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视野下广西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18-10-19许莹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广西职业教育

许莹

摘 要:面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广西手工技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面临失传,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过程中遇到传承人瓶颈。职业教育与广西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的融合,构建职业教育与广西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人才培养

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 手工技艺 广西 非遗传承人才

广西手工技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手工技艺逐步衰落,手工技艺的传承,随着手工技艺人年龄的增长和数量的逐步减少而显得愈为迫切。传承技艺就是传承文化,更需培养传承人。职业教育除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同样具有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同时,职业教育倡导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贴合手工技艺的特点,为传承广西手工技艺提供了条件。

一、广西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

广西手工技艺的延续和传承,靠的是父子传承、师徒相袭,有些知识、技能与技艺是保存在民间艺术家的头脑中的,并没有文字记载,只有这些匠人、艺术家们在以不同方式将它们复述、制作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受到它的存在。然而,“师徒”形式是一种非正规教育的传承方式。再加上被传承人的学历与资历的参差不齐,导致了传承人只是成为了拥有手工技能,但缺乏原创能力的匠人。因此,一旦失传,即使再制造出同类的产品,也很难达到同等水准和原有的韵味,广西手工技艺艺人有时候对于自己的手艺遇到一个合适的传承人也需要一定的缘分。

除了其自身特点造成传承的困难,制造业的发展使得费工费时的手工操作越来越受到挤压。如一件简易的雕刻,花上十天半月是很普通的事,而用机器只需数十分钟。许多的手工艺品逐渐被新产品代替,失去了本身的使用价值或者因为价格太高而脱离了大众的生活,使得广西手工技艺逐步萎缩。还有广西手工技艺艺人的年岁一般都比较大,创新意识不强,对于网络并不精通,然而聘请的费用较高以及国家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得一些高素质人才难以参与到设计、开发以及管理的工作中。

二、职业教育与广西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

广西手工技艺除了包括整个的制造过程、生产组织与消费模式,也包括与工艺相关的风俗、习惯与信仰,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职业教育具备了文化传递、保存、活化文化、文化更新与创造作用。职业教育通过其教学活动对人类已经创造的文化具有选择、整合、传递、积累与保存的功能;具有吸收、融合与传播本国先进文化的功能;并且,通过职业学校的教育实践也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

职业教育的智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术和技能。广西手工技艺是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注重动手操作的特点正好贴合。广西手工技艺的传承以“师徒”为主要形式,而现代职业教育主要由传统的学徒制演进而来。广西手工技艺很多分布在农村地区,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理应担当起推进区域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成为民族民间区域文化的传承地。

在职业教育造就了一大批文化传承者的同时,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1)广西手工技艺的传承不是追求数量上及规模上的增长和扩大;(2)学生的培养规模以及专业设置。职业教育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学习广西手工技艺特色的学生毕业在就业方面有哪些优势,哪些不足,职业发展如何都是规定学生培养规模时应考虑的问题。另外,职业学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哪些广西手工技艺可以入选,有些不适宜推向市场的应尽量避免,以学生就业为重;(3)广西手工技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通常需要长时间、反复的联系,只在中职或者高职开设时间上是否合理。

三、职业教育与广西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营造良好大环境,激发传承兴趣

广西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社会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促进民众对于这项工作的认同感。政府要制定和完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帮助普及民众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民众对传承人身份的认同感,激发更多民众对于广西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工作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传承人的社会认同感,提高其传承积极性。

(二)承认手工技艺的复杂性,设定好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应该正视广西手工技艺发展变化的客观复杂性,认真开展研究,明确市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从而明确在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技能。而不能因学校没有教学条件,就随意更改教学内容。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掌握市场真正需要的技能,就无法满足市场要求。

(三)强化素质教育,提升传承人创新能力

职业学校对成熟、系统化技能的传授应能保证学生毕业时“无缝”就业,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要求职业院校的技能传授要到位,保证学生的技能掌握扎实到位,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使学生毕业上岗后不会老是“犯嘀咕”,怀疑自己的技能。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創新精神,要使学生在而对激烈生存竞争时,首先想到创新,用创新的手法解决问题,想到动脑筋做到与众不同,在自己已有技能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发展。

(四)教学质量监控,更具科学性

除了精心改革和编制培养教学方案,学院应建立确保广西手工技艺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即教学系统、保障系统和支持系统,严格规范广西手工技艺教学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和评价水准。学院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定期听取行业专家对广西手工技艺专业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行业发展状况,科学、系统、适时地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提供资金支持;定期对“广西手工技艺”专业教学过程进行教学监控,有效保证广西手工技艺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质量。

(五)培养产业升级所需人才,让传承人更有前途

职业院校均有自己的科研力量,应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家产业发展及就业市场变化,进而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积极完善教学,让自己的传承人毕业后能顺利高质量就业。只有这样,才能使在校生对未来有信心,从而安心在校学习。也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才能根本解决招生难题和学生流失问题。

(六)完善服务体系,做好职业指导

当前的职业院校均有就业指导体制,但真正充分发挥作用的却不多。其结果是,学生得不到到位的就业指导,不了解自己和就业环境,难以合理地作出職业生涯规划,不知道前途在哪里。这样,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就会缺少明确的目标,就会时常怀疑自己当前学习的价值。于是,很多学生混日子或中途退学。为使学生看清自己的前途,职业院校教学应强调情境活动和经验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特点,教学场所情境化。在广西手工技艺传承中,学习环境不像学校那样设置成隔离的、特殊的课堂,而是师傅的实际工作场所,学徒可以直接看到师傅的活动并参与其中。而且,他们所参与的活动可以直接生产出真实的产品。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可以迅速获得进步,成为独立、熟练的劳动者。因此,职业院校教学应加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多开发和应用优质的学习情境课程。

参考文献:

[1] 廖育群.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2] 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3] 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 李霄鹏,吴忠魁.德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1,(1):55-57.

[5] 高洁.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方式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1,(9):72.

[6] 余邦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7,(8):21-22.

[7] 赵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职教论坛,2010,(7):91-92.

[8] 李亚平.当代手工艺的学徒制传承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32-3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广西职业教育改革重点课题:协同创新视域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研究(编号:GXGZJG2017A08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广西职业教育
和我一起去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