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新媒体技术助力中国博物馆宣传教育

2018-10-19王子安

视界观·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技术新媒体教育

王子安

摘要:在公众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当下,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倡文化自信的引领下,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公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已经成为博物馆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在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移动导览APP、微博平台和微信公众号、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交互、网络直播平台等具有即时性、广泛性、与参与性的新媒体技术,实现观众与博物馆的无缝联结,充分释放了博物馆学习的体验性。博物馆应当通过设立专职的新媒体宣传教育等相关管理部门,拓展新媒体宣传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提升新媒体宣传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加高效地开展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由技术带动宣教,由宣教引领社会对于博物馆学习的热情与渴望。

关键词:新媒体;新技术;教育

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对博物馆宣传教育影响深远

1.社交新媒体与移动应用改变博物馆的互动方式

移动应用是利用人们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移动应用平台所搭载的APP,通过多触点手势、定位数据、体位检测,来访问Internet网络,应用及各类搜索引擎,使用户能够获取更多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体验。在博物馆参观体验中,人们可以使用博物馆提供的带有订制APP的移动设备(例如租赁移动导览器等),或观众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上的通用APP,对博物馆的藏品和展品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内涵的深化沟通。

随着国内技术的进步,移动导览APP的普及化也越来越高,但是观众的口味习惯在悄然改变,经调查发现,超过80%以上的观众带手机去博物馆后,即使馆方提供免费无线网络,也不愿意去下载APP。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一步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而观众不愿意將自己的时间耗费在他觉得没有必要的步骤之上,所以微信小程序移动导览的推出就显得尤为必要,目的只有一个免下载免安装,节省观众的参观时间。因此,博物馆通过推广宣传,将丰富的展品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根据观众的需求开发移动设备的服务和产品,来更好地服务观众。

博物馆利用社交媒体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一般性的日常交流,即共享更新、照片和视频,还有评论等。就博物馆而言,可能要突出正在进行的活动,回答提问或者与观众分享一些幕后的故事。例如故宫博物院等推出的官方抖音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推出的在线直播兵马俑考古挖掘等,借助新时代下热度居高不下的多元化网络平台,提升公众对博物馆的热爱,并带动社会教育,让公众都成为学生,接受博物馆带来的不一样的教育。

2.AR技术促进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

增强现实技术是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空范围内难以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3.开放内容是博物馆藏品及资料被充分利用和使用的途径

为了惠及更多观众得到教育,要求博物馆对其藏品、展品、历史照片和其他资源提供开放访问的呼声渐长。位于上海的陈云纪念馆也从中摸索服务社会,开放资源的可能。在目前已经建设完成的陈云纪念馆之数字纪念馆中,将以下内容免费,多角度地呈现给了观众。

(1)360度全景漫游

为了给观众在线上就可参观陈云纪念馆的途径,并更好地增加参观的体验感,制作了360度全景漫游,通过高清摄像机在纪念馆观众各个不同参观点的拍摄,将纪念馆以第一视角的角度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真正做到看哪儿,点哪儿,身临其境。

(2)文物3D扫描展示

陈云纪念馆在文物馆4万多件文物中,精心挑选了其中的20件文物,进行了数字3D扫描,并将3D扫描视图配上对应的文字,放在了网上,供观众参观。紧密的精度,使得观众在网上获得了比现场更多的视角和清晰度去观察藏品,从而感受陈云同志廉洁奉公的一生。

4.观众借助网络平台与博物馆进行互动

2018年5月1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共七大国家一级博物馆集体入驻抖音,与抖音合作推出了“博物馆抖音创意视频大赛”,旨在与抖音一起,通过短视频这一新方法,让七大博物馆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博物馆文化获得更加广泛的新受众。

这次七大博物馆与抖音合作的开端,是七大博物馆的七件“镇馆之宝”以创意短视频的形式同一时间在抖音平台展出。这次抖音实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鼎、南京博物院的明代青花寿山福海纹香炉、湖南博物馆的西汉帛画、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兽首玛瑙杯、浙江省博物馆的朱金木雕宁波花轿、山西博物院的西周鸟尊以及广东省博物馆的西周青铜盍七件国宝跨越时空同台亮相,这是历史上首次。

通过当红网络平台,抖音小视频等APP,让观众在详尽了解展品信息的同时能够观赏展品,而不像常见的博物馆多媒体互动设施,需要观众离开展品、低头浏览信息。在提升公众关注度的同时,增加了大家对博物馆藏品的热爱,深入思考和研究,让文化艺术深入观众心中。

二、博物馆展览设计中的新媒体技术应用

1.选择以凸显藏品为主要目的的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是为展览设计中的展品服务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管采用哪一种新媒体形式,都应该以突出展品作为根本出发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展览的主题以及展览内容传播的需要。所以在项目策划设计以前需要形成全局的、贴合实际的展览设计理念,对展览的主题和所要表现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对观众的心理需求状况、展馆内外的环境氛围条件等元素也要成竹在胸。

2.选择以服务观众为中心的新媒体技术。虽然突出藏品是展览展示设计的主要目的,但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传递信息给观众,是将藏品所具有的各种文化特性和教育意义被观众最大限度地接受。因此,设计师需要适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观众立场,为观众提供服务。

3.注重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形式。展览设计应有创造性,应用效果优秀的新媒体技术,必然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手法上、技术手段上都能勇于创新,保证观众对展览设计方案能够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在新媒体选择时,对于含有较多创新成分和具有丰富细节表现力的新媒体技术应优先考虑。

三、新媒体技术带动宣教工作

博物馆需要重视新媒体技术,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对博物馆的定义中,提出了征集、保护、研究、展出、传播和教育等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实现这些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四、结论

在新兴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博物馆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利用远程视频,vR教育等模式,让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也有机会去了解历史,了解展品,了解红色文化。让他们从博物馆展陈中,获得人生的启迪。由新媒体技术带动宣教,由宣教引领社会对博物馆学习的热情与渴望。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博物馆奇妙夜》将成为现实,而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以学生的姿态,去接受博物馆大干世界的洗礼,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新技术新媒体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