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班干部制度利弊分析

2018-10-19王彦春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7期
关键词:弊端改进优点

王彦春

摘要:班干部制度是我国教育者在中小学普遍实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它主要是通过班级民主选举或者班主任直接任命的方式在班级里面选出学生帮助老师管理班级事务。近年来,社会上针对中小学班干部制度发出不同的呼声,本文主要探究中小学班干部制度存在的优点与弊端,寻求促进班干部制度良性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班干部制度;优点;弊端;改进

前言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学班干部制度持積极的认可态度,但是近年来社会上不断发出否定的声音,例如动画大王郑渊洁曾经在网络上提出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学生中的“汉奸”,并且建议在我国的中小学中取消这种充满告密与压迫同学的班干部制度。我们需要全面详细的分析中小学实行的班干部制度,分清其中的优点与带来的弊端,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将其带来的弊端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使班干部制度积极服务于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中。

一、中小学班干部制度的优点

(一)发挥班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中小学的班级管理者无论是直接任命还是学生民主选举班干部,选出的班干部往往都是德智体等各个方面较为优秀的同学,通过选举这些班干部有利于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使班级同学向先进的班干部学习,促进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发展。

中小学的学生从其身心发展特征来看,这一时期的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竞争心理和效仿心理,每个学生都积极在集体中变现自己。通过班干部制度,教师与学生选举出来的班干部往往都是班里最为优秀的同学,有的同学班级荣誉高,综合素质较好被选举为班长,有的同学成绩好被选举为学习委员,有的同学身体素质好被选举为体育委员等等,这些同学可以在班级发挥其带头作用,起到一种示范性意义,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喜欢同班干部进行对比,寻找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进而不断反思与进步,实现自身的发展。班级中同学就在班干部的影响下实现了整个班级体的共同进步。

(二)培养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能力

中小学的班干部主要负责班级里面的各项工作,在选举班干部之后通常对班干部进行分工,指明每个班干部的责任,使他们可以在分工与合作中管理班级。

选举出来的班干部对于班级管理者而言,这些班干部责任重大,需要负责好各自的事务,使他们可以指挥学生一起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在打扫卫生这个任务中,班级的卫生委员需要负责此项事务,他需要首先根据班级人数划分出合理的小组,之后根据卫生任务具体安排到各个小组之中,在这项任务里面,班干部之间需要协调工作,整个班级的学生需要根据卫生委员的安排合作打扫卫生,班级的各个学生都在开展任务中得到了锻炼,班干部提高了分工与协调工作以及指挥能力,班级的其他学生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

(三)减轻班级管理者的工作负担

中小学的班级管理者工作较多,不仅需要开展教学,还需要做好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班干部制度则减轻了班级管理者的工作负担。

班级管理者可以把一些不太重要的任务交由班干部负责,例如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维持自习课堂的纪律等工作,班级管理者通过把这些事务交给班干部管理,可以利用节约出来的时间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班级管理者还可以通过班干部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各种情况,可能有些同学较为腼腆不善于同教师沟通,而他们却喜欢向同学倾吐自己的心声,班级管理者利用班干部提供的学生信息就可以及时了解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同他们交流,帮助那些学生走出困境。

二、中小学班干部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造成学生之间产生矛盾

中小学班级管理者如果缺乏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就任命其为班主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过于放任班干部的管理,缺乏班级事务的干预和指导,往往会造成班干部与班级学生之间的矛盾。

首先,一些班干部由于班主任的过于放权与监督,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膨胀心态,对待学生的语气过于傲娇,认为班级学生都要听从其指挥,并且滥用权力,久而久之班级的学生逐渐对这种趾高气昂的班干部产生抵触心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其次,假如班管部在班级管理中采取蛮横的态度和过于简单粗暴的方式造成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恰当,也可能伤害学生的敏感情绪,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不再听从班干部的指挥,产期以往也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学生与班干部之间的关系逐渐出现冷漠。

(二)造成师生之间出现隔阂

班干部制度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造成班级师生之间出现矛盾,学生逐渐对教师产生失望情绪,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

班干部需要经常到班主任那里接受任务,班主任需要经常找班干部了解班级情况,这种模式容易使班级的其他学生产生一种班主任偏爱班干部的错觉,感觉自己受到了冷漠,从而不配合班主任工作,甚至对班主任所教授的课程产生厌恶,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除此之外,许多教师无法做到公平对待学生的态度,由于班干部在班级中贡献较大对于他们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对犯有同样错误的普通同学严肃处理,以及在同学与班干部的矛盾中,采取明显偏袒班干部的处理方式,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对立,不利于班级的整体建设。

(三)管理制度的僵化

在中小学班级中管理通常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较为简单的班级日常工作管理,第二个层面是更高层次的情感和心理引导。中小学班干部仅仅能够做到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的管理却难以实现。

班主任选出的班干部主要负责班级中的秩序维持、作业分发与检查等事务,这些任务较为简单,班干部仅仅需要简单的处理就能完成,但是班干部无法针对学生的内心感受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进而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班干部在中小学这个阶段无法完成班级文化建设等任务,仅仅通过简单、机械式的管理容易造成班级管理制度的僵化。

三、完善中小学班干部制度的策略

(一)根据班级情况认真选择班干部

建立良好的班级体需要组建良好的班干部队伍,因此在任命中小学班干部时决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班干部。

在选举班干部之前班主任需要提前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决不能率性而为,否则不经思考就任命的学生无法得到班级同学的认可,无法正常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需要挑选出具有责任心强、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等优点的同学,之后结合学生的自我推荐情况与班级同学的呼声选择出合适的人选,只有谨慎选择,才能选出得到班级大多数学生认可的班干部,有利于今后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和指导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对于班级问题的处理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班主任需要经常同班干部之间交流,为其提供管理班级的技巧。

班主任首先需要做好班干部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班干部一职的重要性,需要热心帮助同学解决难题,公平公正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认识到班干部是为班级和同学服务而不是谋私利的工具,使他们在班级工作中通过正直的形象得到广大同学的支持,为正常的班级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三)建立班干部评价体系

没有监督的班干部制度是不完善的,只有在班级中建立关于班干部的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班级民主,并且不断改进班干部的各项工作,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班主任可以在选出班干部之后在班级设立评价体系,定期通过班级全体同学的评议对班干部进行赏罚。在评价体系下班级的同学可以批评班干部在处理班级事务中的错误行为,纠正他们的错误,化解班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的矛盾,并且在评价体系之下,班干部自身还树立起一种危机感,督促其虚心接受同学指出的矛盾,做到与班级同学友好相处。

参考文献:

[1]申玉宝.小学班干部制度的发展进程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2(14).

[2]勒丽华.班级管理的生态化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9).

[3]宋娜.小学班干部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弊端改进优点
跟踪导练(四)
《如此优点》
我的优点是什么(上)
我的优点是什么(下)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