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凝聚力建设研究

2018-10-19宗宝璟

企业文化 2018年35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高校措施

宗宝璟

摘要:党员的凝聚力不仅是党领导组织,贯彻决策的前提保证,同时也是党员坚定信念的不竭动力。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什么培养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最终目标。坚持党对教育的绝对领导,是由我国的实际国情决定的,因此,在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中,不断加强党员之间的凝聚力,提升党组织的理想信念,才能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更好地落实我党的方针和政策。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措施

高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场所,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对国家执政党的高度认同感。在正确的政治立场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创新,服务于现代社会。因此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同时也是由高校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所决定的。在高校党建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教育学生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传播党政思想的重要政治使命。而要想高效地完成这一目标,就需要使党组织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万众一心,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更快更好的完成教育工作。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国家政策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中央下属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党政工作得以落实和贯彻实施的前沿阵地。对于国家颁布的各项举措,只有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切实传播及贯彻,才能使其在群众中更好地进行开展。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来自西方社会的恶意挑战。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是我国社会进行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一切工作的指挥部,更应该不断进行凝聚力的强化。只有团结协作,一致对外的向心力,才能使党在社会发展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民众的切实需求,真正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

(二)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教师日常工作的开展与党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密切相关,要想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促进教师之间的团结互助,首先应加强党组织之间的凝聚力建设。只有在基层党员之间形成较强的向心力,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和传播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基层党组织也是教师进行有效诉求的重要渠道,通过对教师队伍的需求倾听,及时切实地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对于教师的合法权益,基层党组织也具有一定的发言权。由此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党组织凝聚力建设不仅对国家政权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群众教师而言,具有凝聚力的基层党组织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和疏通作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日常的教学工作。

(三)有助于高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在高校教育中,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需要先培养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教育作为薪火相传的一项国家大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教师队伍中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基层党组织作为国家政策的重要传声筒和落实者,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久的思想动力来自于对党的时刻靠拢。在日常教学中,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在高校中形成一股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教学风气。对学校而言,党风建设的培养是高校不断发展、持续创新的基础,同时也是高校坚定正确的教学方向,不断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现状问题

(一)基层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坚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过去那种奉献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大部分人对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较为片面,而是推崇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高校作为一个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学生的理想信念还处于不断完善和形成的过程中。而教师作为重要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自身理想信念的言传身教。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基层党员中也存在作风浮躁、理想信念动摇的现象,更别提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了。在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一些人深受西方享乐主义的侵染,对于财富的价值看得高于一切,在日常的政治学习过程中,很多党员表里不一、态度轻浮,对国家的许多政策方针存在抱怨和不满。长此以往,对于共产主义的信念也就逐渐淡化消亡了。

(二)基層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足

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构造来看,基层党员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并没有太大的支配权利,很多事情都是由上级党组织进行分派和决定,然后由基层党组织进行传达和落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权利,缩小了其决策的范围,因此在精神层面上,党员的领导权利出现了空缺,在进行政治学习及思想提升时缺乏主人公意识,因此很难以积极自主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事情。而且在基层党组织的结构建设中,很多高校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对于设立的党支部,完全起不到上传下达的功效,很多党组织将支部的任务交给了学生,而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对其的严格指导,只是简单地将任务进行转达和下发,貌似给足了下属部门无限的自主选择权,但实际上对于高校的现实问题了解并不透彻,因此,下级部门在很多问题上出于完成任务的压力,只追求表面形式的一致化贯彻,而对于深层次的党建作风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基层党员的思想教育不系统

在高校党政建设中,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内容。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及时对党员思想进行充分了解,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政治教育,强化党员的共产主义认同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从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教育来看,依然存在着不足。在思想教育问题上,很多高校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精神只是书面和头口的一种简单学习,其深层内涵及教育理念大部分党员干部都不甚了解,更不用说普通的教师群体了。而且在进行党员教育时,大部分教育不够系统,对于党中央的临时安排和部署,高校也只是进行当下的一种教育和落实,很难形成持久的执行力。而且在对党员进行信念培养的过程中,也缺少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高校在教育问题上缺乏一定的耐心和持久力,使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体系不够完整。

三、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机制,坚定基层党员的信念

在党政建设中,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来自于上级领导的监督和指导,同时对于党中央的政策落实,基层党组织也需要有一定的执行力和自主决策力。因此,要想实现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教育方针,就需要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只有制定明确的目标机制,才能目的明确地在党员干部中进行相应的组织与活动。从而使基层党组织在合作互助的过程中更加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用科学化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开创党员政治学习的渠道,促进凝聚力建设

对于高校基层党员的政治学习工作,也要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不断扩宽党员政治学习的渠道,如开办党员教育活动,进行讲座教育,深入到基层民众中去了解社会需求,把握国民的情感命脉等,从点点滴滴培养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信念,如对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的学习和效仿,都可以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作风等。同时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对于自身的组织认同也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在活动中真正促进了党员之间的凝聚力建设,使每位党员都能以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去学习工作,立德树人。

(三)完善社会舆论和评价机制,增强党员的意识

高校虽然与社会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要想更好、更全面地落实我党的方针政策,就需要把党组织置于社会的大环境之中。只有充分接受民众的监督,倾听人民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起到基层党组织的亲民作用,从而促进党中央的政策改革,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因此,在高校的党政建设过程中,积极完善社会及学校人员的舆论体系,创建相应的党组织评价机制,使党员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不断提升党员的办事效率,进而增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意识。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建设,不仅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的冲击和挑战,同时在教育事业中也受到来自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加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建设不仅是高校现状所迫,同时也是我党未来继续深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只有充分认识这一问题,才能使高校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明确自身的价值,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偉.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校院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10).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7.

[3]党生焕.试论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5 (80).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高校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