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菏泽曲艺传承

2018-10-19李梦华

戏剧之家 2018年2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创新

【摘 要】本文以山东琴书为切入点,论述文化自信视域下菏泽曲艺的传承发展。认为山东琴书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较高的应用价值。并指出传承发展山东琴书的路径: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壮大表演人才队伍;培育青年观众,让山东琴书薪火相传。

【关键词】山东琴书;传承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008-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曲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菏泽是“中国曲艺之乡”,古称曹州,地处中原腹地,文化底蕴丰厚,曲艺活动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便有“诸官调”流传,至明代中叶,又演变为“琴筝清曲”。清代以后,各种民间说唱兴起并盛行,诸如山东琴书、山东落子、山东花鼓、莺歌柳书、弦子鼓、坠子书、道情、山东快书等,有十几种之多,素有“书山曲海”之称。目前,菏泽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曲种有5项,省级名录有11项。

山东琴书是菏泽曲艺的代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因其前身原系民间小曲子联唱体,故始名“小曲子”。又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为打琴(后称扬琴或洋琴),群众亦称其为“唱扬琴的”、“打扬琴的”。自1935年著名演員邓九如等在天津电台灌制唱片,才正式定名为“山东琴书”。山东琴书文化底蕴丰厚,对吕剧产生过重大影响,是山东吕剧的直接母体,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但山东琴书和其他所有传统艺术一样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一是曲艺发展的盛衰规律和时代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二是山东琴书本身缺乏应对力和自信心的内在原因。因此,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山东琴书,使其永葆青春、薪火相传,已迫在眉睫。

一、山东琴书传承发展的价值

从中华文化的当代复兴看,要想真正确立起自身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及其价值了然于胸。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这就有赖对包括曲艺在内一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和深刻传扬。只有通过对自身历史文化全面系统的学习了解和继承弘扬,将自信建立在自觉、自尊和自豪的基础上,才不会自卑、自虐和自残,才能够自重、自立和自强。对传统曲种最好的保护就是推动它的发展,给它注入新的生命。

(一)学术价值

曲艺是十分重要的传统艺术门类,更是非常典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在过去600多年漫长的历史与文化发展长河中,山东琴书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滋育和涵养着我们祖先的精神与心灵。山东琴书的唱腔优美动听、行腔深沉、咬字真切、富于变化;表演善用方言俚语、纯朴中显幽默、平易中求韵味。我们的民族声乐在唱法上讲究行腔自如、气息匀称平稳,字正腔圆等,这都可以从山东琴书唱腔中得到很好的借鉴。山东琴书的伴奏乐器有扬琴、坠琴、山东筝、软弓胡等,这些乐器亦是“琴筝清曲”的主奏乐器,各有特色。坠琴的演奏具有仿声功能、部分打击乐的演奏惟妙惟肖,对研究鲁西南地区的传统音乐提供很好的参考。古今几乎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在曲艺“说唱”的基础上,改叙述表演为代言演出,孕育形成不同剧种的,山东吕剧就是由山东琴书脱胎发展而成的。因此,具有尤为可贵的“母体”价值。

另外,山东琴书的演唱运用鲁西南方言,属中州韵,富有中原地带浓郁的生活气息,对研究山东、河南地方方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山东琴书的传统剧目有长篇《白蛇传》、《秋江》及移植来的《杨家将》、《包公案》、《大红袍》、《王天保下苏州》等多部,中篇有《王定保借当》、《三上寿》、《梁祝姻缘记》等,贯穿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研究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生活、文化、历史人物等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山东琴书创作演出的现代剧目《夺印》、《十女夸夫》、《姑娘的心愿》、《大林还家》等,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既反映了鲁西南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又充分展示了当地的风俗文化,这对研究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民风习俗、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应用价值

曲艺素有“说书唱戏劝人方”的思想教育和社会教化功能,能够抚慰情绪、疏导心理、化解矛盾、温润心灵。山东琴书叙述的是祖祖辈辈相传的历史故事、发生在百姓自己身边的生活故事,其演唱词句通俗易懂,格调简约活泼,将方言语汇、民风民俗、社会心理淋漓尽致地充分运用,在观众中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使观众身临其境,或为叙述人物扼腕叹息、或为其拍案叫绝、或为其智慧赞颂。在叙述中,自然而然让观众穿越岁月的沧桑,感悟时代的变迁,拉近了观众与曲本表现人物的感情距离,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较强的娱乐审美价值。

山东琴书以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对生活中各种人物言行的模仿及历史人物事件的再现,传达出对舞台上人物事件的评价,表达了褒、贬、好、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并成为基层民众道德培养的“教材”之一。在诸多的历史文化场景中,她扮演着“民间教化课堂”和“民俗生活载体”的多重角色与身份,起到了寓教于乐的积极作用,充满了扶正惩恶、清正爱民、精忠报国、扶危济困、侠胆义肠、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高风亮节和质朴民风。这对推动社会发展,丰富大众娱乐生活,塑造新的人文精神,弘扬优良道德规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如新编历史剧《包公案》讴歌了一代清官“包公”秉公执法,清正廉明为官执政的历程,塑造了一位不畏权贵、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清官形象。在反腐倡廉、民众呼唤司法公正的今天,包公形象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创作的现代剧目《十女夸夫》、《姑娘的心愿》、《大林还家》等,把发生在当代的事件和人物心态鲜活地展示出来,让它定格在艺术作品之中,直接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二、山东琴书的传承发展路径

(一)在传承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发展

山东琴书作为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固然要继承与发展传统,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民群众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曲艺的传承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更多高质量艺术产品来满足观众的需要。

其实,曲艺的传承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拿山东琴书来说,它之所以到今天仍是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正是因为它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得到艺人们的创新发展。山东琴书由最初的“小曲子”到“琴筝清曲”,再由风雅的“携访友”,渐变为自娱性的“庄稼耍”或日“玩局”;从传统的演唱讲究稳重大方,仪态端庄,全凭变化的唱腔和有机的伴奏配合来完成故事情节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发展到演唱者用传神的表情,略加手势以助表演,和观众直接交流感情,但依然保持了稳重大方的基本特点。不仅如此,艺人们还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演唱风格等,在继承师辈的唱腔上进行改良,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的不同流派:南路、北路、东路琴书。这些流派在流传和传承的同时,又不断进行新的更迭,才流传到今天。建国后,随着人民对艺术欣赏的要求日益提高,大批新文艺作者参与创作、演唱,山东琴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增强抒情性与时代感方面又取得成功。正如齐白石大师所说“像我者死,学我者活”,只有领悟他的艺术追求,学习他的技法,不断提炼,才能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可见,过去曲艺艺术的传承发展,可以说都是由历代曲艺艺人在大量演出实践中不断根据观众的需求进行调整,在不断的碰撞与磨合当中探索和创造出来的,这足以体现出曲艺艺术是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发展。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壮大表演人才队伍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知识爆炸式增加、大众素质大幅度提高、娱乐方式进一步丰富,曲艺的传承发展,需要更多从事曲艺科研、创作、表演、管理、传播等多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山东琴书的艺术家们常年活跃在舞台上,凭借多年积累的演出经验,成为这一艺术发展的中坚。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更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面对曲艺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提高表演技艺、壮大表演队伍,已成为曲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1.建立培训基地,探索曲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院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担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艺术院校的教学资源,发挥其教学优势,探索开展在职专业人员培训的有效途径,是做好新形势下曲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依托艺术院校建立培训基地,加强曲艺团与学校之间的对接,举办山东琴书培训班,促进演员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2.开展专题培训,突出培训重点。地方宣传文化部门应积极组织举办山东琴书演员培训班或研修班、编剧培训班等,聘请名师,通过“名师传艺”提升学员的表演艺术才能,使学员在唱腔、演奏技巧上有质的飞跃;依托著名专家学者、艺术名家,讲授曲艺理论知识、声乐基础、乐理及视唱练耳等课程,夯实山东琴书演员的理论基础,提升综合素质。

3.发挥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口传身教是曲艺传承的重要方法之一,老艺术家们长期积累的舞台经验是一笔宝贵财富,更是曲艺传承发展生动的教材,发挥老艺术家在曲艺人才培养方面的“传帮带”作用,有益于各曲种尖子人才的成长。地方政府部门应大力扶持青年演员拜名师学艺,老艺术家把艺术积累无私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促进青年演员快速成长,让这种“拜师”成为常态。

4.“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对地方曲艺的发掘研究,更要创造条件增加学习观摩机会,借鉴其他地方曲种的发展经验,促进山东琴书自身的提升。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对外文化交流,让山东琴书“走出去”,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引进来”的作用,通过开展跨曲种、跨地域交流,学习借鉴其他曲种在艺术创作表演上的长处,丰富专业演员的表演内涵。通过以外促内,将本土曲种进一步发扬光大,打磨成品质独特、光彩夺目的“曲艺明珠”。

(三)培育广大青年观众,让山东琴书薪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們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经验是:用青春的演员演青春的爱情故事,吸引青春的观众。因此,争取新一代观众,青年演员起巨大作用。尤其是技艺精湛的青年表演人才,更能和青年观众产生共鸣,他们是同时代人,青年观众看青年演员演的戏,有同时代人的感觉。观众喜欢看,青年观众喜欢看,戏就能保存下去,曲艺也是如此。

在一个娱乐高歌猛进的时代,如何才能让年轻人主动欣赏山东琴书的传统经典剧目?最重要的是培育年轻观众。我们总结近几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曲艺进校园和校园讲座等方式,发现青年学生非常热爱传统文化,大多都愿意接触曲艺,但缺乏沟通的纽带,缺少接触的机会。因此,对于不熟悉山东琴书的年轻观众,创作者和表演者在选择演出内容上,一方面要做到通俗易懂,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展示山东琴书的魅力。利用现代诸多高新科技元素,如动漫、3D、4D等力求在表演和形式上创新,贴近年轻观众的兴趣点。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在尊重本体,保留原作精髓的前提下,融入当代审美和时代意识,让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更好地理解曲艺作品。此外,推动演职人员年轻化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舞台艺术是一个年轻的艺术,我们要让了解年轻人的新生代演员吸引他们同龄的观众。

山东琴书能受到某些地区人民群众的喜爱,说明它自身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群众性。虽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但还需要不断改进、丰富和提高,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正确引导下,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创作精品,我们相信这枝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定能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姿。借着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春风,山东琴书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M].菏泽:菏泽市文化局,2009.

[2]吴文科.曲艺人才培养亟待突破制度瓶颈——写在“第四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之际[J].艺术评论,2013(01).

[3]肖寒.“书山曲海”里的古韵流香[J].走向世界,2018(10).

[4]邵彬,陈玉琛.从《凤阳歌》的发展看俗曲向说唱、戏曲之流变[J].民做艺术,2012(02).

[5]周寿泉.创新:传统曲艺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兼论扬州清曲弹唱《扬州小巷》[J].艺术百家,2012,28(S2).

[6]李梦华.菏泽枣梆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文学,2011,28(09).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