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8-10-19邓涛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7期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农村经济经济管理

摘要:在“三农”政策的背景下,政府加强了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并且鼓励相关人员采用更加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基于这一条件,本文将阐述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应用信息化手段的主要措施。结合本文的分析,其目的就是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优化农村经济管理的手段,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农村经济;经济管理

前言:

农业作为我国发展的基础性行业,直接影响着运输、工商、加工等行业的稳定性,说明农村经济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采用信息化手段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够进一步优化农民的生活,为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便捷性,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基础。因此,相关人员需要积极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在农村经济管理之中,增强经济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与监督力度。

一、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的问题

(一)信息网络应用范围小

对于农村经济的管理来说,其主要方式包括农村集体经营、农村合作社等,但是由于技术服务人员的差异问题,所以其采用的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进而要求信息化管理不断发生变化。就当前的农民经济管理来说,其工作的水平相对较低,虽然已经将信息化引入其中,但是基本上流于表面,加之网络技术手段尚未成熟,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在根本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除此之外,一些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即使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在工作中,但是并没有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得管理人员的能力,不符合信息化技术的要求,限制其功能的发展。综合以上的因素,信息化网络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不利于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推广、应用。

(二)信息化建设的成本高

在本文分析的过程中,其主要以经济管理方式的角度入手,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探究,最终得出的结论为:农村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有着本质的差异。例如:在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其采用信息化手段的过程中,通常将成本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结合相关的调查可知,农村的很多家庭中认为电脑成本较高,超过了其可预支的范围,同时农户还需要参与到构建网络服务体系中,所以就会增加其总体的支出成本[1]。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很多农民不愿意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网络信息化手段,限制了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农户家庭条件一般,而高成本的信息化手段就会打击农户的积极性,最终还会形成恶性循环,阻碍农业经济的稳定、快速的发展。

二、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其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必然需要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其中。总的来说,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可以增强管理模式的合理化、规范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不断优化农村经济的管理方式,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同时,如果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在农村经济的管理中,可以进一步增强经济管理的透明程度,便于管理人员掌握当地经济的实际,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科学性的发展规划[2]。

由此能够发现,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需要管理人员加大重视力度。另外,农村经济的相关利益者,由于在传统的管理工作中需涉及很多农作的内容,所以就会增加实际操作过程的难度、复杂性,成为影响工作质量、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甚至会产生很多的误差问题。针对这样的现象,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农村经济,就能够将其自身的价值、优势发挥出来,简化农村经济管理的程序,并可以减少工作的误差问题,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简言之,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能够推动农村经济更加稳定的发展。

三、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了能够将信息化手段,全面应用在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就应该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对此,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现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目的:

(1)对农村进行互联网覆盖,即进一步加大农村宽带的建设力度。究其原因,在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中,需要宽带网络运营商提供重要的支撑,从而实现信息化手段在具体工作中应用的目的。因此,当地的市级政府、县级政府等,就需要为该项工作提供资金支撑,以此来为宽带运营商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提供物质保障,并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提供前提条件。

(2)加大对新一代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推广。对于我国的农村来说,基本上还存在着人烟稀少的地方,因此在实现应用信息化管理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就应该深入分析其具体的特点,以便于能够降低建设成本,并增强宽带网络的稳定性。在必要的条件下,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大运用无线网络的力度,在减少建设成本的過程中,还可以为农户提供更加稳定的网络信号。除此之外,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手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3]。

(3)政府部门应该增加财政补贴的额度。实际上,农户在安装宽带的过程中,基本上需要花费较高的费用,所以就会打击农户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就应该为农户提供补贴,解决农户的费用问题,保证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更加规划化、信息化。

(二)积极发展新型技术降低成本

在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中,为了能够加大管理力度,同时可以将信息化手段更加合理的应用其中,相关人员就应该加大对信息化手段的重视、认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将其应用在农村经济管理之中。同时,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还需要加深对农村经济的分析,不断设计、研发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而优化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管理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并且与企业经济管理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管理人员就应该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方式,对相关的业务进行处理,保证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

也就是说,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其需要积极发展新型技术,不断将其合理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为减少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程度,提供基本的技术保障,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主动采用信息化方式对经济进行更加系统的管理。具体来说,基于相关人员的努力,农户可以在不安装、不适用电脑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即加大对智能手机的利用。实际上,在农村地区智能手机的使用范围也相对较广,其为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也能够有效减少农户的成本支出,打破以往应用信息化手段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信息化手段管理农村经济的目的。

(三)建立农村经济管理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就是选择一个农村,积极推广信息化手段,并将其应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先进技术方式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示范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的管理方式,同时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进而激发其他地区农村的积极性。具体来说,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因素的限制,当地的农户对信息网络并没有充分的认识、理解,甚至不会相信信息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很难意识到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

针对上述的现象,当地的政府就选择一个农村地区,建立信息化手段经济管理示范基地,以此来开展相关的试点工作。在这一基础上,相关的部门、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当地的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然后积极建设信息化手段的基础工程,包括宽带、无线网、电脑(智能手机)等。完成这些基本的工作内容以后,工作人员则应该对当地的农户,进行系统的培训、教学,使其具备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经济的能力,借此机会积极宣传信息化手段,加深农户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理解,使其能够切实认识到先进方式的重要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并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更具现代化特征。

(四)构建储存农业信息的数据库

实际上,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动,是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所以其工作的难度加大,常常会出现忽略很多细节的问题,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针对这样的现象,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其中,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上述的问题,保证工作的有效性。为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价值,技术人员应该构建储存农业信息的数据库,保证经济管理的工作,更加全面、高效的开展,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积极作用[4]。而建立数据库,工作人员也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全面搜集农村经济的信息,并将其进行分类、综合、整理、压缩;

(2)设置数据库信息查询的身份验证,保证相关数据的安全性;

(3)充分利用数据库中的信息,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五)培养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人才

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来说,其基本上需要专业的人才开展工作,从而发挥先进技术的价值,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规范性、先进性。但是,在农村地区中,无论是农户还是管理人员,其技术水平都不能满足信息化手段的需求,限制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所以,为了可以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就应该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使其具备应用先进技术方式的能力,相关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当地的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与干预的作用,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不断增强其管理能力,并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该鼓励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到经济水平较高的地方学习、进修,从而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最后,基于上述的方式,經济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同时能够更加将理论知识,更加合理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采用恰当的管理手段。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定期对农户进行教育,加深其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强化其经济管理的意识,从而引导农户的思想,更加与时俱进,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构建一个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及时帮助农户解决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引导其正确的使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中,其受管理方式的影响,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得到解决,但是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应用信息化手段。在这一基础上,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了技术应用的成本,成立了经济管理的示范基地,并构建了信息数据库,全面优化了农村经济管理的方式。所以,综合本文的分析发现,信息化手段的管理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李霞.试论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活动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5):17+23.

[2]申麦荣.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8(04):168-169.

[3]林雪梅.试议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活动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7):120-121.

[4]董钊,马佳宏.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研究[J].农业经济,2017(04):80-81.

作者简介:

邓涛,男,职称:助研,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信息化手段农村经济经济管理
简析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果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谈语文课堂信息化手段的优化运用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信息化手段在“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一次信息化教学单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