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018-10-19严富发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7期
关键词:化工课程体系校企

严富发

一、实施背景

近些年由于我专业实训设备缺乏、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理念落伍等因素,导致我校化学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只注重专业能力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中职生的生源普遍基础较差,使得在传统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通过两年的职校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周边企业以能力为主的人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改革。

我们借助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大好时机,吸收“双元制”和“理实一体化”教育理念,认真总结课程体系开发的经验和不足,从课程结构、项目内涵、设备师资、教学建议等方面,大胆探索,突出特色,将课程体系升级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的项目化新型课程体系”,对应新型课程体系的配套教材也由化学工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还有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也正在开发建设中。

二、主要目标

1.以海西周边地区化工企业对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目标,按照“定位企业专业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定义任务对应能力”的程序作出课程框架,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基本单元,据此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在“工作过程体系”下,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2.配套开发对应项目课程的教学资源。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以配有“工艺流程”和“项目评价表”为特征的系列专业教材。以此引领以“项目教学法”为代表的先进教学方法的推行、以“多元评价”为特征的新型考核方式的推行,指导教学和实训环境建设以及顶岗实习的开展。

三、工作过程

1.选编“典型工作项目”

我们组织化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走访了周边多家化工生产企业及兄弟院校,依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评价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将搜集的企业岗位职责、岗位标准,企业生产任务、企业人才需求等资料,和化学工艺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一道,进行拆分、简化、组合等教学化处理,附以对应的生产岗位所需要的工艺流程图、故障处理、安全知识、职业素养等资料,形成一系列适合我校及周边企业适用的教学内容单元,即“典型工作项目”。

2.构建“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新型项目化课程体系”。

化工专业课程开发组,在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员的具体指导下,结合企业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实际情况,依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构建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

课程追求以下特点:内容项目化,以利于学习过程的阶段化,也利于在学校、企业培训之间交替进行教学或实训;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求工作过程化,要配有工艺流程图;基础性理论知识,力求学科适用性广;工艺性理论知识,则要专业化、系统化且表述简明扼要;考试考核实施过程化、多元化。

3.配套开发系列教材和教学资源。

(1)我们又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的新型项目化课程体系”编写7本校本教材,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发行,7本教材分别是《化工管路及常用设备》、《无机物工艺》、《化工单元操作》、《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指导》、《氨碱法生产纯碱工艺》、《化工安全(HESQ與清洁生产)》、《基础化学》。

(2)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将《化工管路及常用设备》、《无机物工艺》、《化工单元操作》、《基础化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安全(HESQ与清洁生产)》6门课程的电子教案、课件、试题、教学视频、实训室三维场景图等构建教学资源库,供教师备课、上课使用,学生也可进行网络课程学习。

四、条件保障

1.一套稳定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管理体制

从企业调研到人才需求分析,从典型工作项目编制到课程内容选定,从教学计划到教学实践,每一步均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我校成立了由行业企业领导、专家、技术人员、往届毕业生以及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管理体制,这是课程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保证。

2.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

学校副校长为专业牵头,教务科科长为专业进行督导协助,专业教研室主任为专业具体责任人,共同带领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具体工作开展,教学课程“项目组”承担各个子项目建设任务。由此形成的项目管理的工作机制,是我们的课程体系开发工作的制胜法宝。

3.一个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

学校先后投入一千多万建立了工业分析与检验实训基地、化工生产技术实训基地、化学工艺实训基地、化工设备维护实训基地和过程装备控制5个校内实训基地,27个专业实训室,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建了20个校外实训基地,为“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保障。同时,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仿真室、模型室、校外实训基地,我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教学实训环境。

4.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的课程开发工程取得如此成果是不可思议的。相辅相成的是,我校在新型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技能比武、技能大赛、企业实践等活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脱胎换骨式转变,教师们的实训技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五、主要成效与主要成果

1.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通过课程体系的开发,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合作企业密切配合,形成了专家委员会指导,学校领导牵头,专业教研室具体实施,集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资源库建设、教学实施、多元评价为一体的完整的教学系统。

2.建立了一种适用的课程体系

在当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之下,我们的课程、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计划相互处在一种动态适应状态,每当出现与教学实际相悖的情况是,都会得到及时调整,还可据此及时协调教学进程与企业生产周期、学校教学与企业实习之间的时间或空间关系。经过这样的几上几下的修正协调过程,就能形成更加切合实际的、符合本校教育教学环境条件的课程、课程设置及其实施计划。

3.新型课程体系的成果及成效逐渐显现

参加全省技能大赛共获得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6名;获得省级优秀教师1名;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海西州十佳教师称号;《无机物工艺》、《化工单元操作》、《基础化学》3门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的“以行动导向构建一体化课程”已完成校级课题申报;学校校企合作不断深入,招生生源质量和招生人数逐年提高,就业率95%以上和学生“双证率”90%以上。

六、体会与思考

1.一所中职学校的力量很有限,必须集全校之力、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参与,进行项目攻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一所学校很小,教学改革也要有顶层设计、通盘规划,也要项目管理、协同作战,各自为战的小打小闹难见大成效。

2.要重视和采纳来自教学实际和生产实际中的经验。基层学校有一边实践、一边开发的教学改革便利条件,这样开发出的课程体系更接地气,更适应企业需求和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要能走出去、请进来,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的胜数会更大。

3.新型课程体系和项目教学法,不可否认会有其局限性。我们在本课程体系中倡导采用的项目教学法,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针对的是区域化工行业发展状况,适合基础能力建设比较完善的工科专业教学,当然,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专业和教学条件.

4.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中,校企合作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光凭学校独立完成是完全不可能的,企业的参与是方方面面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脱离了校企合作的基础,没有了企业的参与,那是空的体系,不切实际的体系。

猜你喜欢

化工课程体系校企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