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河道治理与护岸工程

2018-10-19王建明

水能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河道治理浅析

王建明

【摘要】河道治理是通过对河道的疏通治理,来改善河道的水流方向,让水资源更加清澈减少泥沙含量,帮助船舶在河道中更加顺利的通行而开展的一项水利工程,护岸工程则是通过工程建设,来提升河岸的生态建设和地址灾害防治能力,这两种工程互相依存,是一项复杂并且较为重要的工程,对于提升河道附近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一定要重视它们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浅析;河道治理;护岸工程

河道治理和护岸工程较为复杂,且其中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想要更好的建设这两项工程,就需要工程人员的专业性程度较高,并且要结合工程建设地区的实际情况,尽力将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满足人民的发展需求和生产需求,本文从多个角度入手,提出相关方法,提升工程的水平,更好的治理河道,增强河岸的生态建设,综合防治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影响。

一、河道治理

(一)疏浚

疏浚在河道治理当中拥有着重要意义,能够高效清理河道附近的泥沙杂物,主要操作方式是通过炸药的放置或者大型机械的运作,在细小部分还需要人工开挖,来清理河道当中的泥沙杂物,这种方法在城镇地区主要是清理河道当中的泥沙沉积和人工垃圾,而在农村地区则是清理农村地区带来的杂草和施工杂物等,是河道治理当中常用的措施之一,能够有效减少水体的污染程度,提升水资源质量,减轻生态危害,让船舶在河道当中更加安全顺利的航行。

(二)治理河道污染

我国当前的工业化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随之带来的工业污染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开始寻求治理方法,工业制造过程产生的工业垃圾和废水多数都会直接排入到河流当中,再加上生活废水的污染,当前的河道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有些河道甚至水体颜色都开始恶化,所以治理河道污染势在必行,在治理河道阶段主要采取的治理方式是生态治理,综合防治,减轻河道污染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不像海洋一样强大,所以首先要通过人工净化技术来提升水资源质量,人工净化技术主要是使用曝气充氧技术、水土浮岛净化技术、重污染底泥疏浚技术和砾石接触氧化技术来进行,在使用这些技术阶段应该结合河道的实际污染情况和污染原因来选择性使用,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其次是使用生态治理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提升生态建设水平的同时达到治理效果,受到广泛欢迎,主要从三个层次来使用,首先是在河道两侧种植大量植物,包括灌木丛和乔木,并且在附近种植草坪,河道内部也要注意植物种植,包括芦苇和菖蒲等适合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其次是将河道当中原有的植物净化,因为它们是最适合水体情况的植物,让它们对水资源的净化能力能够最大化发挥,提升河道的自我净化能力;最后是在河道的水资源质量得到改善之后,向河道当中投入适当数量,适合河道实际情况生长的动物,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良性循环系统。

(三)河道侵蚀的治理方案

河道在流动过程中会对两侧和垂直方向造成侵蚀,导致出现泥石流冲刷河道变宽或者因侵蚀河道坍塌的现象,对河道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中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带来的伤害尤为严重。所以在治理上可以使用以下的几种方案:第一, 将已经因为受到侵蚀产生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但是要注意河床的稳定性,否则可能会出现纵向侵蚀变严重的问题;第二,当河道当中障碍物较大时,一定会影响到河道的流向,导致横向侵蚀发生,所以要及时清理河道中的障碍物减少横向侵蚀发生;第三,利用护岸工程来控制侵蚀现象的发生,让河道能够更好的流动。前两种方法一定要注意河道的实际情况,包括自然环境和周围的地质情况等,对于施工技术要求较高,而护岸工程下文则会进一步详细阐述。

二、护岸工程

护岸工程在河道治理工作当中主要起到的是预防作用,包括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后造成的危害以及河道因为侵蚀产生的各种问题,让河道的作用能够时刻保持在良好阶段,护岸工程在实际实施阶段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人工工程建设开展河道治理,这种方式属于强硬性的治理方式,另外一种则是通过生态工程建设来防治,这种方式则是较为适合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方式。

(一)硬性护岸工程

硬性护岸工程正如上文中所说到的一样,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和工程建设水平来治理河岸,主要方式是通过混凝土的堆砌或者是人工砌石的方式来开展護岸工程,这种护岸工程因为操作起来较为简单,程序较少,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治理河岸的最终目标的原因,被现在的护岸工程所广泛使用,在实际开展工程阶段可以细化分为两个部分,一种为护坡,另一种则为护基,在枯水位之上开展的成为护坡,与之相对的枯水位之下的工程则称之为护基,而根据使用的材料还可以分为砌石、浆砌石和铁丝石笼等多种。

(二)生态护岸工程

生态护岸是一种创新型的护岸工程,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在实现河道治理的同时还可以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在实际操作阶段,可以分为植被护岸和植被型混凝土护岸工程两种,植被护岸主要是在河岸两侧种植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河道侵蚀的目的,并且可以防止地质灾害来临时,如泥石流对河岸造成的冲击,并且还可以增加生态环境建设水平;而植被型混凝土护岸工程则是近几年来比较受到欢迎的方式,主要操作方式是混凝土在设计阶段加入孔状设计,在混凝土内添加涵养水资源和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在铺设河岸时使用,其中的孔状设计师为了让根系发达的植物在发育阶段能够有充足的发育空间,并且还可以吸收到足够的养分,是一种包含着现代化技术的生态治理措施,应该被广泛使用并推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和护岸工程相依相存,相关部门应该注重它们的建设水平,使用多种方案措施,结合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程建设,在使用护岸工程阶段,应该尽量使用生态化护岸工程,硬性护岸虽然见效快,但是造成的后续影响也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陈玉春.河道险工治理技术与护岸工程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7(3):56-56.

[2]向威福.河道险工治理技术与护岸工程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652.

[3]骆克斌,谢三桃,朱青等.城镇河道治理中三层次规划设计理念的探索——松潘县岷江川主寺河段生态护岸工程[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4):1-4.

[4]叶琳洁,曾丽娇.水利工程深基坑开挖阶段围护桩变形特性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22(11):68-72.

猜你喜欢

河道治理浅析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析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河道险工治理技术与护岸工程探讨
大凌河及小凌河历史变迁分析
毛祁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探究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
感潮河段堤防护坡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