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结构、文化及审美情感分析
2018-10-19邢海滨
邢海滨
【摘 要】《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在内容、主题、叙事结构等方面具有一些相同点或相似点,从中可以透视出一些我们民族的文化因素以及我们民族的审美情感。
【关键词】田园爱情;“否泰”结构;君权神权族权;女性审美形象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200-03
我国神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不仅数量多,内容丰富,而且绚丽多彩,充满诗情画意与艺术魅力,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人民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①。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这四大民间传说在内容、主题、叙事结构等方面有一些相同点或相似点,从中可以透视出一些我们民族的文化因素以及民族的审美情感。
一、纯净、朴实的田园爱情
这四大民间传说都是爱情故事,而且他们的爱情有一个共同点值得我们注意:不求科举,不求官,不求夫贵妻荣,他们求的是桑麻之乐,平淡自然,享受那么一份静谧的田园生活。
《牛郎织女》故事中,单单牛郎、织女的名字就明显地露出对男耕女织生活方式的期盼。《白蛇传》故事中,白娘子看病救人,悬壶济世,许仙卖药。《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祝英台看中的是三载情长,梁家是清白人家,也不是图梁山伯高官厚禄。《孟姜女》故事中,孟姜女看上范杞梁②,图的是范杞梁人品端正。
他们的爱情就是青年男女本然的情之所至,爱为之发,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踏踏实实地过日子,白头到老,至简至诚!《牛郎织女》(黄梅戏电影版)中织女的一段唱词(“到底人间欢乐多”)比较典型地表达了这种纯净、朴实的田园爱情。唱词:架上累累悬瓜果,风吹稻海荡金波,夜静犹闻人笑语,到底人间欢乐多。我问天上弯弯月,谁能好过我牛郎哥,我问篱边老枫树,几曾见似我娇儿花两朵。再问清溪欢唱水,谁能和我赛喜歌哇。闻一闻瓜香心也醉,尝一尝新果甜透心窝,听一听乡邻们问寒问暖知心语,看一看画中人影舞婆娑,何必愁眉长锁,莫把时光错过,到人间巧手同绣好山河③。
这是民间老百姓最朴实的爱情婚姻观。试比较一下文人笔下的爱情,大多是才子佳人,相遇后花园,男子落魄,中状元,夫荣妻贵,或是痴情女子负心汉,然后鬼魂索命等等。这样的爱情是与社会地位相结合的,与富贵相掺杂的。比较而言,民间的爱情更质朴,更本色,更自然,也许更值得我们追求。
二、“否” 、“泰”相间的故事结构:相遇爱慕-幸福生活-遭遇阻碍-顽强抗争-浪漫悲剧(悲剧结局,浪漫结尾)
这四个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基本相同,故事情节否泰相间:《牛郎织女》:牛郎与织女碧莲池相遇,心生爱慕,一起劳动生活,生下儿女本想幸福地生活,却遭到王母娘娘的无情破坏,划银河阻拦,牛郎和织女抗争,最终鹊桥相会。《白蛇传》:白娘子和小青游西湖,遇许仙,心生爱慕,定下终身,医病卖药,幸福生活,法海破坏,白蛇抗争,水满金山,被压雷峰塔下,最后许梦娇中状元,祭塔救母④。《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求学的路上相遇,凉亭交谈,结为金兰,高山三载,情深意长,十八里相送,祝英台自己许婚自己做媒,可是遭到老父亲的阻拦,祝英台抗婚,投入梁山伯的坟中,化蝶而出,终成一对。《孟姜女》:孟姜女和范杞梁偶遇荷花池,結尾夫妻,新婚燕尔,秦始皇修长城抓丁,夫妻离散,孟姜女送寒衣,跳海殉情,为人敬仰,修庙祭祀。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叙事结构基本相同,都先是美满幸福,然后厄运来临,“泰极否来”,强烈对比,幸福和破坏幸福形成巨大反差,善者更善恶者更恶,同情善者落泪,痛恨恶者切齿,更震动人心,更具感人效果。可见人们是心地多么善良,期盼多么美好的爱情,人们具有多么浪漫的审美心理,人们的抗争又是多么的不屈不挠,坚韧!
第二,四大传说中的爱情都被活活拆散,都是悲剧结局:牛郎织女之间银河相阻碍;白蛇被镇压在雷锋塔下;梁山伯一病而亡;孟姜女投海而死。可是人们不甘心这么美好的爱情如此的结局,人们把美好的祝愿,浪漫的想象加在每个故事结尾: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鹊桥超越银河,涛涛银河也无法阻拦,多奇妙美好的想象。白蛇传中是许梦娇中状元祭塔救母,一家人团圆。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化蝶飞舞于花丛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孟姜女被尊敬敬奉,立庙、祭祀。这样悲剧的结局,却有一个不是结尾的浪漫结尾,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审美情感。
三、神权、族权、君权的强大、冷酷、迫害
四大传说中的爱情都是青年男女真挚相爱,却遭受了神权、族权、君权的冷酷无情的残酷迫害。
《牛郎织女》中的王母娘娘:我要你一在天上一在地,偏叫你永生永世两离分!《白蛇传》中的法海:岂不知老僧有青龙禅杖,老僧自有无情剑,将白素贞压在雷锋塔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老父亲:自从盘古分天地,哪有闺女自定亲?马家是有媒有聘有父命,梁山伯他与我祝家难联姻。英台,你大胆!岂不知三从四德乃是天经地义,你若执迷不悟,胡作非为,不但有辱门楣,亦为礼法所不容!《孟姜女》中的秦始皇:如今四处悬皇榜,只许报官不许藏。知情不报将我放,满门抄斩要遭祸殃⑤。
王母娘娘和法海、英台的老父亲、秦始皇,他们分别代表了神权,族权,君权,他们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他们的破坏又是绝对的冷酷无情。天上人间这么强大的、这么严密的网,扼杀爱情,掌控爱情,绞杀男女自由美好的爱情。
四、民间塑造的女性审美形象:主动追求,顽强抗争,地位高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古代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从属地位及政治经济权利被剥夺的社会根源,束缚妇女“三从四德”的思想根源,封建父权家长制度和封建道德规范等等使男女关系成为主从与尊卑关系,使得大多妇女不为自己的地位而反抗。在君权、族权、神权之外,还要受夫权压迫。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可以说是一直处在被压迫的地位。男尊女卑的思想贯穿始终。封建礼教让女性没有活动的自由。所以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是懦弱,附属,是忍辱负重的形象。
可是在民间百姓心目中的女子审美形象却截然不同,四大传说中都是女子为主,男子为辅,她们虽然依旧是柔弱女子,但是主动勇敢地去追求爱情,追求自由幸福,敢于顽强坚韧地抗争压迫势力。这样女性形象的光辉,女性英雄地位就突出地显示出来。
织女不顾违反天规下凡找牛郎,与牛郎男耕女织。白蛇游湖借伞,主动追求许仙。祝英台在十八里相送中,吐露心扉,凉亭相别自己做媒自己配婚。孟姜女不顾范杞梁被追捕连累自己,不顾个人安危,自愿嫁给范杞梁。而且在爱情遭受打击,迫害时,女性的反抗也尤其坚强,令人敬畏。织女不顾王母天威,誓死抗争。《牛郎织女》:纵然把我(织女)剁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还是牛郎妻!人间天上拆不散,天上人间比翼飞!《白蛇传》:白蛇冒死盗仙草,冒死与法海战争。《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与你海誓山盟生前订,地老天荒永不分。梁兄一死百念灰,老父逼嫁声声催,祝家门前停花轿,那胡桥镇上立坟碑,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后也要同坟台!《孟姜女》:但愿得生死与共生死始终。我高哭三声天也暗,我底哭三声地也昏。天昏地暗乌云起,你不见三山五岳血泪倾。老天你若通人性,快快偿还我夫君,老天老天你若通人性,快快偿还我的夫君!我的范郎啊!哀鸿遍野世道乱,我死我活实难防。死也要和你死一起,把这玉坠放中央⑥。
而且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在经济、社会地位方面,一反男尊女卑的传统,而是女方门第较好,较高,男方稍微差些:织女是天上的织女,牛郎就是人间放牛娃;白蛇是峨眉山千年修行的蛇仙,许仙就是药店的小伙计;祝英台家是员外,梁山伯家贫寒;孟姜女是葫芦出生,也不是普通凡人,范杞梁比较普通。这都是民间百姓的审美期待。
五、其他相同,相似点
(一)人神相爱,浪漫传奇,流传久远
织女是天上的神仙,白娘子是千年的蛇仙;孟姜女是葫芦里出生的,也不是凡间之体⑦。而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是凡人相爱,但是风雨雷电,坟墓自开,跳坟而入,化蝶而出,死而不灭。无论是人神相恋还是化蝶永生,浪漫气息就很浓了,故事具有可读性,欣赏想象空间就大了,百姓喜闻乐见,利于在民间广为流传。故事影响之广,之久,生生不息,化作人们善良的品性,美好,爱情,融入人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成为习俗,例如:乞巧节,鹊桥(人们美好期望的代名词),雷锋塔,姜女庙的祭祀,寄托了人们的精神人们的情感,成为一种图腾膜拜,深入民间,深入人心,其强大的生命力是一般文人作品无法企及的。
(二)爱情文化符号——“莲”与“恋”
在我国莲花象征爱情:盖莲花别名芙蓉花,或云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因此莲花常用来象征爱情,而并蒂莲尤其如此。二莲生一藕的图画,叫“并莲同心”。又“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再如《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牛郎织女》中牛郎、织女相会于碧莲池,《孟姜女》中孟姜女和范杞梁偶遇于家中后花园的的荷花池。在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之中用碧莲池,荷花池做故事背景,应该也有托物寓意,借莲花表达美好爱情的愿望。
(三)爱情与季节的对应
春夏季节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万木葱茏枝繁叶茂,蓬勃生长,繁茂,生长旺盛。所以,春夏象征新生,旺盛;而到了秋冬季节,秋风萧瑟,寒蝉凄切天地消杀,万物枯萎,是衰败。我国古代也有“斩秋后”的说法,就是,因为这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再则大概是因秋冬百物萧条,亦是进入一年的尾声,亦适合执刑。春天象征新生,夏季万物正蓬勃生长,因此较不适宜取人性命吧。于是,秋冬时节处决罪大恶极的犯人,成为从古到今的传统。
四大传说的爱情萌芽都是春夏季节,而爱情遭到破坏也大多在秋冬萧瑟之季节。《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和梁山伯相遇是春天,风和日丽,梁山伯死的时候也是秋冬,风吹残叶。《孟姜女》:戏弄荷花,相爱春天,送寒衣秋冬季节。《牛郎织女》:相逢是春夏季节,那时候碧莲池,荷花,喇叭花,可是尝新节过后,其实是深秋季节了,而后就是王母的无情破坏。《白蛇传》:春天游西湖,游湖借伞,爱情的萌生(《白蛇传》爱情与季节的对照不是很明显)。
(四)媒人的热心鼎力相帮
我国民间就有俗语: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在民间故事当中媒人自然也是少不了的角色。四大传说都有热心媒人的鼎力相帮,促成姻缘好事。《牛郎织女》中是老牛指引牛郎到碧莲池找织女,藏衣服留住织女。又是借助老牛的牛皮,牛郎才能挑着孩子去找织女。《白蛇传》中的小青更在游湖借伞中的穿针引线,水漫金山中的侠肝义胆,在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中不可或缺。《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银心与四九,《孟姜女》中的小丫鬟,也都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注释:
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柳毅传书》、《董永与七仙女》。四大民间传说以民间文学的名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6 Ⅰ-6 白蛇传传说
7 Ⅰ-7 梁祝传说
8 Ⅰ-8 孟姜女传说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8年):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8 Ⅰ-8 孟姜女传说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523 Ⅰ-36 牛郎织女传说
② 由于故事流传较远和民间的以讹传讹,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有些出入,一称范杞梁、万喜良、范喜良、万杞梁、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另外范杞梁的身份也有不同说法:工匠,书生等。
③此唱词出自黄梅戏《牛郎织女》电影剧本。
④一说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故事到这也就结束了。
⑤以上唱词出自电影剧本。
⑥以上唱词出自电影剧本。
⑦二人传版本流传说:孟姜女是玉皇大帝派送子娘娘下凡送葫芦籽给徐老员外,徐老员外春种葫芦籽,秋收女娇娃。
参考资料:
[1]《梁山伯与祝英台》电影版,上海电影制片厂.袁雪芬 范瑞娟主演.
[2]《牛郎织女》1963年电影版,导演:岑范 主演:严凤英.
[3]《孟姜女》黄梅戏电影版,导演:沙丹.
[4]《孟姜女》二人转舞台版,演员:郑桂云 崔涛.
[5]《白蛇传》电影版,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著:田汉主演:李炳叔.
[6]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
[7]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