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崭新起点,重温经典力量
2018-10-19胡可菲
胡可菲
摘 要:《共产党宣言》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世界各国无产者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如今立足于新时代的新起点,更需要青年一代回顾经典,在实践中体会和领悟其中的精神和思想,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历史使命
黑暗的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工厂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阶级抵牾日益激化,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愈演愈烈。面对无产阶级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要求,1848年《共产党宣言》横空出世,振聋发聩。《共产党宣言》所代表的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从来都是世界各国无产者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即便在今天,这部经典之作对于现实社会,特别是对立足于新时代新起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着巨大的价值,给我们以科学的理论引领和时代启示。
一、天地变,乌云终会散——对《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的认识
历史的车轮缓缓驶入不平凡的十九世纪,百年间,资本主义世界风起云涌,欧洲各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这股强大而富有活力的政治力量,顺利地登上了历史舞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阵营,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浪潮之中,资产阶级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工人在呐喊,时代在呼唤,他们迫切地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引道路,那是一条漆黑昏暗,但尽头却隐隐绽放光芒的道路。
一切都在等待一道曙光,终于,一道光亮划破苍穹,希望冲破牢笼,前路被照亮,热忱被点燃——《共产党宣言》诞生了!自此,十九世纪的格调焕然一新,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之势已容不得阻拦,正如宣言中所言 “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它冲破了时代的局限,地域的约束,不仅驱之不散,其精神和思想内核反而历久弥新。
二、风雷动,横空出巨擘——对《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的理解
《宣言》在历史的大势之下,在时代的呼唤声中,在无数工人阶级的殷切期盼里,应运而生,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大地上点燃了斗争的熊熊烈火,风起云涌,天地色变,“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奋力呼喊向全世界无产者发出要约,感召一代又一代的无产阶级向着理想进发。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 通过科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理性地对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宣言》中首次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论断。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宣言》毫不避讳地直抒共产党人心中所想,不加掩盖地表达共产党人奋起反抗的决心和勇气。以翻云覆雨之势彰显斗争的气概,给资本主义以心理上的冲击。
三、他山石,必将为我用——对《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及其当代价值的分析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永葆活力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是《宣言》根本原则的忠诚坚持者和创新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发展变化的历史新形式相结合,走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黑暗的旧中国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重新以独立身份屹立于世界东方;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遭遇挫折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大胆且富有先见性地提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带领中国人民挺直腰杆富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理论起点,在“全盘西化”和“自由化”势力有所抬头的复杂国内国际环境下,打破了迷茫和幻想,带领中国人民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宣言》所揭示的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怎样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问题;而今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感染力,要求全党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当前时代条件下的具体要求,交出令人民满意的中国方案,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四、结论——迈步从头越,吾辈当自强
《宣言》及其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似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驱散黑暗黎明,在冰冷的利己主义时代注入温暖的光,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愈发突显的关头,共产主义似灯塔引领人类历史在迷雾中前行,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给出具体的科学指导。
如今,我们立足于新时代的新起点上,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作为新时代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要求我们回顾经典,在实践中体会和领悟《宣言》的精神和思想,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棒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以赤诚的热情为根基,为实现百年中国梦想献出自己的力量,不负过往,不负理想,不负青春生命。
参考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编译: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