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的思考

2018-10-19杨晓玲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5期
关键词:土地农民农业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分散的家庭小规模经营逐渐暴露出劳动生产率低、商品量和商品率低等缺陷和劣势。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好规模经营的度,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的课题。作者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五项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决策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适度规模

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深入农村实际,了解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农产品价格变动较小,天花板基本固定,近几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地板逐年升高,农业比较利益空间进一步挤小,农业生产实际上是高产高投入,增产不增收,农民种田积极性普遍较低。很多地区存在土地荒芜现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抓住机遇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

一是抓住大量农村劳动力主动脱离土地的机遇。随着城镇化推进,必然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彻底告别农村,随之而来将会有大规模的土地被释放,这就为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提供了充分条件。二是抓住政策鼓励土地适度集中的机遇。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其中有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在随后的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有关于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的内容。三是抓住农业机械工业体系日趋完善的机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加强,一批高科技含量的农机产品研发制造成功。如小麦收获机械化、水稻机械作业、农药循环喷雾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等。农业机械化可以替代和释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释放更多农用地。

抓住以上机遇,通过区县、乡镇、村社三级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国家层面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县乡两级作为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的基层,要大力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并促进其转移就业。鼓励农户通过共同使用农业机械、开展联合营销等方式发展联户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规模经营。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生产资料规模供给、农业技术统一服务、农产品统一销售等形式的规模经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涉农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鼓励整合涉农资金建设连片高标准农田,并优先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流转。鼓励工商资本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支持农业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宣传,大胆实践,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公益性农民培训制度。加强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仲裁体制,提升土地仲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及时调处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过程中的纠纷。

二、指导农业业主控制好土地经营规模

土地经营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同发展实际相适应,要与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相适应,坚持适“度”原则。依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本区域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宜标准,防止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的倾向。农业规模经营需要集中土地,但集中土地不是目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协同效应,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目前,我国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有1.5亿人左右。如果按照北方地区户均规模120亩、南方两季地区户均规模60亩的标准,仅需要农业劳动力4300万人。这就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有超过1亿的劳动力需要从农业转移出去。如果短期内土地快速集中,将会产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不能一味追求大规模、高速度的土地集中,而应着重保护农民利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能大规模挤出农民,而应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现阶段,我区较为合理的土地经营规模是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的10到15倍,务农收入大致相当于在当地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根据实验经验,一个农民种50-70亩地,劳动生产率就能达到第二、三产业的平均水平。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适度”的标准在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适度”的标准在同一地区、不同时间也是发展变化的。

据此,调研组提出现阶段江津的适度农业经芝规模是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控制在500亩左右,家庭农场要根据产业不同,控制在50到150亩之间比较适宜。规模过大,管理跟不上,单位面积收益会降低,规模过小,发挥不出规模效益。

三、建立农用地有偿退出机制打消农民顾虑

要想让农民安心把土地流转出去,还得需要国家在集体土地政策和城镇化上做文章。今年加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让农民怀揣土地确权的“小本本”安心外出打工,踏实流转土地;同时,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重点解决“人的城镇化”,让外出务工者在城市稳定就业、稳定居住,老人孩子可以陪伴左右,不再发生骨肉分离,避免人在城市,心在农村。

把宅基地置换成地票进行交易这个制度设计,使进城民农民有了安家费。保护了耕地,打通了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渠道,开创了反哺三农的新方法,推动了农业人口融入城市。可不可以设计出农民有偿退出耕地的制度,对自愿放弃耕地的农民按面积领取一定的补偿费,或用于进城农民养老医疗补贴,使已经在城镇稳定居住和就业的农民自愿退出耕地。在脱下耕地这件衣服的同时,穿上另一件衣服。或使农民进城有一笔发展的本錢,打消农民放弃耕地的种种顾虑。这是全国大政策方针,需要顶层设计,非我们调研组能研究透彻。

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探索联户加工,借助互联网营销等方法,尽量使农产品在农民手中就变成具有高附加值利润的商品。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通过农业经营主体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尽最大可能地拉长农业产业链,把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等环节的利润尽可能地留给农民,让农民享受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来的收益。

综上所述,我以为,如果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试点的基础上取得成功经验并推广,那么广大农村将再次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拿着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的钱,高高兴兴到城镇落户。农民组成的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获得稳定的规模适度的土地经营权,将极大地调动他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农村土地将被改造成规范的梯田梯土以适应机械化耕种,沟、氹、渠、池、路有序分布,新型农民将彻底摆脱5000年以来的刀耕火种模式,驾驭着各种农用机械在希望的田野上耕种,浇灌,施肥,收获……农业生产力将实现建国以来的第三次飞跃。

作者简介:杨晓玲(1963—),女,汉族,重庆江津人,中共江津区委党校教授,政治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

猜你喜欢

土地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我爱这土地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