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2018-10-19李卉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7期
关键词:实效性德育工作初中

摘要:当代教育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现代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容易对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带来影响。而初中是学生发展个性的阶段,此时学生的政治、思想、心理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逐渐显现出来。班主任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行为举止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念取向,进而影响学生的是非判断。本文将对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引言:

近几年,素质教育被广泛提倡,并受到广大家长的关注。在社会环境快速发展变化的背景下,对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出了新规定。班主任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能忽视。初中学生还处于心智的发展阶段,处事不够成熟稳重,容易被环境所影响。如果不给予其正确有效的德育教育,学生极有可能犯错。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理念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校也在不断地深化教育改革,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初中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学校水平的高低也不仅仅以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作为评判标准,同时综合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1]。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应由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共同作为评定标准。因此,初中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素质还不完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同时这个阶段又是学生树立三观的初级阶段。但是,要是在这个时候为学生塑造良好的素质和习惯,以后也会逐渐定型,发展成熟。因此,积极开展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班主任应该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做一个六有青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观念认识不足

受到长期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初中班主任忽视了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只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上。在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认为只要学生没犯错,其素质水平就没有问题。即使学生犯了错,也只是进行口头的说教或是对其进行告诫。缺乏对德育观念的认知,没有进行专门的理论教育,无法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德育工作实效性相对滞后。

(二)德育工作不够重视

初中阶段,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压力都相对较大。老师的工作任务较多,尤其是班主任,不仅要进行课堂教学,还要管理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压力也就随之增加。再加上学生的德育工作,这就让班主任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因此,很多班主任会选择只顾学生的知识教育工作,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德育工作。当学生压力大时,出现情感和心理问题,没有专业的教育指导,就可能做错事。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三)德育内容没有实效性

班主任滞后的德育观念,如果没有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德育工作的效果并不明显,没有什么实效性。依旧用着一套传统的说辞,解决不了学生的实际困扰[2]。班主任德育素质不高也是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和重要原因。因此,开展德育工作没有针对性,仅仅停留于表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都是大同小异;二是对学生的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对素质有全面的认知。

(四)德育理论水平较低

新时代教育理念对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德育工作观念太根深蒂固,导致班主任不愿意改变德育工作的现状,不重视自身德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开展的德育工作,束缚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全面认识把握不够,以及日常处理方式没有明显效果。更重要的是,没有深入研究过德育工作,将其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班主任自身理论水平的高低关系学生环境的好坏,这也是普遍存在于初中德育工作的现象。

三、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德育观念的认识

正确的德育观念,有助于班主任高效的开展德育工作,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班主任应该做到紧跟时代发展,把握好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提前做好德育教育的准备工作。同时,认真分析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差异化教育,并关心学生的道德、心理、思想的发展,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此外,要及時更新德育工作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创新德育工作的教学形式,把德育工作付于实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和社会以及家庭共同开展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更加高效全面。

(二)制定德育工作目标

班主任可以通过制定自身的德育工作目标,督促自己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将其作为自身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根据环境变化,可以实时对目标进行调整,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自身也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必要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往后学生在社会中的行为举止。此外,对于现在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提高学生的心里抗压能力。

(三)创新德育活动形式

为了达到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目的,班主任可以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多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能够受到良好道德品质与素质修养的熏陶[3]。活动可以以轻松自由的方式进行,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自己适应这种氛围,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的目的。

(四)完善德育工作内容

德育工作内容也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完善德育工作内容,使其更具有丰富性和价值性。首先,可以开展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学生价值观念的取向,已经决定了其行为习惯。正确的价值教育内容使德育工作内容的基础。其次,进行学生的是非判断教育,有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4]。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学生周围可能会有不良诱惑出现,因此教会教学懂得明辨是非极其必要。最后,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日常行为习惯,较强的心理素质则有益于学生尽早走出困扰。

四、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更迭,而目前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经无法与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相匹配,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德育工作及时做好规划,提高初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于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设法解决并完善,使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所提高,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才智,2011(34):295.

[2]王亚辉.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38.

[3]谢越.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文学教育(下),2017(01):169.

[4]许竫.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4):121.

作者简介:

李卉(1982.07-),女,汉族,山东泰安人,中学教师,学士,主要从事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以及班主任德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实效性德育工作初中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