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蒙城县农田水利现状及规划发展措施

2018-10-19孙勇

水能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农田水利管理体系

孙勇

【摘要】近年来,根据国家和省、市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以县为单元,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及特点出发,提出下时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等。积极做好水利发展规划,不断推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关键词】农田水利;抗灾能力;管理体系;发展思路;措施

一、基本概况

蒙城县,隶属于安徽省毫州市,位于淮北平原中南部,国土面积2091km2,耕地面积183万亩。其境内有北淝河、涡河、芡河、茨淮新河及潇河五大水系均属淮河流域。北淝河、涡河、芡河、茨淮新河四条骨干河流总长189km,河流流向为西北向东南向,茨淮新河为人工河道,其余为天然河道,流域面积2901km2。

二、存在问题

1、水利工程整体抗灾能力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旱涝灾害每年都有发生。由于准备充分,调度科学,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抗灾减灾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薄弱环节,水利工程的整体抗灾能力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2、中小型涵闸、排灌站老化失修,多数工程带病运行

我县的中小型涵闸、排灌站多建成于上世纪60~70年代,多年来在防汛排涝、农田灌溉中发挥了巨大工程效益。但经多年运行,加之维修经费不足等因素,多数工程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如吕望闸、陈桥闸、芮集闸三座中型闸已被南京水科院鉴定为三、四类涵闸,九里桥闸、立仓坝、板桥坝等中型闸坝也是带病运行;22处中型排灌站站首也多数因机电设备、输电线路毁坏而不能正常运行;面上小型涵闸多由乡镇代管,也缺少维修资金,汛期时处于勉强维持状态。

3、田间配套工程损毁严重,致使工程不能发挥应有效益

多年来的分产到户,致使土地被划分的较为零散,原有排灌站配套的渠系工程也多被群众铲平,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锐减,多数小型电灌站为此失去应有灌溉功能,加之管理不善,全县统计的1000余座小型电灌站能发挥作用的已很少了;而中型电灌站灌区内的渠系配套工程也多被毁坏,使得中型电灌站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田间排水沟、地头沟被毁,大中沟淤积严重,也是多年来涝渍灾害多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4、农田水利管理体系不适应水利发展的要求

由于水利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我县水行政权威、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涉水事务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人为毁坏水利工程及堤防河道违章建筑现象仍然存在。政府对涉水事务管理的政策、制度、规划等措施制订仍需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缺少创新,“重建轻管”现象普遍,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行业管理亟待加强。大多农田水利工程存在责、权、利分离,建、管、用脱节的弊端。

三、发展规划思路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承担着愈来愈多的任务。已由原来单一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灌溉排水,逐渐扩大到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环境乃至社会经济提供涉水服务的广泛领域。

我县的农田水利规划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使农田水利建设达到“渠通河畅、灌排自如;水清岸绿、饮水安全;管理民主、良性运行”。促进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进一步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四、发展规划措施

1、由于我县降雨的年际年内变幅很大,在地形上又缺乏修建大型水库的条件,地表径流很易流失,干旱问题突出。农田水利建设将在充分利用雨洪资源的基础上,以大力引调境外水资源,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的利用率;在继续搞好大型灌区配套及节水技术改造的基础上,以保障渠系畅通,减少输配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以渠道防渗为重点的水稻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降低灌溉定额。

2、在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上,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建设塘坝、雨水积蓄利用工程,大力拦蓄地表径流。采取“小塘改大塘、浅塘改深塘、死塘改活塘”的办法,增强抗旱能力。对有效灌溉面积较大的塘坝完善工程配套,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沿湖沿河圩区加快实施泵站更新改造、圩堤达标及引水工程疏浚整治,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灌溉、引水等综合效益。

3、以建设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为目标,逐步改善水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功能,優化水资源调度;将过去的防汛调度向综合调度转变,将汛期调度向全年调度转变,将水量调度向水量水质联合调度转变。在新建、扩建塘坝的同时,开展塘坝水资源谰控、雨养农业技术及合理施肥灌排技术方面的示范,减少面源污染,建立良性循环的塘坝生态系统。加强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增强河道引、蓄、排、防、保的能力,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同时,又做到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多方受益,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多重效益。

4、深化农田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实行水利工程按公益性、准公益性进行分类管理;划分事权,明确管理职责,完善水利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采取“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稳定、精干、高效的基层水利队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加强机构能力建设,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全面提高水利管理质量、水平、效率和效益。

五、综述

结合我县农田水利工程实际,依据“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治涝与灌溉统筹考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时期新农村水利发展新思路,统筹考虑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等多方面因素,结合现有的相关专业规划和水利设施现状,因地制宜地采取蓄、排、截等综合治理措施,规划出合理、可行、经济的治理保障措施,进行农田水利与水环境的综合整治,着力构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防洪除涝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人水和谐相处的水保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规范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推动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农田水利管理体系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对策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河南为农田水利设施“上保险”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