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理念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浅析

2018-10-19曾连山

水能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项目设计生态理念

曾连山

【摘要】生态理念是国家重点强调的发展理念,是促进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而且,中小河流处理工程是水资源中主要的治理工作,在投放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前提下得到了较好的治理成效,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处理了防洪安全事件,有利于河流工程的自然复原和改善,本文根据实践经验与体会,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理念;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设计

引言:

生态设计也叫做绿色设计与环境设计,主要指把环境因素引入工程设计当中,以更好确定设计的决策方略。在生态设计中强调尊重生态发展过程,提倡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用与场地的自我调控,推崇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把长远发展观念融入设计的全过程。

1、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1.1因地制宜、重视生态原则

注重生态是指在进行中小河流治理的时候,极力促使生态理念获得广泛的运用。而创新性原料、工艺措施和技术措施等的适应,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河流生态得到优化,能够创建出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河流生态自然。

在进行中小河流集中性治理工程时,一定要把本地河流的具体情况作为工作依据。在现代化治理思想与传统地区文化巧妙结合的条件下,河流治理是当地植物资源获得有效适应,尽量在治理环节选择就地取材,以更好创建出原生态河道。除以上内容外,在对防洪安全性有明确保障的基础上,要把生态理念放在第一位。

1.2集中化治理,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

集中化治理,是立于整体方面,对全河段抗洪排涝、浇灌供水与自然环境等功能进行认真研究,便于及早实现保持河流自然形态这个目标。河流的出现是通过较长周期后才形成了具备一定特殊性的河流布向与河床组成结构。因此,在进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时,要把本地河流的基本走势为核心目的,该宽的位置就要保证一定的宽度,该转弯的位置就要有一定的弯度。假设在项目治理过程,并未把河床的基本构成视为依据,在治理任务完成以后,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当河岸生态性能稍微退化时,将会水生物种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会令整个河流的生态结构出现破坏。

2、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

2.1保持河流自然形态,修建生态河道

自然界河流的出现与演变均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水流和河床的共同影响下,河流走势、河床外形是在长时间的发展演变中出现的。在进行中小河流治理时,应遵循自然规律,重视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保障与修复河流形态的多元化,顺应河岸侧的基本方向,宜宽就宽、宜弯就弯、宜滩就滩,防止人为不适当不完善调整河势。天然弯曲的河岸形态可以减少水流速度,降低洪水的冲击力,变弯为直会导致河岸线生态性能削减,令水生生物群体的生活环境遭到影响,而且,因为调整了洪水流向,加大了河床比降,导致水流速度与水动能加大,加快河岸的冲击与河沟的下切,导致在洪水状况下灾害更为严重。所以,除了极端状况外,要尽可能防止人为对河道实施裁弯取直、缩小河道,应尽可能保持河道的自然状态,比如;天然弯曲的形态,宽窄交叉的河道表面,急流缓流交叉产生的水流形态等都必须慎之又慎地对待。如独特情况下需采取裁弯取直方法,就要处理好水面坡面改变化的情况,防止大洪水环境下水面坡降太大而影响坡岸的稳定性。另外,要做好中小河流中的“两清”任务,全面清除河道上的违章工程,科学清除河道上妨碍行洪的障碍物,修复原自然河道的形态与行洪功能。

天然形态的河道通常具有宽广平缓的河岸带,此河岸线是连接陆地与水生生态结构的纽带,在河流生态恢复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是湿地物种与鱼类生存及栖息的关键场所,有助于发挥河流本身的净化作用与恢复作用。出了岸坡之外,天然形态的河流因为持续的冲淤平衡以及受弯道位置横向环流的影响,河底通常会高低起伏,深泓与浅滩交替,同个断面上也是急流和缓流交替,为水生生物与鱼类带来了多样化的生存环境。由此,在中小河流治理过程,在具有放坡的环境下,要尽可能选择天然缓坡,建设偏宽的河岸带,以促进河道的自然恢复。另外,要尽可能保持河流原始的自然断面形态与宽度,防止把河道“渠化”的情况,行洪断面要选线采取复式断面,在地形环境限制条件下,尽可能选择梯形断面,防止矩形断面。在符合行洪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对河底实施疏浚与清淤,防止大规模的土方开挖与河底平整,尽可能保持河流高低起伏、深泓与浅泓交替、急流与环流交叉的自然状态

2.2生态护坡原料的应用

在进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设计时,要对河岸的边坡土质、水流流速、护坡的宽窄和人为等要素进行分析,生态护坡还必须具有固土护坡、透水性以及透气性好等特征。其中,较为常用的生态护坡原料主要有3D植物网、生态袋、驳石以及木桩加柳枝捆等,这些材料可以发挥出较好安全防护功能,但在生态理念的使用下,生态护坡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内容。表1 列举了相应生态护坡的防冲流速,以供参考。

另外,针对人口居住较为密集的地方,还应当营造河岸风景的观赏性,栽种多种植物,为周边的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态空间。

2.3注重保持河道生态环境,创建有生命的河流

河道生态环境通常包含河床、河岸以及滨岸在内的河道物体构成。生态环境属于河流生态结构的关键构成部分,为水中生物的健康生活、成长、进食、繁衍等活动创造了必要的空间与庇护场所,属于河流物种赖以生存的场合。河道生境的毁坏,会导致水生态结构出现退化,令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鱼类的产卵环境出现变化,鸟类、两栖生物种类数量的缩减以及部分物种的灭绝。在进行中小河流治理时,一定要注重保持河道生境,尽最大的能力创建一个蛙叫、鸟鸣、鱼虾游动、水鸟飞翔的景观,创建出有生命的河流。

在坡岸、滨河带,按照坡面土质含水量的变化状况,逐次种植水生植被、湿地植被以及中生植被,植被的选取要坚持多样化、高低交替、乔灌草融合、共生适宜的宗旨;在水里,由水岸浅水位置至深水位置,阶梯种植挺水植被、浮叶植被以及沉水植被,这类水生植被将给鱼卵的浮华、小鱼的生长和鱼类逃逸捕食创造良好的空间。河道内清理受污染的泥浆,增加河床间隙率,给微生物、水生植物生长提供条件。疏浚和清淤需保护河道原生态形态,在符合防洪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河道自然滩,若条件允许,河床上能修建河心滩、生态带以及采用打木桩、抛石等方式修建急流、浅滩以及深潭,在少数河滩上施工凹地,创造出接近生态的流路以及具有不同速度的水流,创造出水体流动的多元化,迎合不同鱼类的要求。护坡尽可能选择堆石、干砌石、多孔砼部件以及天然材质加工成的柔性结构,给水生生物创造良好生息繁衍的环境。另外,在正常水位之下人工施放鱼巢,为鱼类创造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2.4合理使用当地绿色植被,创建原生态河流

河道植被除生态绿化与景观作用之外,通常还需要具备耐湿、耐贫瘠、根部发达、固土以及防冲刷等基本特征。由于当地植被是本地特殊气候及地理条件下的产物,它的适应性强,在本地的布局上,容易获得,尤其是部分河道两侧的本地植物,在长时间自然环境下可以存活,表示最能适应本地河道的生存空间。在进行中小河流治理时,因为河道无法像城市园林以及绿地一样进行维护管理,所以,除非有独特的風景要求,否则要尽可能选用土生土长的当地物种,合理使用当地植被资源,创建原生态河道。在项目治理中有意识的采用当地植被,既易成活、便于维护,而且还能够减少成本、节省项目投资。

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要达到预期的治理成效,必须在整个设计环节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有针对的治理措施,并采用有效的治理计划,进而为今后河道生态修复带来理论依据。另外,还需要针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处理,例如增添较为丰富的坡面绿化范围、增设必要的亲水产品、栽种绿色植被、保证河流自然状态,同时还要采用灵活的方法,进一步加快生态水利工程的创建。

参考文献:

[1]杨志安. 浅谈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A]. 云南省水利学会.云南省水利学会2014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云南省水利学会:,2014:4.

[2]周利,顾顶峰,杨春燕.中小河流治理中生态建设理念应用的探索[J].江苏水利,2014(10):33-34.

[3]王明龙,赵建民,侯英龙.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3(12):1-3+12.

[4]赵文龙.生态水利理念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2013(01):50-52.

猜你喜欢

项目设计生态理念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温泉旅游服务区项目规划设计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研究
校企协同的材控专业项目设计与实践课程建设与实践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