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018-10-19梁爽王玲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7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培养英语教学

梁爽 王玲

摘 要: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学好英语的一种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系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形成较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设计、学习策略提供等三个教学步骤着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信息素养;培养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信息素养的意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外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的听、说、讀写能力一样,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他们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完成意义建构,提高语言学习能力,扩展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然而,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已严重妨碍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强大优势的充分发挥,阻碍了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英语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使学生具有在英语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信心,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能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效率,并乐于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认识到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具有自身的价值;具有准确地选择有关英语学习信息源的能力;养成收集、利用信息的习惯。信息意识是学生自觉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在动力[3]。

其次,要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形成较强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人们运用信息工具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各种能力的总称,是信息素养的核心。

最后,应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信息道德观,自觉遵循信息道德准则及法律规范,抵制各种违法信息行为。

三、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 制订信息素养培养的具体规划,在教学中逐步落实

为了支持学习者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检索工具、信息资源位置及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的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在整体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

首先,要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制订信息素养培养的具体规划。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既能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又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教学目标。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电脑、网络及简单应用软件的使用规律和特点;理解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并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逐步具备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和表达的简单技能;提高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信息判断的准确性;意识到信息技术是学习的工具、交流的平台、资料的空间。

第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将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融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的各项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收集与教材相关的信息,分析学生的需求点、兴趣点及各个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和情境;另一方面,设计合适的教学步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支持学生自主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化学习探索。教师要编写必要的项目、活动指导材料,制定必要的小组活动规则。

以Unit3: A Good Heart to Lean on[4]60-62为例,本单元的语言教学目标是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以及掌握本单元词汇的用法。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教师可将“如何利用幻灯片表达思想”作为本单元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并设计一个以“父爱”为主题的幻灯片制作比赛。鼓励学生使用与教材配套的光盘,到网上收集一些有关父爱的视听资料、有关父亲节背景资料和图片、相关的阅读材料、歌曲、网址等,并将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在这个活动之前,教师要列出需要搜寻的内容、可能要用到的软件和网站等。这对学生既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过程。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要求》提出课程设计要同时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鼓励讲授适宜于课堂教学的课程,与基于网络和计算机教学的课程相结合。新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

通过情景—探究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如社会、文化、自然情境,供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识活动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技能,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Unit4: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通过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式,培养学生信息的生成和表达能力。即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和讨论,了解可供学习的主题,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研究、调查研究等,设计支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在研究中学会生成新的信息、表达信息,并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5]。

3. 帮助学生形成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

良好的学习策略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信息化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学习者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通过信息的收集利用,以探究、发现知识,创造、展示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策略,如怎样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合作、讨论以及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等[6]。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M].Washington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0:252.

[2] 周 宏.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15.

[3] 王成如.基于因特网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56.

[5] 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84.

[6] 张瑞玲.网络信息时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J].现代情报,2001,(4):9-10.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培养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