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
2018-10-19李兴华
李兴华
【摘 要】社会整体利益是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经济法作为法律的一种,其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维护、保障社会整体利益,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轮为以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为研究出发点,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经济法;社会整体利益;维护;有效措施
经济法从古代财税法发展而来,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完善。到目前为止,经济法已经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中各类经济活动进行约束、管理和调节,以达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
(一)社会整体利益
所谓的社会整体利益,主要是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在不同历史形态、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拥有不同的含义。通常情况下,社会整体利益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如:维护公共秩序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合理分配社会公共资源、维护社会公共道德等。
社会整体利益主要包括国家利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而不是单纯的个人利益总和,更不是单纯的指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通常,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个人利益产生一定的威胁,但这并不意味者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存在对立的关系。反之,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社会上个人利益最大化,从而使得社会上所有的成员都收益[1]。
(二)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
伴随着社会多元化经济的发展,社会整体利益内部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且每一种利益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交织和冲突,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在法制的环境下,利用法律对其中的各项冲突进行有效的调节,进而使得社会整体利益保持一个平和的状态。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经济法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法的作用下,规范经济活动、经济行为中的不合理行为,才能保障个人的利益,在最大限度上保障社会整体利益。同时,在经济法的规范下,促进了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整体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例如:通过经济法中的税法,缩小了社会中个人收入差距,完善了社会分配,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预算法则在资金的优化配置上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预算法,可以将超出财政收入的部分,应用到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采购则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其经济发展,实现了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途径
经济法是国家实施干预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手段。具体说来,经济法在对社会整体利益进行维护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
(一)通过立法的形式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在制定经济法的时候,以实现宏观调控为主要目标,进而有效保障社会的整体利益。我国在制定所有法律条文的过程中,均是以保障社会整体利益为最终目的、宗旨和目标。虽然在经济法中,没有条文明确使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字眼,但却通过法律形式、措施,对社会中经济活动类型、经济行为方式进行直接、间接的影响,从而达到维护了社会整体利益的目的。
(二)通过社会调节的方式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我国的经济法主要是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目的。在具体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过程中,经济法主要是通过宏观和微观调控的方式,对社会中各类经济主体、各种经济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和调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
例如:在自然灾害年代,通过经济法的宏观调控,对恶意屯粮等不法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采用政府收购、社会补贴等方式,对灾区的粮价进行调控,以达到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灾难过后,通过经济法的作用,国家加大了对灾区的经济投入,实现了市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了灾区的社会稳定,从而达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目的。
(三)利用个体协调方式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经济法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国家干预方式,对市场经济中混乱的情况进行协调,从而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整体利益内部难免会产生各种冲突,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经济法的干预,可对各种冲突和矛盾进行有效的协调,确保在发展社会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尽可能维护个人利益不受侵害,从而实现两者的根本统一[2]。
(四)通过法律处罚的方式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常出现各种不法的行为,与经济法相背离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经济责任制度,利用处方的方式,追究不法行为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等,以达到约束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从而保障社会整体利益。
三、经济法对是社会整体利益维护的现状和对策
(一)经济法对是社会整体利益维护的现状
虽然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经济法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集中反映在三方面:
第一、立法不足
目前,我国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存在着严重的干预过度现象,在经济法中扮演者调解员、裁决员的角色,介入到日常经济纠纷之中。甚至在就经济利益纠纷过程中,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而对社会其他群体的利益产生了一定的损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法的规范作用。
第二、执法不足
目前,在经济法的实施过程中,部分社会成员为了维护个人利益,而选择不法手段谋取私利,与经济相关法律进行抵抗,从而对社会的整體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第三、司法不足
由于社会整体利益比较特殊,在受到损害之后,唯有采用公力救济的方式。但是,社会成员在进行公力救济的过程中,受到自身利益的影响,无法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有效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完善经济法立法制度
针对经济法立法不足的现象,我国不断完善经济法立法的相关制度,以经济法为主要手段,对政府的经济干预行为进行规范,明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以及干预的内容、范围以及标准等。同时,还要利用经济法的方式,严厉禁止国家在经济干预过程中,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损害社会中其他群体的利益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经济立法制度的过程中,应坚持民主协商机制,在立法过程中,对各个社会群体提出的建议进行考虑,并进行修正。
第二、完善经济法的执法制度
经济法制定之后,还必须要积极完善其执法制度,如:完善社会利益执法的保障机制,并将其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以进一步确保经济法的落实,保障经济法的维护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为进一步保障经济法的执行,还应在不同的地区采用差异性的执法措施,加强执法部分的监控、指导,确保经济法的执行与当地环境相互协调。
第三、不断完善经济法的司法制度
针对社会整体立体公力救济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应成立一定的司法部门,作为公力救济的主体,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同时,还应努力健全社会整体利益的诉讼机制,保障社会中各种组织、自然人都可以通过向司法程序以达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目的。同时,国家审判等司法机关,还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对案件进行公平的审判、裁决,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法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有力工具。通过经济法的干预,可对社会经济类型、经济行为、市场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同时对社会中的不法经济行为进行规范,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从而达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龙欣.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5):119-120.
[2]李子彦.浅谈我国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维护的积极意义[J].法制博览,2018(18):205.
[3]许哲.试论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J].法制与社会,2018(0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