察制度,不断的优化巡察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让我们的巡察制度的职能定位、领导机制、配套机制等各方面条件都可以完善,进而消灭党内各种腐败分子。文末,祝愿中国共产党永远都是那个为人民谋福利的良心组织。

参考文献:

[1]王立峰.党内基层巡察制度优化路径探析[J].长白学刊,2017 (2):21-27.

[2]王立峰.党内基层巡察制度的优化路径[J].党政干部参考,2017 (7):19-20.

[3]巡察制度,查出百姓身边的“微腐败”[J].党建文汇:上半月,2017 (6):38-38.

[4]陈燕.中国古代巡察制度及其当代启示[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 (2):116-122.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分析研究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跨国公司中小型供应商管理改进问题研究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