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曲打击乐的功能和重要性
2018-10-19周伟
周伟
【摘 要】中国戏曲在世界众多舞台艺术表演形式中之所以独特,戏曲打击乐的运用便是其最为显著的一大特点。打击乐在戏曲艺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以丰富的节奏型、多彩的音色,为烘托舞台气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演员不论在唱念做打,还是在手眼身法步等方面,都离不开打击乐的密切配合,由此可见打击乐在戏曲表演藝术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戏曲;打击乐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031-01
一、戏曲打击乐的组成和功能
在戏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一代代艺人们的不断总结推敲,逐渐使戏曲打击乐丰富、完善,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打击乐伴奏体系---锣鼓经。戏曲乐队一般都分文场和武场,吹拉弹唱是文场,而武场就是戏曲打击乐。打击乐的演奏通常有司鼓、大锣、铙钹、小锣四样乐器配合完成。司鼓起着指挥的作用,大锣打强拍,铙钹打弱拍,小锣快一倍打或者起着加花的作用。在司鼓的带领下,紧扣着剧情的发展,集体配合或单独完成演奏,主要功能是抒发人物情感,烘托舞台气氛。老艺人常说七分场面三分唱,这充分说明了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的地位。戏曲打击乐的节奏千变万化,依据人物和剧情的需要,依靠速度、力度、节奏、音色等变化,恰到好处地运用锣鼓经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绪、神态、动作等活动特征。它掌握全剧演出的节奏,起到渲染舞台气氛的功能,归纳起来其主要功能有:配合身段、渲染气氛、舞台调度、配合音乐。增强音乐及唱腔的色彩、提高演员身段的节奏感、凸显人物心理的变化,使舞台环境气氛因打击乐的烘托而愈加突出。所以,打击乐在戏曲舞台上是不可或缺的。
二、戏曲打击乐在伴奏中的运用
打击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所用乐器不多,锣鼓经却非常丰富,如冲头、四击头、水底鱼、紧急风、滚头、马腿等,戏曲表演通过锣鼓经来渲染空间的转换、连接戏曲场次和不同氛围的环境变化,同时还能够对自然界的水声、风声等多种声音进行音效模拟,塑造出多种独特的舞台音效。锣鼓经的使用分类大概有唱腔锣、身段锣、念白锣、开打锣等。戏曲表演的上下场、节奏、速度、唱腔板式都与打击乐息息相关,通过锣鼓经的引领,观众就知道即将上场的角色行当或起唱的板式。如,唱腔锣就发挥领起作用,打击乐领起后乐队进过门,之后再开唱,在唱腔过门中使用锣鼓经来升华情感,渲染气氛,在乐曲终止时使用打击乐收尾,代表戏曲表演告一段落。
另外,念白锣配以梆子或手板,增强了打击乐控制节奏速度、念白语气和情绪的变化,也发挥着起止和装饰的作用,大大提升了演员的表演魅力。不同的角色行当、人物心情,都需要通过锣鼓经不同的锣鼓点子、音色和强弱等演奏手法来表现,其往往都是紧扣着剧情的发展,影响着戏曲的节奏,制造出多种多样的氛围,从而体现出戏曲人物的的感情变化。无论文臣武将、老生小生,青衣,还是花旦等行当的上下场和身段表演,都离不开打击乐的配合,恰当使用锣鼓经,更加烘托人物的动作表达和心理活动。
比如锣鼓经中有个叫“滚头”的锣鼓点子,就有很多种打法和变化。在司鼓的引领下,由大锣、小锣、小镲共同配合的叫“大滚头”,只有小锣和铙钹配合的叫“小滚头”。“大滚头”经常和音乐同时出现,多用于表现庄重人物的出场。如《花打朝》中老王爷长途跋涉,星夜赶路回朝时的场景。低音大锣敲打的滚头充分体现了旅途的劳苦。而使用高音锣敲打的滚头多用于烘托武打场面的紧张气氛,“小滚头”则多用于娃娃生及丑角的上下场、数板及灵巧的身段表演,衬托了小孩子的机灵可爱和小丑的幽默滑稽。
由于塑造人物形象及心理活动的不同,文人、女性和丑角人物的上下场及表演上的小动作,一般多用小锣来单独完成。小锣利用重击、轻击、闷音、打边等演奏方式,利用不同的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表演方式。在表现人物复杂心情和慌乱动作方面,“乱锤”最能完美体现。“乱锤”多用于打了败仗的武将或紧张焦急的人物上场,非常符合人物思想的混乱及不稳定的情绪。用“高虎锣音”演奏符合人物动作和心理的慌乱,用“低虎锣音”演奏则显示了人物内心的悲伤和无助。
三、戏曲打击乐的重要性
渲染舞台气氛是戏曲打击乐的最大特点,通过制造各种气氛来烘托各种感情的抒发,既可描绘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又可打出战戈铁马、浴血疆场的紧张战争场面,哪怕眼神和表情的一丝细微变化,也可以配合得恰如其分。打击乐是演员表演的核心。其演奏一直贯穿到底,紧扣剧情的发展而左右着全剧的节奏,剧中人物上、下场以及各种表演,都离不开打击乐的密切配合。戏曲如果离开了打击乐,就不能称之为中国戏曲,这也是中国戏曲和其他舞台表演艺术的最大不同。
打击乐以自身乐器的不同音色和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演奏组合,使其在音色和节奏方面千变万化,通过锣鼓经,把唱、念、做、打连接起来,使得剧情发展和舞台表演完美结合在一起,使演员的表演更加富有意境,对烘托舞台气氛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